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简介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简介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部分为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教育阶段中教育财政制度的研究和探讨,发现中国的教育财政制度在不断改进,但还很不完善,教育财政的充足、公平和效率都需要提高。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首次以北京市市属高校财政拨款制度为案例,设计了按学科生均定额的拨款方式。关于高教成本的计量研究被教育部财务司采纳,获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主持的“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于2005年12月批准立项,前后经历开题论证、实地调研、研定范围、内容调整和论文撰写、研讨、修改、统稿等多个阶段环节,最终形成标志性成果《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此书由王善迈、袁连生、孙志军、刘泽云、崔盛等人撰写,王善迈统稿,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此专著由五部分构成,其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框架研究。基本内容包括,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与职能,从理论上探讨了公共教育的性质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与市场,层级政府间的关系,从制度规范角度界定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的框架和各项具体制度。第二部分为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研究。基本内容包括,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和评价,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资源配置角度对我国义务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最后讨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第三部分为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研究。从理论上讨论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性质与财政制度;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财政的充足性和公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规范的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对策。第四部分为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研究。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和高等教育财政现状的统计分析,着重探讨了高等教育财政的拨款制度及其改革,然后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成本效率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高教贫困生资助制度中的贫困生的界定方法和社会捐赠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为中国教育财政制度的评价与改革。对中国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并从教育财政的充足、公平、效率三方面对我国教育财政制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教育阶段中教育财政制度的研究和探讨,发现中国的教育财政制度在不断改进,但还很不完善,教育财政的充足、公平和效率都需要提高。研究认为应该在教育筹资制度、教育预算决策制度、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制度、教育经费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

二、主要创新

此项目研究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

(1)首次对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构成及其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2)首次按照因素法设计了以县为单位的义务教育经费标准需求和标准财政供给能力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方案。

(3)首次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财政从充足与公平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高中阶段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对策。

(4)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首次以北京市市属高校财政拨款制度为案例,设计了按学科生均定额的拨款方式。

(5)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和设计了以会计调整法测量高教成本的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6)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中如何界定贫困生设计了新的方案。

(7)较系统的对高校社会捐赠的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

(8)较系统地对我国教育财政制度的各项制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9)初步建立了我国教育财政数据库。

三、社会影响

此项目研究的部分成果已被政府有关机构采纳,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例如,有关如何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对策已反映在国务院关于2020年教育发展改革纲要起草文本中。对北京市市属院校财政拨款方法的设计,已被北京市采纳,并参与了拨款工作。此方法已运用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拨款中。关于高教成本的计量研究被教育部财务司采纳,获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