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及病情控制程度与脑血管病的病情和恢复也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病人为了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控制脑血管病病情,应着重在以下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1)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毫摩/升(理想水平为4.4~6.1毫摩/升);非空腹血糖≤10.0毫摩/升(理想水平为4.4~8.0毫摩/升)。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应定期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为6.5~7.5,理想水平为<6.5。
(2)控制血压。一般控制目标为血压≤130/80mmHg;在老年人应≤140/90mmHg;若24小时尿白蛋白≥1克,血压应≤125/75mmHg。降压药长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RB)不仅能减低血压和血管阻力,而且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对血压不高的病人,小剂量使用也有效,应是首选药物。在血压处于(130~139)/(80~89)mmHg水平时,主张进行非药物干预(戒烟、限酒、减肥、限盐),至多3个月,如无效则开始药物治疗。
(3)调整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应作为首要治疗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达标<4.5毫摩/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达标>1.0毫摩/升,理想水平为>1.1毫摩/升;三酰甘油(TG)达标<2.3毫摩/升,理想水平<1.5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3.4毫摩/升,理想水平<2.6毫摩/升。
(4)纠正肥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体重指数(BMI)男性达标<27,理想标准<25;女性达标<26,理想标准<24。BMI的计算方法为BMI(kg/m2)=体重(kg)/身高平方(m2)。
(5)戒烟、限酒、限盐。男性每天乙醇摄入应≤20~30克,女性≤10~20克。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氯化钠≤6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