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脂异常是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这些原因的集合,促进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首先应对上述原因进行评测。否则单靠治疗血脂异常,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应是系统全面的干预治疗,不应局限于某个方法。因此,对高危、极高危人群,即使LDL-C不高,在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也要采用药物治疗。LDL-C是主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血脂异常是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其他已经提到的原因还有高血压、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糖尿病、低HDL-C、肥胖等。这些原因的集合,促进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首先应对上述原因进行评测。除了不可改变的因素如性别、年龄、遗传等不能干预外,其他危险因素都要进行干预、治疗。否则单靠治疗血脂异常,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应是系统全面的干预治疗,不应局限于某个方法。
当然,判断血脂是否异常,首先应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如何,不应单纯以总胆固醇的水平高低来判断。其次,血脂是否异常还要进行全面的危险评估。如果是高危人群,其是否“异常”的标准,与低危人群肯定不一样。因此,对高危、极高危人群,即使LDL-C不高,在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也要采用药物治疗。并且LDL-C的水平比服药前降低30%~40%。
LDL-C是主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但现有技术对其监测还不成熟,因此没有应用于临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可作为第二治疗目标。非HDL-C等于TC减去HDL-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