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苏关系史纲》简介

《中苏关系史纲》简介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沈志华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由新华出版社2007年出版,获历史学一等奖。此书揭示了中苏关系演进路径的内在逻辑,即利用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掩盖国家利益的相异性,以中苏两党关系左右甚至代替中苏两国关系,这正是中苏同盟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作者力图揭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实质,并以此为主线来对1917—1991年间的中苏关系展开概括性论述。《中苏关系史纲》被《新京报》评为2007年度历史传记书。
中苏关系史纲》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沈志华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由新华出版社2007年出版,获历史学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

此书始终抓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党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的纠葛”这条主线,贯穿起1917—1991年的中苏关系,揭示出中苏两党及两国关系从发生到正式确立再到分裂最终又恢复正常化的历史。此书揭示了中苏关系演进路径的内在逻辑,即利用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掩盖国家利益的相异性,以中苏两党关系左右甚至代替中苏两国关系,这正是中苏同盟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

此书分为四卷展开概要论述:第一卷“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主要讲述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因素的双重推动下,中苏政府之间和党际之间的双轨制关系;第二卷“同志加兄弟(1949—1959)”,主要讲述中苏两国及两国共产党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分歧;第三卷“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讲述意识形态和国家发展目标一致的两国、两党走向分裂的过程;第四卷“走向正常化之路(1979—1991)”,讲述中苏两国逐渐淡化意识形态,最终恢复国家关系正常化。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此书的创新之处有三点:

(1)此书的新材料。此书利用了自苏联解体以来可以获得的几乎所有相关的苏联解密档案及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包括台北“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在内的中国各地方档案馆档案和相关文献乃至对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等一手档案文献。作者力求每一个结论均有充分的档案资料作为依据,希望通过原始档案来复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2)此书的新视角、新观点。作者均利用档案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多年,以多年学术积淀为基础,力求能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对70多年的中苏关系进行梳理和概括。作者力图揭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实质,并以此为主线来对1917—1991年间的中苏关系展开概括性论述。

(3)研究方法新。此书主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最重材料的搜集和考证辨析。此书在资料搜集方面,力图尽可能穷尽可得一手资料,做到资料不仅来自多边,而且内容丰富,从而尽可能准确地阐明主题。比较研究法则隐于此书的写作视角当中。这种学术关照和旨趣来源于作者的问题意识:西方同盟关系尽管矛盾重重却得以续存,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为何有不同?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此书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3次印刷,在学术界与社会上均引起了较大反响。原中国驻苏大使李凤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教授、北京大学牛军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陈兼教授等均对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期许。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的局部统计,CSSCI来源刊物论文引用本书次数总计为54次。考虑到此书出版时间有限及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产出周期,此引用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中苏关系史纲》被《新京报》评为2007年度历史传记书。《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人民网、中国军网、中华硕博网等均对本书进行了专版介绍和推介。目前,此书的部分内容(第二、三卷)正在译成英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