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产业文化化

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产业文化化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海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相继出台政策,力推文化繁荣。在进行文化产业升级融合过程中,南海非常注重文化产业市场主题的发展壮大,重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
文化经济融合,促进产业文化化_文化引领——南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

第三节 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产业文化化

在南海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产业文化化的内在活力被激发,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凸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各地积极建设文化强省(市/区),文化建设和发展进入快速期。南海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相继出台政策,力推文化繁荣。近年来,南海相继出台促进文化发展政策文件:《“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5年)》、《南海区建设“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2011—2015年)》、《关于促进南海区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文化介入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南海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试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融合管理机制改革。

一、文化与经济融合对产业融合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

南海文化产业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总量偏小,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高端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企业规模还普遍偏小等。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唯有走文化产业升级和融合的道路。

在进行文化产业升级融合过程中,南海非常注重文化产业市场主题的发展壮大,重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重大项目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平台,南海近几年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和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狠抓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关联、配套与分工协作,做大与做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坚持用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孵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带动性强、示范作用大的文化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朝着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融合发展。

在机制的培育与改革方面,南海科学布局,有序竞争,按照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的原则,打造产业集群的战略,推进文化产业工程,避免区域布局不合理及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走特色化道路,实现文化产品供需平衡的制胜之道,充分发挥文化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和产业对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文化产业持续领先,培养人才,强化支撑,推进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文化强区,推进机制改革,强化保障。如南海成立文化与产业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研究工作计划、解决重要问题、布置工作任务、检查工作效果):出台财政和土地政策帮扶,开发和推广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支持文化企业增资扩产,并对服务进行配套,重点搞好文化产业载体建设;优化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提升文化产业金融服务能力,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在文化产业升级和融合机制改革的探索中,南海充分发挥文化对产业的主动引导作用,建立文化与产业升级融合机制,在产业中融入文化元素,引进产业项目,建立产业园区,定期举办全国性或区域性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大赛,促进文化创意产品与企业生产的经常性对接,带动纺织、家电、五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如2010年10月18日,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平洲玉器城杯”玉雕工艺总决赛,在南海平洲的平洲玉器街举办。在平洲玉文化特色产业区,举办这场比赛,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平洲玉器从业人员如何提升技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乎平洲玉器如何跳出“小产业”的窠臼,加速特色产业与文化的交融,打响平洲玉文化品牌,促进平洲玉器产业的升级。

平洲的文化不只是在玉器加工制作本身,在玉器街大环境的建设方面,也渗入了许多文化元素。正在建设的玉器新城从文化定位到功能设置,从外观装饰到交易营运,从活动方式到服务内容等,都全方位体现出玉器文化元素。平洲还引进东平河水,以岭南水乡文化与玉文化相结合,构建平洲玉器新城水系景观,带动整个产业环境的升级。目前,平洲玉器街共有商铺2 000多间,玉石加工厂500多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身玉器加工批发基地、国家级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位居全国四大玉器市场之首,享有“玉镯之乡”的美誉。2010年,平洲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人均分红4 000多元。小村庄做出了大事业,小玉器做出了大文化。

二、文化与经济融合实现经济转型

2012年,南海围绕省、市加快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响应胡春华书记建设岭南新文化的号召,贯彻文化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工作方式,深入实施文化发展行动计划,紧抓建设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机遇,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加快了文化产业升级融合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南海积极开展文化引领产业、环境、城市、社会发展提升和建立文化发展机制体制的探索。推动出台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民办文化和体育场馆发展、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文化介入等五份配套实施意见;启动首次面向镇(街道)政府的文化工作绩效评估考核;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新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文化服务提供;结合数字家庭计划、电影、艺术演出和旅游景点等,制定面向文化服务提供机构的基本文化消费补贴计划;搭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服务对象的外来工作者文化服务平台;初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与产业、环境、城市、社会乃至群众素质提升发展的结合机制体制改革方面探索出新的经验做法,有效破解了文化事业、产业发展难题。实施以文化旅游产业载体建设为重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集聚发展的策略,提速文化产业。

对于文化在产业升级和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文化完全可以走一条与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环境再造和社会素质的提升共生共赢的道路。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举例说,内衣可以搞一个内衣博物馆,重述古代是如何穿内衣的,卖现代内衣的过程中要渗透你对内衣的理解,就像我们的陶瓷博物馆、家具博物馆,做产业的同时其实也有文化的理念。家具的装饰与现代文化的体现——倡导环保,这些都与文化相关。这些都是文化的理念,它的潜力是很大的。需求包括几个层面,除了过去解决温饱的问题以外,文化产业也可以担当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一种来推广。这涉及如何引导消费,理解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层次,以为搞文化就是搞文化事业,然后其他的就好像没文化一样。文化与产业相关了,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拉动消费。

产业升级需要融合,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机构也要融合。“文化事业不是文化部门一个部门能干的”,文化部门可以牵头,但必须要动员全部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参与,那社会文明、社会文化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把其他部门带动起来,大家共同融合,才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无缝对接,以及深度融合,对经济的拉动才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近几年南海推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出了“潮涌灯湖”、“动感狮城”、“文翰樵山”等旅游项目,实施文化包装的旅游品质战略,不仅体现了文化引领的精神,也带动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对经济的拉动非常明显,同时还提升了南海的文化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