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言语交际基本要求

言语交际基本要求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正确性是言语交际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这就造就了很多表达上的错误应运而生。皮特·科德在这里提出了言语交际的“适切性”标准。适切性可以说是言语交际的最高层次的要求,这一要求不仅涵盖了人类的语言能力,而且包容了人类的交际能力。
言语交际基本要求_现代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

一、正确性

语言表达应该正确,不得有误,这是言语交际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言语表达,却是一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揭示人类语言能力时,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符合语法”,想要说明的就是人类语言表达的正确性问题。不过,为了更准确地说明问题,以下两点我们需要注意一下。第一,话语表达的正确性不能仅仅局限在“符合语法”的小范围,同时还应包含遵守语音的、语调的、词汇的、语义的各项规则和规律,符合语法仅仅是正确性的一个方面,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了。第二,符合语言规则不是指由少数几个语言学家、语法学家人为规定的那些烦琐的条条框框。虽然这些条条框框大多数是能代表语言规律的,但这其中有许多人为的、主观的成分,与语言本身的真相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符合语言规律应该是指所说的话,能够被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认为没有语病,才算是达到了语言表达的正确性标准。

由于正确性是言语交际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这就造就了很多表达上的错误应运而生。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横幅或报纸标题有这样的说法:“纪念××先生诞辰××周年”。对此,大家司空见惯,不以为错,事实上,“诞辰”和“诞生”是有所区别的,“诞辰”是指出生的时日,是对生日的敬称,属于名词;“诞生”才是出生的意思,是动词,只有动词后面才能带数量词组,名词是不允许的。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纪念××先生诞生××周年”或“纪念××先生××周年诞辰”,二者不应混淆。所以,我们必须从身边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格遵守言语交际中的正确性原则,消除最初级的语言错误。

二、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是言语交际的第二层次上的要求。所谓可接受性是指讲本族语的人凭直觉判断某个语言片断是合理的,可以存在的。按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的定义,可接受的话语就是:“说本族语的人在某一合适的语境下已经说过或者可能说出的话语,并且是已被或可能被讲该语言的其他人所接受的、确认为属于该语言的话语。”

可接受性并不完全等同于正确性,正确性是依据话语的语言规律所说,是一般的,但是在现实的具体言语交际中,并不是每句话都严格按照语言规律组合而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例外。这些例外当然是超出语言规律的,不受语言规律所约束的。任何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超常规的语言现象。比如:

贵宾们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例句中的主语隐含在一个做状语的介词结构之中,这在汉语语法规则中是不被允许的,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法学家不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重要理由,然而,这种说法却是可以让人接受、可以理解的,没有人会误认为受到热情欢迎的不是贵宾而是贵宾经过的地方。英国语言学家皮特·科德在所著的《应用语言学导论》中谈到这个问题时,举过英语中一个例句:

Nobody told me nothing.

大家什么也没对我说。

他指出:“不研究语言学的说本族语的人经常认为它是‘不合语法的’,但实际上并非不可接受。”

可接受的并非一定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只能从言语交际的社会属性方面去解释。精确的完全按照语言规则组织话语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言语交际,现实中的言语交际有些往往很难解释得通,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言语交际双方总是带着“善意”的态度去接受对方的话语,很少有人会像专业的语言学家那样用严厉的挑剔的态度去审度信息,因此,有些即使是能够明显地觉察到的表达错误,只要不影响对意思的理解也往往能得到听话人的谅解或默许,久而久之,一些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就变成可以接受的了,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约定俗成”。

我们说可接受的并非一定是正确的,那么,能不能反过来说正确的就一定是可以接受的呢?一般情况是这样,但也有例外。乔姆斯基在其名著《句法结构》中生造过这样一个语句:

Colou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无色的绿色的念头狂怒地在睡觉。

这一例句从语法上讲是正确的,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其语义是荒谬的,同时它也是不可能出现的。另一种例外是类似下面这样的语句:

他的那个在印刷厂工作过三年的、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最近被送到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去从事图案设计的、漂亮的、大方的……女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

这样的话尽管在语义上、语法上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不可接受,也是不可能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因为它超出了正常话语的长度和信息量。

三、适切性

无论是话语的正确性,还是可接受性,都是根据人类的语言能力所说的,话语的正确性体现出人类的语言知识,话语的可接受性是人类语言知识的延伸和创造。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生活中,仅有上述两条是远远不够的。皮特·科德在《应用语言学导论》中说过:对说话人的这层意义的语言能力的描写,并不足以充分说明说话人为交际必须掌握哪些知识。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相信,语言学的上述这一目标太狭小了。说本族语的人不但能够造出在语法上组织严谨的话语,而且也能够造出和理解合乎特定语境的话语。皮特·科德在这里提出了言语交际的“适切性”标准。

适切性可以说是言语交际的最高层次的要求,这一要求不仅涵盖了人类的语言能力,而且包容了人类的交际能力。因为要达到这一要求,单有一定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活动能力,比如纯熟的人事关系、丰富的社会阅历、迅速的反应和敏捷的思维等。单就具体的言语交际来看,适切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切旨

切旨就是指所说的话要与交际目的能够对应,不可离题万里,或毫无头绪地乱说一气。

(二)切情

“切情”就是要求言语交际必须真诚、热情,并掌握好分寸,不矫揉造作,不虚伪。英国艺术家柯林伍德曾描述过思想的表达与情感的表现的关系,他认为,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卡耐基在《怎样使你的谈吐更动人》中也说过:“言出心声,动之以情,是任何消极对立的观点都难以招架的。假如你的目的是要使人信服,那就记住,打动他们的感情比启发他们的思想更富有成果。但是,要动人以情,首先自己要有诚意”。“听众的反应总是同讲话者的言谈举止分不开的,你不冷不热,他们就三心二意;你轻率得很,他们便视为儿戏;你出言不逊,他们会对你侧目而视”。这些都足以说明“切情”的重要性。

(三)切景

这里的景既包括自然环境如时间、地点、场合等,也包括社会环境如政治气候等。“切景”,就是要求表达者能在不同的场合说出得体的话来。这是言语交际适切性的要求,同时也因为环境对言语交际有很大的约束作用。修辞学家王德春曾经指出:上课时间在教室里,说话一般比较庄重、严肃,话题也比较集中;休息时间在公园里,说话一般比较自然、随意,话题也比较分散;在公文事务处理中,一般不用谈家常的语气和口吻;与友人促膝谈心时,则不适宜用公文程式;宣传科学理论,要在理智上使人信服,不适宜用过分的文艺腔调;描写文艺形象,要在感情上打动人心,不宜用过多的说理口吻;面对千百群众的公开演说,不宜轻声缓语;亲友个别交谈,则不宜大声疾呼;对一般群众说话,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专家说话,可以使用专门术语,言简意赅。王德春所说的就是最基本的“切景”要求。

(四)切己

“切己”就是指符合说话人自己的社会身份、年龄、性格教养等,尤其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符合身份地位的言语交际是体现一个人有无教养以及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

(五)切人

除了切己,还要切人。“切人”就是指表达者要顾及交际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心情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来选择恰当的话语。比如:“你给我过来”这句话,语法上正确,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一位长辈对晚辈这样说,是恰当的;但如果是一个晚辈对长辈这样说,就不符合适切原则,而变为粗俗、没有礼貌了。因为这种命令式的语气不适用于长辈这类交际对象。同样是询问年龄,如果对方比我们年幼或与我们年纪相仿,可以问“你多大了?”但对晚辈,再这样询问就很不恰当了。不注意交际对象,很可能会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