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如何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如何治疗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使血尿酸水平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常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痛风石形成及减轻肾脏损害。为预防诱发急性关节炎发作,开始时用小量,在7~10天内逐渐加量。不良反应有过敏性皮疹、发热、肠胃不适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能。

(1)维持血清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和预防急性发作:预防治疗可用秋水仙碱,在刚有症状时,即给予每日0.5~2mg,常可免受急性发作之苦。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发现,秋水仙碱对快速生长的细胞有抑制作用,如对胃肠上皮细胞、毛发细胞的影响,会造成胃肠不适和脱发,因此不宜长期应用。为维持正常血清尿酸,则需用促进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为保证有效,药量要足,并长期维持。

(2)应用降低尿酸药物的指征:①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然大于416.5~476μmol/L;②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者;③有痛风石或有肾功能损害者。使血尿酸水平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常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痛风石形成及减轻肾脏损害。

(3)降低尿酸药物的选择:在肾功能正常或有轻度损害,及24小时尿尿酸排出量在600mg以下时,可用排尿酸药;在中等度以上肾功能障碍(肌酐廓清率小于35ml/min),24小时尿尿酸明显升高时应用别嘌呤醇;血尿酸明显升高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可合用以上两种药物,以防止渐进性痛风性并发症。为预防诱发急性关节炎发作,开始时用小量,在7~10天内逐渐加量。

①排尿酸药:为防止尿酸在肾脏大量排出时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不良反应,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并考虑碱化尿液。a.丙磺舒(羧苯磺胺,probenecid)开始每次0.25g,每日2次,两周后增至0.5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2g以下。有皮疹、发热、胃肠刺激、肾绞痛、诱发急性发作等不良反应。b.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是保泰松的衍生物,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开始每次50mg,每日2次,逐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与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其不良反应比丙磺舒小,但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慎用。c.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商品名为立加利仙(narcaricin),是较前两者作用更强的降尿酸药。开始每次25mg,每日1次,逐渐可增至100mg。不良反应轻微,可有胃肠道反应,极少数有皮疹、发热、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发作,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②抑制尿酸生成药(目前仅有别嘌呤醇):可迅速降低血尿酸值,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每次100mg,每日2~3次,每日最大剂量低于600mg。不良反应有过敏性皮疹、发热、肠胃不适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能。溃疡病者慎用。

提示:在间歇期坚持认真治疗与自我保健可有效地预防痛风急性发作,使病人长期保持病情稳定,所以间歇期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