首页 百科知识 马献图医案

马献图医案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患儿1978年5月26日以发热、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收入我科。5月28日下午3点,患儿突然抽搐,双目上吊。[引自: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7]评析:本案为马献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病毒性脑炎验案之一。196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曾任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陕西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著有《实用中西医儿科诊疗手册》等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因临床少见,易于疏忽误诊。

田某,女,3岁。

患儿1978年5月26日以发热、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收入我科。查体:神志清醒,发育一般,营养中等;舌红,苔黄薄腻;咽腔红,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无脓性分泌物;体温38℃;心率160次/分,律齐,心跳有力,无杂音;两肺呼吸音粗,腹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略亢。化验: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g。大便棕黄色,稠,不消化食物(+)。入院后按消化不良、急性扁桃体炎处理,用西药及中药清热解毒利咽剂后,大便及体温恢复正常。5月28日下午3点,患儿突然抽搐,双目上吊。当时考虑缺钙,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抽搐停止。次日患儿抽搐复起,表现为双目直视,四肢抽动,时发时止,神呆失语,不能坐,四肢软弱无力,球结膜水肿,面部发红,咽部充血;有散在大小不等疱疹,中心发黄,周围绕以炎性红晕。颈软,心、肺未发现异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脑脊液:外观清亮透明,蛋白(-),糖(+),细胞数20×106/L。查血:血红蛋白140g/L,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2,嗜酸粒细胞0.02,血钙2.25mmol/L。

西医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病毒性脑炎。西医治疗:西药用脱水剂、能量合剂、谷氨酸、维生素B12、加兰他敏及支持对症处理。中医诊断:疹毒内陷厥阴,逆传心包。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加减(玄参心、连翘心、莲子心、连心麦冬、黄连、栀子、大青叶、僵蚕、全蝎、石菖蒲)。连服10剂,患儿能站立,可依物换步,讶讶复语。心肺(-),腹软,肝肋下1.5cm,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证属热毒伤津,脉络瘀阻。治则:清热养阴,活血通络。方用三甲复脉汤与桃红四物汤加减(连翘、玄参、生地黄、麦冬、鳖甲、龟甲、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山楂、生甘草)。共进6剂,患儿能独立行走,简单对话,但下肢行走无力,食欲缺乏,舌红苔白。上方去麦冬,加党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又服6剂,患儿说话流利,行走尚可,但食饮欠佳。带健脾益气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神曲、牛膝)3剂出院。2年后随访,智力正常,行走无异。[引自: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1):7]

评析:本案为马献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病毒性脑炎验案之一。马献图(1938- ),陕西武功人,教授、主任医师。196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曾任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陕西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著有《实用中西医儿科诊疗手册》等4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疱疹性咽峡炎为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多发于夏、秋季,1~7岁小孩多见。病初先见咽部充血和散在性灰白色疱丘疹,直径1~2毫米,四周绕有红晕,2~3天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也可位于软腭及悬雍垂。因临床少见,易于疏忽误诊。本例提示我们,在夏、秋季节小儿患腹泻的同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当留心此病。

在治疗方面,早期毒邪结于咽喉,宜清热解毒利咽。方选银翘散加玄参、山豆根、射干、大青叶。当疹毒内陷,传入心包时,宜清热解毒,清心开窍。方选清宫汤加减。后期疹毒伤津,脉络瘀阻时,宜清热养阴,活血通络,方选三甲复脉汤与桃红四物汤加减。本例患儿失语能够较快恢复,与活血化瘀,疏通脉道有一定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