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困境与出路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分析了目前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时面对的主要困境,重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出路。2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出路数字化出版是期刊发展的未来之路,也是期刊网络化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战略,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必须放宽思路、开阔视野,增强推动数字化出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化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困境与出路_论文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困境与出路

黎国华

(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武汉 430070)

摘 要: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当前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然而,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由于受到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在数字化出版上陷入困境。本分析了目前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时面对的主要困境,重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出路。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OA期刊

Title:The Dilemma and Outlet of Digitaliza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

Abstract:Digital publishing is a developing trend for the publishing industry,however,some academic periodicals are facing a dilemma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developing thoughts,technical methods,human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mode,etc.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dilemma of the temporary digital publica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s.Mainly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China,an outlet is proposed for digital publica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Key Words:academic periodical;digital publication;OA periodical

随着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当前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意义在于:一是网络投稿、在线编辑审稿、网络发行与编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等,将大大地提高杂志社的工作效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二是借助网络平台,学术产品的可获取性增强,个性化服务增强;三是真正的数字化出版将不受日期、刊期和纸张的限制,可以实现即时出版,以及通过互联网络实现期刊的国际化,有利于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是:首先,学术期刊基本上采用了期刊采编系统,实现了从收稿到发稿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其次,部分学术期刊开始了数字化,如把已经在学报上发表过的文章交给数字资源技术提供商,或者自建网站,使其成为纸质期刊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推动学术文献信息的再传递、转摘和转引率的上升;再次,规模化、集成化的综合数字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应运而生了一批以学术期刊数字化或数字化期刊为经营核心的企业,有的期刊数据库、数字期刊平台等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通过融合多个环节,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1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困境

目前,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使出版业的产品形态、运作方式、流通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学术期刊界对数字化出版的特征——强大的编辑功能、传统的媒体品牌、大量的内容资源、忠实的读者群以及崭新的赢利模式仍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对数字化出版目前仍然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对如何推进数字化出版缺乏战略性的思路和举措,在探索数字化期刊的新型管理和运营模式中陷入了困境。

1.1 传统出版单位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由于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多年从事的主要是内容生产,传统的编、审、校已成为习惯的工作方式,出版教育与出版产业严重脱节,数字化出版人才严重匮乏,产、学、研结合链断裂,资金投入都集中到编辑业务方向,对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积累都非常少。事实上,即使不开展数字化出版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工作,想要维持目前加入中文全文数据库和学术期刊自建网站等工作,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投入。

1.2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单一

发达国家对高技术的拥有程度以及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表明,现在的数字化出版已不仅仅是线性发展,而是立体化开发,同时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特征。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转向数字化出版期刊,而我国很多属于“核心期刊”的学术期刊仍然沿用着老的出版流程和管理模式,这表明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明显滞后。

1.3 平台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资源分散,市场主体缺失,自建网站数量众多,网络化形式多样,网络化程度低、集成度小,在平台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同时,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还需时日,因为大家习惯于一页一页地翻阅那种用纸张订成的书本,可以随时记笔记,以及随意找回前面的内容进行比较,而面对电脑屏幕的操作与前者显然有很大区别,利用电脑屏幕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时间。

1.4 体制机制和行业标准滞后,版权问题突出

数字期刊目前还只是一种网络或信息产品,对于数字期刊还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专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在监管方面涉及的部门过多,职责交叉重叠;数字出版的概念狭窄,严重影响监管;相对于技术的高速发展,监管手段滞后等。其次,目前数字化出版物尚没有统一的格式、标准和规范,这既不利于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也不利于资源有效地整合和监管。再次,版权问题突出,这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问题。我国真正适用于数字化出版的法律法规很少,著作权人及出版社的利益难以保证。

2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出路

数字化出版是期刊发展的未来之路,也是期刊网络化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学术期刊是数字化出版最合适的突破口,对我国而言也不例外。

2.1 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完善相关标准

数字化出版带来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为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传统出版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我国将大力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战略,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必须放宽思路、开阔视野,增强推动数字化出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化出版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健全与网络出版相适应的新的管理体制,不断转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水平,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同时,学术期刊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要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行业规范以及评估标准,以便于与其他检索传播系统互联,及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通过实现编排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对著作权法版权法等的学习,强化版权意识;要建立健全版面登记制度和版权有偿使用机制,以加强数字版权的保护以及付费等相关问题的规范化。

2.2 牢固树立内容第一的观点

学术期刊的生存之本是学术信息,学术期刊发表的每一项科研成果、研究过程的创新性,以及这些研究体现出的学术价值被视为学术期刊的灵魂。注重内容质量是学术期刊走向数字化出版的必要条件。相对于内容来说,出版技术和平台建设永远是第二位的,技术供应商能够给予内容提供商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实现最快、最好的传播,但绝不可能替代内容创造价值。国际上一流学术期刊的编辑都是把主要工夫用在学术论文上,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想方设法争取高水平的论文。

传统期刊的出版单位,要积极探索如何把现有的内容优势与信息化条件下的传播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既发挥内容优势,又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手段融入数字化出版进程,利用数字化创新和拓展学术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确立期刊源头的主动地位的基础上,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出版。

2.3 建设中国特色的OA学术期刊集成平台

OA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尊重创造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一种更便于用户获取和使用相关信息的开放式传播方式。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对它的定义是:任何经由同行评审的电子期刊,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读者或机构取用、下载、复制、打印、发行或检索的文章[1]。简单地说,它的目的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科研成果”。实现OA出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期刊文献的可获取性,追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等体现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的最大化,在最大限度地吸引专业读者的同时获得更多采集高水平论文的机会。例如:国外有学者通过对119924篇公开发表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调查发现,OA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为7.03,非OA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为2.74,前者较后者被引频次增加了2.75[2]

我国80%的OA期刊都是分散上网的,处在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因此应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期刊平台,将分散在互联网上的OA期刊,特别是大量的中文版OA期刊,集成到同一网络平台上,构建中国特色的OA学术期刊出版体系。对国内精品学术期刊要建立国际化的OA出版系统,特别是一些英文出版的期刊,政府要给予经费和政策的支持,重点扶持;《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D)》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规模的数据库基本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期刊,已成为我国学术传播的主渠道,具备OA出版的雏形,但并没有具备OA出版平台的完备功能,而且他们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差额补贴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公益化转型;对于以自建网络为手段的自主化OA出版系统,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并推动他们在自建网站上进行OA出版。中国科学院主持建设的OA期刊集成平台——《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AS-OAJ)》,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承办,已于2010年10月25日正式发布上线。该平台已经收录了111种期刊近45万篇论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2.4 建立功能强大的自有网站

学术期刊自建网站是数字化最有效的途径,分析国际一流的期刊,如《Nature》、《Science》、《Cell》、《Lancet》、《BMJ》等,它们在网络上的表现也是一流的:首先,各个网站都有详尽的基础信息和完善的在线投稿系统,能充分提供信息;其次,这些网站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形式灵活,能充分为读者服务;另外,这些网站有多样化的赢利模式,诸如有偿订阅、单篇购买、参与数据库赢利、发展增值业务、刊登广告和个性服务,等等[3]

国内大多数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稍小的杂志社大部分也在主办单位网站下建有自己的网页。而实际上,目前已有的一些自建网站由于实力和重视的程度不一,传播效果差异明显,很多网站文献检索不便,利用率也不高。与国外的一流期刊自建网站相比,我们应该在以下功能上努力探索。

第一,稿件采编功能和互动功能。目前国内部分杂志社启用了期刊采编系统,也有的开辟了网上互动功能,但这项工作还需要在整个学术期刊杂志社普遍推广和使用。

第二,学术交流功能。学术期刊可以利用网站建立学术论坛,对学术前沿问题、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报道和研讨,即开展学术交流。

第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功能,即单篇文章即时上网出版。

第四,拓展多媒体传播功能。网站相当于一个多媒体传播平台,可以通过视频、音频、Flash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多媒体互动网络期刊是各类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2.5 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出版平台

数字化出版平台成为当今国际出版潮流和赢利热点。在欧美国家,数字出版收益比例迅猛上升,其中商业模式最为成熟和清晰的是数字化期刊出版,数字化期刊集群发展为最成功的平台,基本被传统出版商主导。如总部设在荷兰的跨国科技出版公司——爱斯唯尔(Elesvier)公司,其《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多于2500种期刊;德国施普林格科技出版集团(Springer-Verlag),其《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系统也有多于2500种期刊;国际出版商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其《Wiley InterScience》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多于1400种期刊。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投巨资建设先进的数字平台,积聚期刊资源。

目前,在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成为大势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数字化出版运作经验,促进相当规模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集团的建立,实现集约化运行,增强对外竞争的能力[3]。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三步走:首先把加盟的各学术期刊从创刊到现刊的所有文章全部数字化处理,网上传播;其次是实现论文的在线预出版,凡是通过了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并经过了修改编校的论文,均可以在网上以单篇论文为单位在线发布,发布后的论文仍然继续按照正常期刊出版印刷版;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出版真正意义上的纯数字版的数字化期刊。

2010年10月《酿酒科技》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作开办的《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正式启动运行,该平台将先于印刷期刊发表作者的数字版论文,彻底地解决学术论文发表时滞过长的问题,缩短出版周期,快速实现期刊论文按篇即时在线出版,切实提高学术期刊文献出版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数字资源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以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为基础,以中国科学院学术期刊为核心,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建立的集内容采编、信息加工、网络传输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形成了完整期刊数字出版链,创建了对院内、院外期刊提供服务的、代表中国期刊出版“国家队”水平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和产业。集团数字资源平台期刊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三步来推进,以达到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构建中国高水平科技期刊数字平台的目的。

3 结束语

需要决定供给,只有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媒体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学术期刊要紧跟世界数字出版的大潮,改变原来单一的载体形式,以满足网络时代的读者需求。要积极采用新技术,转变出版模式,促进学术期刊网站信息集成和网络传播,推进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出版,促进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过渡,建立数字出版新的赢利模式,这是学术期刊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卢小文.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的路径选择——兼议学术期刊与数据库出版平台的关系[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八届(2010)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0:59-64.

[2]余望.OA期刊与传统学术期刊的比较及我国发展OA期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编辑,2007(6):52-54.

[3]钟丽君.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89-692.

作者简介

黎国华(1964—),男,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副社长,教授。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邮编:430070)。电话:13886007308。电子邮箱:ligh77@whut.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