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元文化架构下的东南亚华语教学

多元文化架构下的东南亚华语教学

时间:2022-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国纷纷对发展多元文化显示了极大兴趣,并作出积极的反应。在此多元文化架构下,海外华语教学亦应以“多元化”为主题。二 多元文化架构下海外华教的新思路在多元文化架构下海外华语教学的新思路,笔者认为海外华语教学的多元化,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教学观念的多元化,意味着办学者应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思维去从事华语教学。
多元文化架构下的东南亚华语教学_东南亚文化交融

在上个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在科技和资讯发展日益迅速的背景下,一些人就把世界称为“地球村”。在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贸活动日益频繁、科技日益发达、资讯交流日益密切,地球也如同一个村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似乎大大缩小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地球村”逐渐实现的进程,也必然加速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地球村”因而也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概括。

和平与发展一直是被世人公认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也必会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就是造就一体化和多元化并存的局面。因此,一体化和多元化自然而然是21世纪的主题。特别是,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一体化过程中必将融汇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国纷纷对发展多元文化显示了极大兴趣,并作出积极的反应。

一 东南亚的华语教学教育简况

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终于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了,共有来自163个国家的342位外国代表、125位国内代表、2500名在华留学生参加此次盛会。首届大会就有如此多的参加者,以至于入场就花了半小时,从入场就座后到一系列筹备又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面对全世界各地热衷汉语学习的代表,主办方十分贴切地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在会场还悬挂着诸如“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的条幅,足见主办方已经把汉语学习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回顾从前,在1978年以前,华文在东南亚地区受到压抑,随着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率先与这些地区进行了商务往来,发展了密切的经济关系,华文的学习也慢慢形成了一股风潮,成了越来越受欢迎的语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腾飞,东南亚的华语教育也随着“汉语热”掀起了一轮高潮。

1994年8月,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教育文凭将把华文科重新列为选修科,并可作为科目组合积分的用途。读华文小学也不再是华人的专利,有许多土著、马来人等也选择了上华文小学。根据统计,华文小学1990年非华裔学生有21000人,到1995年增加到了32200人,占学生总数的5.5%。

新加坡,其语文政策就是激励各族学生选读母语,由于新加坡是个多元社会,非华族原则上不必选读华文,但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新加坡政府在1994年特批64名非华族小学生选读华文。

在印度尼西亚,由于台商的大规模投资,印尼政府允许设立台侨小学,教授华文课程,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1995年8月,印尼政府放宽华文的取缔尺度,允许旅馆和旅行社用华文印发旅游册子,并为旅行社经营者、旅馆职员、导游和售货员开办华语训练课程。

在泰国,为了适应商业上的要求,朱拉隆功大学设立了汉语系,当地华人也在1995年3月成立崇圣大学,设有汉语系。此外,在一些旅游景点、城市街头也可看到中文书报杂志或播唱中文歌曲。

自1988年越南教育部批准恢复华语教学,还成立了“华语教学工作者协会”,随着越南对华人政策的调整,华语区投资者大量需要华文媒介人才,从而引发了当地掀起了一股学习华语的热潮。在华裔学生比较集中的学校,增加华语课时,开设许多华语夜校班。学华语的学生中,有华裔也有越南人,关于汉语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宽松。

1990年12月起,柬埔寨放宽开办华文教育,迄今已有60多所华校,根据1997的统计数据,在校生约有4万人。

此外,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政府当局所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华裔选择到中国大陆留学,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从“世界汉语大会”的措辞上也可以看出中国欲将汉语“世界化”的用意,难怪有记者以“汉语的政治”为题来报导此次盛会。首届世界汉语大会提出“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主办者就是看到多元文化繁荣的国际大背景下,汉语世界化、国际化的有利时机。作为目前世界多元力量中重要一极的中国,有充分理由将“汉语文化”纳入多元文化中的一环。在此多元文化架构下,海外华语教学亦应以“多元化”为主题。

二 多元文化架构下海外华教的新思路

在多元文化架构下海外华语教学的新思路,笔者认为海外华语教学的多元化,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观念多元化

与教学效果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教学观念。如果教学观念跟不上教学情势(教学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教学方法等等)的发展变化,总是一成不变,那教学成效必定难彰,教学将陷入死胡同,死的教学将彻底失去教学的意义。拿菲律宾华教为实例,在教育“菲化案”之后,由于教学时间的大大缩短,教学性质已蜕变。教学观念如果不加变化,就会适得其反,教学没成效,生源流失,面临倒闭的危机。纵观东南亚各国的华语教学,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点,亦即教学性质已经蜕变,由原来的华侨教育转变成外语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

教学观念的多元化,意味着办学者应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思维去从事华语教学。应打破以前固守的华侨教学的模式,发展面对不同华语学习对象、不同层次的办学路子;应以融合为主线,走本地化的道路,敞开校门,欢迎非华裔学生加入华语学习的阵营;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华语教学,并以发展的姿态去开拓华语教学的新局面。

(二)在教学观念多元化指导下的教育模式多元化

上面已提及发展多层次、面对多种对象的办学模式。现在谈及华语教学,更多的还是仅仅局限于海外华族的华语教学的层面上。海外华族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固然重要,但很忌讳把具有如此生命力的中华语言和文化,作为华族族群内部的“私事”。要知道,在20世纪冷战时期,东南亚的华语教学曾经受到各国政府极大的限制、打击甚至取缔,就是因为华族没有明智地走出“把华语教学当作自己的事”的模式,从侧面也反映出华族太强的族群意识,没有积极地融入地主国的主流文化当中。

其实,在全球华语大兴的今天,华语教学应走出海外华族的小圈圈,迈出与地主国兄弟族群融合和共享的新的一步。海外华族应把本民族的优秀语言和文化作为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主流社会共享的财富。一方面,开放办学,广纳兄弟族子弟学习华语,以多元化为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并借此通过法律手段,向政府要法律保障,将华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环。有融合的基础,有多元的方针,有法律的保障,华语教学才能得到健康而有利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办学模式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办固定的华语学校,而且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建议政府在高等院校,甚至全国的中小学开设华语课,以此来营造国家范围内大环境的华语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对刺激提高华族华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大有裨益。当然要做到这一层,单靠海外华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这还需要祖籍国政府的大力协助。

(三)教材的多元化

要实现办学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还应以多元化的教学纲本和多元化的教材为前提。不同教学对象的年龄、受教育基础、华语水平、心理状况等等的差异,决定了应该发展多元的教纲和教材。比如,在高校开设华语课程,就得有相应的适合成人学习的教材。而在华人自己开办的华校,则要开发、研制适合从小到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年级的系列教材。

教材的多元化,还包括另一层涵义,即海外各国的华语教学实际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点。应在当地华语教育专门机构的带头,在祖籍国华语教学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实现开发适合本国教学实际的不同教材。而且在实现海外各国华语教学体制化、正规化的道路以前,其实可以鼓励不同地区的华校(如果学习者华语水平实在差别太大的话),在能力可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过渡阶段的暂定教材。

(四)师资结构的多元化

目前,师资是各国发展华语教学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尼、老挝等国家普遍存在华语师资匮缺的局面。一方面,当地师资逐渐老龄化,师资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师资的其他来源亦十分有限,大多地主国又未出现专门的华语师范院校,致使培育新生代的华语教师的工作难以延续。新一代华族子弟大多不愿从事华语教学,回报自己的族群,这使得海外华语教师队伍陷入尴尬的、青黄不接的境地。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实行了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的计划,在各国之间搭建了“汉语桥”,为海外华语教学提供临时的师资补充。这对海外的华语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为在过渡时期的海外华语教学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给海外华语师资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但海外华语师资的多元化,不能仅靠年轻的在学志愿者来实现。志愿者更多的是扮演着过渡时期的“过渡角色”。菲律宾曾经招纳纯菲律宾人,输送到专门的师资机构培训。这也是扩充华语师资的途径,当然也是个有益的启示。在地主国,华族完全可以让兄弟族来参与华语教学。不仅招收兄弟族子弟就学,而且还让兄弟族人共同为华语教学出策献力,何乐而不为呢?这不也是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吗?

综上所述,多元化是海外华语教学走出先前传统和保守模式的新指南。海外华语教学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得以延续、发展,乃至突破,也只有依靠开放、包容、创新的多元化思维。各国政府对待文化的开放态度,就使得多元文化“跻身”到政治的范畴中。一方面,从本国的角度,各国都实施较为开放的民族和种族政策:既积极促进本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也积极促进外来少数民族与本国民族的和睦相处和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从国际大局来看,为了谋求与其它国家和民族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各国也倡导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只有倡导多元文化,各民族才能得到相应的生存和发展的平等机遇。一体化也必然促使多元文化的交融,因而在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多元文化在当前的历史阶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下。事实上,多元文化无论从各国国策的角度出发,还是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都已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政治议题。它已经抓住各国从政者的眼球,成为他们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他们以新的眼光看待本国民族融合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多元文化架构下的多元化海外华语教学,必将逐渐成为全球华语热的主旋律,为全球范围内的华语学习热潮大添“炉火”,使华语学习的火“烧”得更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