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化与地质学建制化的互动关系

工业化与地质学建制化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质学建制化过程就是在工业经济刺激下一步一步深化的。
工业化与地质学建制化的互动关系_科学历史文化

二、工业化与地质学建制化的互动关系

(一)地质学的建制化促进工业化进程

1.地质学建制化早于工业化

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西方,并非诞生于西方具体的国家。我们对地质学史进行研究,发现地质学的形成与众多西方学者的努力分不开,如英国的伍德沃德(1665—1728)、意大利的莫罗(1687—1764)、俄国的赫曼(1711—1753)和罗蒙诺索夫(1711—1765)、德国的雷曼(1719—1767)和富泽尔(1722—1773)、法国的盖塔尔(1715—1786)和狄马列(1725—1815)等等。[6]当时西方学者发表了大量的地质学专著,这些专著蕴含着近代地质学理论与学说,对地质学的认知认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对众多学者的卒年与各国工业化起始时间进行对比,可以证明地质学的建制化的认知认同时间远早于工业化起始时间,这为“地质学建制化早于工业化”的论断提供了必要的证据。

我们将工业化国家最早的地质专科学校建立时间与工业化起始时间进行比较(见表3-2),可以发现:工业化国家最早的地质专科学校建立的时间都要早于工业化起始的时间。这也为“地质学建制化早于工业化”的论断提供了一个充分且必要的重要证据。

表3-2 工业化国家最早的地质专科学校建立时间与工业化起始时间比较

img46

资料来源: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王子贤、王恒礼.《简明地质学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1985,第81页。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23页。

2.地质学教育的开办促进工业化的深入

近代地质学教育的开办促进了地质学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有利于近代地质学的职业化,加速地质学进一步建制化。如德国矿业学校、学院都设有固定教席,延揽著名矿物学家、地质学家来负责、从事培养计划的设置和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以大学为据点的地质科学研究中心。萨克森弗赖堡矿业学院、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图宾根大学都是地质科学的摇篮。弗赖堡学院因魏纳而闻名。波恩大学有比绍夫和冯·鲁特,还有索尔比与齐尔克尔这样的岩石学权威。海德堡大学有岩石学先行者罗森布什,此外还有列昂哈德与布朗。莱比锡大学以矿物学著称,著名教授是诺曼。慕尼黑大学是德国第一个开设地质学与古生物学正规讲座的大学,施切霍特教授、龚贝尔教授、奥贝尔教授、齐特教授都在此执教。图宾根大学则有出色的地质教育家昆斯代特。资格比较浅的柏林大学,也是著名地理学家洪堡于1810年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时创建的。地质学教育的开办培养了大量的矿业工程师,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3.地质学研究职业化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发展

地质学的建制化,有利于地质学家专心地从事地质学研究,将重要的地质学成果应用于矿业,有力地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如法国的科研传统是科学研究职业化。巴黎科学院成立于1665年,是法国科学活动的中心。科学家供职于科学院,领取薪俸,科研课题也由政府拟定。1780年在巴黎科学院赞助下,著名地质学家盖塔尔(1715—1786)出版了《法兰西矿物图志》,矿物图16幅并附有说明,图中着重矿物、岩石、化石的分布规律,显示其带状分布特征。他坦率地说:“如果把法国地形图给我,我就能在图上标出地下矿物的分布”。[7]足见其著作对开采矿物的意义。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1769—1839)1796年发现:岩性相同的岩层,可由其所含生物化石加以区别,明确提出:生物化石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断定地层年代的手段。这样,就为地层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分支——生物地层学。这一学说对矿业勘探有重大意义。1833年,当时著名地质学家费顿对史密斯运用生物化石判定地层顺序,据此寻找矿产的功绩做了高度的评价。[8]20世纪石油的大量开采都是应用了史密斯的生物地层学理论,石油是20世纪以来工业化的生命线,对工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后半期的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都在探矿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为解决矿业能源危机提供了利器,使工业化进程得以继续深化。

(二)工业化为地质学建制化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1.工业化是西方地质学建制化的经济动力

工业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动力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为动力,蒸汽动力的主要燃料是煤炭。煤炭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和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巨增,使得与找煤炭有关的地质学研究成为社会经济的急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深化,以电力为主要动力,电力又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的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需要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机制有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水力发电则以修建水坝转势能为电能,这又需要对建坝水域的地质结构进行研究。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以核能为动力得到广泛应用,而核能的燃料铀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更为稀缺,这对地质学研究的要求更高。[9]

工业化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机械化。机械化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和趋势。近现代工业以矿产品为基本原料,矿产品一般要占到整个工业生产的60%左右,对机械使用的增多特别是交通工具机械化、家用电器的普及化,使得对钢铁等金属矿业原料的需求巨增,找更多铁、铜、银等金属矿产成为现代化生产、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经济的需求促使地质学家对地质勘探、地质探险等活动增加,迫切需要地质学理论作指导。

工业化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而这些建筑材料的原材料是矿物产品,大量开采矿物则需要大量地质人才,这有利于地质学建制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化的动力革命、机械化、城市化的特征从经济方面需要大量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这些资源的获得需要大量的地质人才从事地质调查和勘探事业。地质人才是通过兴办地质学教育培养出来的。通过创办和改革地质科研机构,使地质调查和研究得到不断普及和深化。地质学建制化过程就是在工业经济刺激下一步一步深化的。

2.工业化背景下的地质学建制化

(1)工业化进程促进地质学教育的合理化。在工业化时期,为培养矿业开发所急需的人才,西方各国先后建立矿业学校、矿物学系、地质学系,使地质学教育合理化和深入。之所以是矿业学校→矿物学系→地质学系这样的顺序,与工业化进程有密切的关系。首先,西方裸露在地层外或浅地层的矿业资源可以轻易地找到,此时只需要掌握近代矿业技术的中等人才即可;随后,裸露在地层外和浅地层的矿业资源开发殆尽,这时需要对已开采的矿藏进行深地层的开采,中等矿业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客观技术需要,这样培养高等矿业人才的矿物学系应运而生;最后,随着地表和浅地层发现矿藏的深地层开发殆尽后,这时急需对深地层的矿业资源进行勘探和开采,高等矿业人才此时已不能满足新的技术要求,于是偏重理学的地质学系开办。

(2)工业化进程促进地质调查所的成立。地质科学的建制化,就是在工业化背景下进行的。西方科学建制化肇始于地质学而不是其他学科,在于地质学特别是应用地质学家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利益和需要。创建职业地质学机构的设想之所以能得到政府眷顾,是因为它符合国家利益。对于政府而言,由于工业化迅速发展,需要急剧扩展可开采的有用矿藏,这就要展开全国范围的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为矿产的产地和蕴藏条件提供详细的资料。[10]因此西方工业化政府都希望地质调查局能提供一份完整的、连贯的、分类着色的、高度精美和便于使用的地质图。因此,地质调查工作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将西方工业化国家早期地质调查机构成立时间与工业化时间做对比(见表3-3),可以看出: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地质调查所成立的时间都比较久远,基本上都成立于19世纪。除德国的萨克森地质调查所在德国工业化之前成立,其他地质调查所都在工业化之后成立。这足以证明工业化进程对地质科研机构成立的影响。

表3-3 西方工业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成立时间与工业化起始时间比较

img47

资料来源: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王子贤、王恒礼.《简明地质学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1985,第81页。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23页。

(3)工业化进程促进地质学全国性学会的成立。西方国家在工业化之前,成立过综合性科学学会,它们对地质学的发展都起到促进的作用。如1662年英国成立的伦敦皇家学会、1665年法国成立的巴黎科学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综合性科学学会越来越脱离社会生产生活,于是地方性和专业性的地质学会纷纷成立。这些地质学会大多有矿业资本家的资金支持。如英国林耐学会(1788)、爱丁堡哲学学会(1783)、魏纳学说自然历史学会(1808)等,都是推动英国地质研究的重要学术团体。但最重要的一个组织是1831年成立的英国科学促进会。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麦其生、赖尔以及凯尔文、达尔文、赫胥黎等,都是协会的积极活动家。这个协会的活动宗旨是促进社会对地质学的进一步了解,使地质学家这个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同;它还协调和指导英国的科学研究。协会成立后的100年间,为地质学的科研经费补贴是7500镑,占对各种学科补贴的第三位,足见当时英国学会对地质研究的重视。新的地质学会成立使工业化与地质学关系更加紧密。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要求地质学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寻找更多的矿产资源,西方工业化国家全国性的地质学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表3-4 西方工业化国家早期建立的全国性地质学会成立情况与工业化起始时间比较

img48

资料来源: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王子贤、王恒礼.《简明地质学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1985,第81页。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9~23页。

全国性地质学会作为地质学家共同体形成的最重要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全国性地质学会的宗旨是联合所有地质学家发展地质科学。全国性地质学会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宗旨,一个是召开年会,发表与讨论学术论文;另一个是出版具有权威性的“会刊”,刊登学术论文。有了自己的刊物和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平台,大大加强了地质学科学共同体的凝聚力,有利于不同的地质学范式的竞争,这样大大推进了地质科学的发展。

至此,西方工业化国家初步完成了地质学的建制化,从此地质学进入了一个稳定、规范、具有自我管理机制的良性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