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楚南第一名刹

楚南第一名刹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西北隅湘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湘山寺建有玄武门、山门、大雄宝殿、真武阁、寿佛殿、布经楼、天台院、妙明塔等建筑,规模宏大,号称“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石刻包括湘山摩崖石刻、妙明塔碑刻、放生池石雕群三部分。湘山石刻最有名的当属靖江王后人、清初大画家石涛的兰花石刻和康熙御笔“寿世慈荫”榜书。湘山寺塔与石刻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南第一名刹_全州湘山寺塔群与石刻_人文桂林

曾经遍布中华各地的佛寺庙宇,是佛教这个从南亚引入的外来宗教扎根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成功象征。桂林,作为古代中西南方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深深地受到过佛教的影响,留下了大量佛教遗产。在唐代,桂林西山的西庆林寺位列南方五大禅林之一,至今山上还保留着具有印度风格的佛教造像。象鼻山西侧的开元寺接待过致力东渡日本传播佛法鉴真大师,舍利塔中曾经放置过佛祖的舍利子和宰相褚遂良书写的《金刚经》。宋代以后,桂林城区的佛寺庙宇稍显萎靡,代之兴起的是全州湘山寺。

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西北隅湘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湘山寺始建于唐至德元年(756年),由高僧全真所创,初名净土院,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更名为“景德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赐名为湘山名刹。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赐名寺内安放全真和尚的七层宝塔为“妙明塔”,香火大盛。湘山寺建有玄武门、山门、大雄宝殿、真武阁、寿佛殿、布经楼、天台院、妙明塔等建筑,规模宏大,号称“楚南第一名刹”。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钦赐御笔“寿世慈荫”,制成匾额悬挂于湘山无量寿佛大殿,两年后摩刻于山上。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撤退时放火将寺院建筑烧毁,仅存妙明塔及碑刻、湘山石刻和放生池石雕群。

妙明塔位于湘山寺后山脚下,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乾符三年(876年)建成,全真法师的遗骸移存于塔内。妙明塔原建筑只有五层,宋元丰三年至元祐七年(1080~1092年),改建为七层七檐八角攒尖顶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身通高27米、底直径6.6米,平面呈正八边形,边长为3.9米。塔层八面皆开窗,塔内设砖级盘旋而上,塔顶置覆钵相轮铁刹,刹顶置金瓶,并拽铁链八道,上系铜铃。塔门朝北,每层塔门外设木围廊,可沿塔身凭栏远眺。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赐名“妙明塔”。塔内镶有“宋元佑(祐)七年正月十六日记当年砖塔正王兴蒋思旦捐资”及“淳熙元年捐钱修装”等碑文28通。

湘山寺石刻包括湘山摩崖石刻、妙明塔碑刻、放生池石雕群三部分。湘山摩崖石刻原有百余件,后因开山取石,今仅存摩崖石刻51通,碑刻30方,最早的一件石刻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的游寺记事碑,最晚的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镌刻的“胜利铭”。湘山石刻最有名的当属靖江王后人、清初大画家石涛的兰花石刻和康熙御笔“寿世慈荫”榜书。榜书字幅通长8.4米,高2.6米,单字径高1.7米,阔约1.1米,数里之外举目可瞻。

妙明塔碑刻大多嵌于塔身内外墙面中,多为南宋时期的功德碑和记事碑。

妙明塔

放生池石雕群位于湘山寺南部山脚,占地面积约414平方米,池内有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湘山寺住持雇名匠在天然基岩上择石依势雕镌而成二十二尊动物和一尊侧卧僧人组成的石雕群,分为“老僧护池”、“麒麟呈祥”、“仙鹤孵蛋”、“巨龙穿云”、“雄狮戏子”等群组,形态或嬉或寐,或伏或跃,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为广西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

湘山寺塔与石刻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放生池石雕群

康熙皇帝御笔“寿世慈荫”摩崖石刻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 漆招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