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近三十五年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概览

近三十五年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概览

时间:2022-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所选1 129篇对象涵盖了近三十五年来国内政治传播领域内重要作者针对“政治传播”主题发表的重要理论观点与应用研究的基本文献。与本文观点对比可见,本文视政治传播研究的萌芽期更长;同时,本文将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图3显示了近三十五年来,发表过“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的全部459种期刊中历年发表文章数目前40名排名分布饼状图。
近三十五年来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概览_“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数据可视化视角下的观察_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基础与拓展(第1辑)

◇周 辉

政治传播学研究文献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通过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检索平台,以“政治传播”为主题词检索,时间限制为回溯建库日至2015-02-25,检索“政治传播”为主题文献,找到1 184条结果。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07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期刊发表60篇。剔除掉一些关于“政治传播”的讯息、编辑部公告等计55篇,在下文数据可视化分析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全部1 184条记录中有具体作者的1 129条有效文献,确保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事实上,对源数据的此类处理方式可保证数据分析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此外,在下述研究中,对每篇来源文献,仅考虑了作者名和期刊名、发表时间和刊载期刊类型,这可能导致不同机构的重名者数据被重复计数。但通过对全部1 184条文献手工检查发现,此类情况非常少,可忽略不计。同时,对署名为“本刊外国编委(国际新闻界)”“新论摘编”“媒体视角”“媒体扫描”“信息集萃”“信息参考”等无实际作者署名的论文数据也进行了人工剔除。因为这类文献在学术上价值相对小且发表量少,不会影响文献数据分析结果。此次所选1 129篇对象涵盖了近三十五年来国内政治传播领域内重要作者针对“政治传播”主题发表的重要理论观点与应用研究的基本文献。

“政治传播”主题文献的数据统计分析及可视化研究

一、“政治传播”主题相关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定量分析

从图1给出的近三十五年来发表“政治传播”主题的1 129篇文章发表时间及具体发表入库量的分布,可以看到1981年之前,以“政治传播”为主题的期刊类文献量极少(CNKI回溯入库的电子文献量为零)。自1982年起,该类主题文章开始被发表入库;1982-1995年,年入库量均仅为2-3篇,这表明仅有零星学者涉足“政治传播领域”[1]。在1996年该主题论文入库数量增至9篇;1996-2000年,年均入库量均稳定在8篇左右,表明以“政治传播”为主题的学术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2001年后,以“政治传播”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发表入库量迅速增至10篇以上,并从2005年起出现大幅激增[2],2006-2014年,该主题学术论文发表入库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图1 三十五年来以“政治传播”为主题CNKI电子文献分年度入库量

由此,本文建议可将“政治传播”主题研究的发展阶段从出现首篇“政治传播”主题期刊文献入库开始,大致划分为“政治传播”研究的三个典型阶段:萌芽期(1981-1995年);缓慢生长期(1996-2000年);快速成长期(2001年至今)。

现有文献中,也有不少关于政治传播研究史概况先后被发表,其中刘源在2008年曾撰文浅析我国政治传播学研究的现状,该文将我国政治传播学术研究划分为三阶段[3]:肇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与本文观点对比可见,本文视政治传播研究的萌芽期更长;同时,本文将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期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本文选用的“政治传播研究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更多是“从文献发表量及其学术影响传播”的角度、而非取决于“个人学术观点形成的历史现实”的角度进行的。本文的阶段划分方式可供政治传播领域做政治传播发展史定量研究的同仁们“酌情参考”。

二、“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发表年份-刊载期刊”关系分析

图2给出了全部文章发表年份与期刊联系的分布情况,从中可看出,伴随“政治传播”主题相关学术研究的稳步成长,发表该主题学术论文期刊数量快速增加。特别是2005年后,刊载该主题研究论文的期刊数量得到迅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对“传播学类学术期刊”这一研究主题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推动该方面学术研究的发展进程的一类重要诱因。

图2 全部文章发表年份与期刊联系的分布情况

三、“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发表期刊及刊载量演化分析

本文对于“政治传播”主题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期刊质、量进行分析。图3显示了近三十五年来,发表过“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的全部459种期刊中历年发表文章数目(期刊总刊载量)前40名排名分布饼状图。

图3 发表量排名前40期刊中历年发表文章数目分布饼状图

从图3中可看出:近三十五年来在459种期刊发表的1 129篇文章按发表数排名最前40种期刊中,“较多的”是传播学领域重要核心或者CSSCI期刊,“较少的”是政治学领域重要核心或者CSSCI期刊。由此可见,该领域“传播学类”重要学术期刊影响力较大,而“政治学类”重要期刊在本学科领域的发展中应该起到的引领作用尚有待充分发挥。

四、“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关键词分布及热词分析

本文还对所有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频度分析。“政治传播”作为关键词(出现了259次)占常用的20个关键词(共出现了480次)的比例为53.96%。其他主要关键词及出现频度如图4所示。从中可见,目前“政治传播基础理论”“基于新媒体的政治传播”“国家、政府形象政治传播”等研究领域是发展相对成熟、成果较多的领域[4],但对于其他方面,如“政治传播比较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一些[5]

图4 相关入库文献主要关键词出现频率统计图

五、“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受资助情况及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作为科技资助政策制定与决策参考的依据,本文还研究了“政治传播”相关的各类研究获得相关资助的统计分析以及主要研究机构发文量总体分布情况。根据统计,在入库的以“政治传播”为主题的1 129篇学术论文中,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有106项,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的共计2项,获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的仅1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有5项,而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则为零;其他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省市社科基金、软科学计划、其他基金少量未统计)共计18项。这一现状表明: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从事政治传播研究的相对较少,相关人才计划资助本学科领域的也不多;国家、政府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助管理部门对该主题的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仍有待进一步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同时,目前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定量研究成果和方法还很少,缺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政治传播领域的研究者人员未来可以考虑适当和文献计量、统计、知识图谱分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适当的合作研究。

在入库的以“政治传播”为主题的1 129篇学术论文中,中国传媒大学(153)[6]、复旦大学(56)、中国人民大学(41)、南京大学(30)、武汉大学(29)、华中科技大学(26)、北京大学(26)、浙江大学(23)、清华大学(23)是发文较多单位,上述学术机构也通常是拥有“政治传播学”相关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权威单位,成为国内“政治传播”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六、“政治传播”主题论文的“作者-年份”关系网、“作者-期刊”关系网分析——探测学科内重要作者的两类方法

通常,研究者可以借助作者发表文章总量来简单地衡量其学术影响力。如图5中给出了发表文章总数超过3篇的所有作者发表文章总量排名柱状图。从中可看出:尽管从总量上看,荆学民(18)、阚道远(14)、张涛甫(10)三人发表该主题文章均超过10篇,但从该图却难以看出其具体发文载体、年代及学术影响力。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可视化角度,我们更能容易、直观地部分解决这类分析问题。

图5 相关入库文献主要作者出现频率传统统计分析图

事实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我们可对前述搜集的同主题文献相关元数据进行计量研究[7]。本小节将通过建立“作者-发表年份”关系网、“作者-期刊”关系网来给出两种实用的,对本领域重要作者进行探测的直观、定量的分析方法[8]

首先,本文将构建“政治传播”主题学术论文逐年发表作者(合著作者群)与年份间的关系网。即视网络节点为“发表年份”和“作者(或合著作者群)”,依据是否在某一年份发表过一篇或多篇“政治传播”主题的文章,决定在该作者(或合著作者群)与相应年份间是否“添加一条或多条连线”构建赋权的关系网。研究发现:最终所得作者-年份关系网络是由12个连通分支构成的不连通网络,但分支数远低于年份数35。这一现状说明:有一批重要作者(或作者群)已经连续多年专注于“政治传播”研究领域并持续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他们正逐渐成为本领域学术发展的“缓慢生长期及快速成长期”的重要核心作者群体。图6显示了该关系网络及其最大连通分支(涵盖了共计19个年份)。

图6 (左)全部文章发表作者(或作者群)与发表年份联系网;(右)左图的最大连通分支子网[9]

图7 (左)图中局部放大;(右)连续四年发表过“政治传播”主题论文作者与发表年份关系网

进一步,图7分别给出了上述“作者-年份”关系网的局部放大及连续四年发表过该主题研究论文的“作者-年份”关系子图。从中读者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内发文较多的作者,如孙旭培、胡春阳、章兴鸣、潘祥辉、阚道远、骆正林、张涛甫、苏颖等。同时,通过可视化图形的进一步放大,读者也容易注意到,像荆学民及其合作者等是近几年发文较多的重要作者群体。

接下来,本文将基于对研究者及其文章发表期刊关系的分析,探究作者发文和期刊选择发文的特征与类型。在这一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将视作者及发文期刊为节点,采用“文章作者在某期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则二者间存在一条联系”的方式构建由上述检索记录产生的近三十五年的论文作者与期刊间的关系网络[10]。图8、图9分别给出了全部文章作者与期刊关系及其最大连通分支图。

图8 全部文章发表作者(或作者群)与发表期刊关系网

图9 全部文章发表作者(或作者群)与发表期刊关系网的最大连通分支图

从中可看出:多数作者仅发表了1篇论文于某个期刊,少数作者在多个期刊发表了同一主题的多篇成系列的研究论文。如视在多个重要期刊发表同类主题研究论文的作者为本研究领域重要作者,从本文提供的“刊物-作者”联系可视化图网络中,可容易识别本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人群。图9给出了图8中的最大连通分支图,从中研究者可以容易地发现针对“政治传播”主题研究近三十余年来发文较多的一些重要学术刊物:如《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对外传播》《当代传播》《青年记者》《新闻大学》《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世界》《新闻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爱好者》《今传媒》、人民论坛等;同时,将其放大后,读者也可以很容易地在联系多个期刊的作者标签中发现如“荆学民”“潘祥辉”“苏颖”“谢进川”“骆正林”“张昆”“喻国明”等针对“政治传播”主题在多个重要期刊发文较多的重要作者个体或者作者组合。

七、“政治传播”主题文献作者合作网络的可视化研究——针对现有合作研究模式的思考

科学研究中,合著发表论文是一种常见、重要的合作科学研究方式。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合著现象不断增多[11]。本小节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数据可视化技术[12],对前述文献进行合作计量研究,探究研究合作行为发生的模式与类型。本节将建立近三十五年来“政治传播”主题的研究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并将分析其各项数字特征及社区结构。本次研究的对象为CNKI电子数据库收录的“政治传播”主题论文的全体作者群,从合作现状与演化发展规律角度来看,它能较完整地反映本学科内近三十五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研究人员间的学术联系与发展。

本文搭建这期间的整个科研合作发表网络的方式是以单篇文章作者为全连接联通小团队的记录数据方式。在研究论文合作网络时,本文采用的是建立合作矩阵法表征合作关系,在矩阵中如果代表两个元素之间关系的位置上的元素为1,则表明这两个元素之间存在着关系,反之为0。本文在建立合作矩阵时,采用的是对称矩阵方式,若作者A和作者B有合作发表关系,则认为作者B和作者A也一定有合作发表关系[13]。此外,在本文中,假定单篇文章中任两个作者间均存在合作关系,即某篇文章有作者A、B、C,就认为A和B间有合作关系、B和C间有合作关系、A和C间也有合作关系,且关系强度相同(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可以使后文分析过程极大地简单化,且不影响对合作模式等定性结论的获得)。

本文获得的这一作者合作网为典型非联通、无明显社区聚集特性的稀疏网络,网络连线密度仅为0.001。由于仅有非常少的三人合作文章,因而整个网络节点平均聚类系数非常低,趋近于0。这表明“政治传播”主题研究开展时间较短、目前该领域研究者多人合作较少。“政治传播”研究合作主要形式为独撰或二人合作发表文章,特别“独撰”类型的研究形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研究现状值得政治传播学科理论研究人员思考。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人员间缺乏学术上的深度沟通与交流,而未来学术研究过程中,前沿热点研究的发展将更倾向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合作研究模式。现存研究模式可能不利于整个政治传播学科未来的完善与发展。

图10、图11分别给出了作者合作网络及其度分布、弱连通分支规模分布图(含有820个联通团体及其类型分布)。从中可以看出:“政治传播”主题论文的合作网络中,网络平均度仅为0.716,即多数作者仅发表了一篇该主题的文章,亦即独立撰写为基本模式(独撰作者人数接近600人),2人或者3人合作模块有近200个,4人以上合作团体则相对较少。

图10 “政治传播”主题研究CNKI期刊作者合作网络

图11 (上)“政治传播”合作网络度分布图(下)“政治传播”合作网络所有弱连通分支分布

在图12、图13中分别给出了整体作者合作网剔除仅发表一篇文章的作者群体后的合作网、发表3篇文章以上(度值大于等于3)的作者合作网,以及3篇文章以上(度值大于等于4)的作者合作网。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近些年在“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较高产作者和经常合作发表文章的作者群体或合作模式。

图12 剔除仅发表一篇该主题文章作者后的合作网

图13 发表3篇文章以上(度值大于等于3)的作者合作网(左)和发表4篇文章以上(度值大于等于4)的作者合作网(右)

此外,在图14中我们还给出了本主题研究者合作网络中最大的连通分支,该团体含有包括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在内的18个作者,这是该合作网中发现的最大的合作团体。这表明这一团体在政治传播领域的合作相对比较频繁,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这方面文章。据目前文献查新所知,针对此类大型团体的研究成果在学界的影响力描述尚无定量分析文献发表,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从大型团体发表学术文章的被引频次等影响力衡量指标定量分析视角去分析不同团体观点的影响力及其传播效果问题。

图14 作者合作网中的最大连通分支,含18个作者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三十五年来中国知网的CNKI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所刊登的有关“政治传播”主题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从定性与定量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政治传播”相关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还有待交叉研究领域的众多研究者们推动其理论与应用研究继续发展和快速繁荣[14]。同时,我们指出,现有的相关主流研究无论从研究内容、成果在“传播学”“政治学”主流期刊的发表数量,还是作者合作模式的层面都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正如学者李智在书评《政治传播:一种思辨式解读——评〈政治传播活动论〉》中所说:“纵观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历程,基本的研究态势是泛泛而论多于问题探究、事实描述多于价值规范、实证研究多于学理分析。这种研究态势表明:当下中国的政治传播研究尚缺乏足够的问题意识、语境意识和学理意识,总而言之,是缺乏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学术自觉即对学术的‘元问题’意识。”[15]政治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应该面向国际政治传播趋势、逐步改变目前单一研究模式,并积极思考是否需要将现有研究模式向国际化、跨学科化、多人合作化方向转变。这些都值得广大同仁们进一步思考。

(作者系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注释】

[1]这可能与改革开放伊始,“政治传播”这一话题仍旧比较敏感有关。事实上,中国于1980年才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年加入《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1981年中国政府提出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五项原则;1982年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同年中国加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议定书;并在该年作为首批签字国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年中国政府还提出了中国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中国作为经济与政治大国的角色由此得以更充分地展现,政治传播领域的研究由此得到政府与学界更全面的关注。

[2]注意到2005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台湾光复60周年;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同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中国政治、经济在当年均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政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者无疑顺应时势开展了诸多有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并更加注重观点的发表与传播。

[3]刘源:《浅析我国政治传播学研究的现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

[4]荆学民主编:《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巡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5]陈晶晶:《试论政治传播学的比较研究——从70年代以来政治传播学的发展说起》,《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8期,第21-25页。

[6]其中含北京广播学院9篇,本文在数据分析处理时,将之与中国传媒大学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

[7]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周辉:《近三十年来新闻与传媒学科“时尚”主题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的可视化分析》,《时尚与传播评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页。

[8]本文将只研究简单关系的定量分析,未来我们还拟将从论文发表后被下载、引用等因素进行更加完整地考量作者和相关文章影响力,继而为研究者发现重要学术观点、作者提供定量参考。

[9]本文所有网络可视化图形均采用Gephi软件(https://gephi.org/)完成。

[10]此处需指出的是,由于一些院校更名的原因,同一刊物可能不同时期用名不一样,本文进行了人工预处理。如《现代传播》杂志,曾用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建立关系网时统一用“现代传播”作为节点标签。

[1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周辉:《近三十年来新闻与传媒学科“时尚”主题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的可视化分析》,《时尚与传播评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页。

[13]本文只考虑有没有发生合作发表行为,而没有考虑发生合作发表的作者次序影响,因为通常研究者更关心相关合作模式的具体特征,至于合作过程中各合作者具体贡献大小等特征在本文研究主题中显得相对次要,因此并未予以充分考虑。

[14]陈晶晶:《试论政治传播学的比较研究——从70年代以来政治传播学的发展说起》,《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8期;张晓峰、荆学民:《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7期。

[15]李智:《政治传播:一种思辨式解读——评〈政治传播活动论〉》,2014-12-08,http://pcc.cuc.edu.cn/news/19/2014-12/963.html,2015年2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