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进“八二三战史馆”

走进“八二三战史馆”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八二三战史馆”的规模要比“古宁头战史馆”大得多。在“八二三战史馆”,有大量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金门的“八二三战史馆”原来,就在“8·23炮战”前夕,蒋介石还在金门呢!据“八二三战史馆”所载国民党方面统计,从8月23日起至10月6日的44天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向金门列岛各据点发射474910发炮弹。这数字应当说是相当精确,我看到“八二三战史馆”公布了当时金门37个行政村之中每个村的落弹数,并在一幅金门地图上一一注明。
走进“八二三战史馆”_大陆脚游台湾·宝岛各地

沿着中央公路驱车驶往金湖镇“八二三战史馆”,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一大片浓密的大榕树,一块巨石上刻着“榕园”两字。在榕园之侧,有一座红柱绿瓦的宫殿式建筑,大门上方由郝柏村题写的“八二三战史馆”六个金色大字。郝柏村即今日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之父。郝柏村曾经担任蒋介石侍从官。在“8·23炮战”时,担任第九师师长,驻守小金门。因率部防卫有功,后来升为金门防卫总司令、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

“八二三战史馆”的规模要比“古宁头战史馆”大得多。在“八二三战史馆”,有大量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我很注意其中《实战危机44天》中的“引爆翠谷”一节所透露出来的“8·23”前后的诸多国民党方面的重要细节……

金门的“八二三战史馆”

原来,就在“8·23炮战”前夕,蒋介石还在金门呢!毛泽东选择了8月23日炮轰金门,很可能就是获知蒋介石在金门的这一重要情报。

其实,在这之前,毛泽东从北京秘密来到马祖、金门前沿阵地视察,已经被国民党军方所觉察。金门前哨报告,对岸突然有大批高级轿车进出,可能有“大员”视察。

毛泽东虽然早就准备炮轰金门,但是选择在8月23日这一天,则可能是要炮击蒋介石。

蒋介石来金门,通常是乘飞机来。蒋介石的座机从台湾本岛起飞之后,总是先绕飞澎湖,到了澎湖附近上空,突然降低飞行高度,躲避大陆沿海雷达系统,让解放军以为飞机降落在澎湖,实际上蒋介石座机在离海平面一百米的低空飞行,避开雷达,直奔金门。

这一回,蒋介石是在“8·23”前三天——8月20日拂晓时分,在蒋经国、参谋总长王叔铭、三军总司令彭孟缉、梁序昭、陈嘉尚等人的陪同下,搭乘军舰秘密前往金门视察。蒋介石在金门召开团长以上干部战备会议,要求全体官兵“国家兴亡在此一战,覆巢之下无完卵,人人为求生存而求胜,为保国卫乡而战”。蒋介石还前往小金门(烈屿)和高登岛视察。

也许是蒋介石这大阵仗引起金门对岸注意,也许是潜伏的“共谍”密报,毛泽东发出炮轰金门的命令。

当时的金门防卫总司令是胡琏。在古宁头战役之后,胡琏在1954年6月奉调回台北任第一野战军团司令。1957年再度被派往金门,再次出任金门防卫司令。也真巧,金门的两次重大战役都发生在胡琏担任金门防卫司令的时候,即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1957年7月至1958年11月。在这两次战役中,胡琏都由于“立功”而得到提升。

胡琏是一个相当警觉的人。他以为,蒋介石带着这么多三军首脑在大陆眼皮底下的金门四处巡视,极不安全,力劝蒋介石尽快离开。蒋介石于21日晚9:06分在金门机场乘“美龄号”专机返台,中停澎湖,于22日凌晨0:50抵达台北(也有传闻称蒋介石乘军舰离开金门,来到澎湖马公。“8·23”炮击金门时,蒋介石正在澎湖)。

如今大批大陆游客参观金门“8·23战史馆”

蒋介石离开之后,“国防部长”俞大维继续视察金门。

所谓“引爆翠谷”,指的是翠谷水上餐厅遭到炮轰的情形。当时金门防卫司令部设在金门最高峰太武山。在司令部附近的翠谷,有一个明德餐厅,在当时的金门算是最好的餐厅。这个餐厅四周是水,是太武山谷筑坝拦水而成的池塘,中设湖心亭,餐厅就在湖心亭,水中有荷花、锦鲤,所以又称水上餐厅。那天正值金门的美军顾问团新旧团长交接,而“国防部长”俞大维又在金门,胡琏举行晚宴,既请美军顾问团新旧团长,也请俞大维。

在第一阵炮弹突然射来的时候,金门防卫司令部是重要的射击目标。许多炮弹也就落在了金门防卫司令旁边的水上餐厅。当时,金门防卫副司令赵家骧、章杰正在餐厅休息室等候俞大维,闻炮声立即跑步出来,当即中弹身亡。金门防卫副司令吉星文全身多处重伤,随即用飞机急送台湾救护无效而死。吉星文是在卢沟桥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名将,是著名将领吉鸿昌之侄。

当时,俞大维与胡琏在太武山防卫司令部旁的招待所(蒋介石在金门的临时驻地)谈话,招待所距水上餐厅不过150米。赵家骧曾来请他们去水上餐厅。俞大维仍坐在那里不动。在俞大维看来,美军顾问团团长不过是上校,他身为中将、“国防部长”,不能早于美军顾问团团长到达餐厅。胡琏作为“地主”,理所当然要去餐厅迎客,于是起身跟赵家骧前往水上餐厅。这时,俞大维叫了一下“伯玉兄”(胡琏字伯玉,如今金门的伯玉路就是以胡琏的字命名的),请胡琏留下来,还有话要对他说。胡琏就让赵家骧先走。可是,俞大维与胡琏已经聊了许久,等胡琏坐了下来,俞大维却又没话可说。就在两人默默相对之际,传来剧烈的爆炸声。胡琏赶紧拖着俞大维躲进太武山的南坑道,两人在路上受了轻伤。俞大维头部受伤,一枚小弹片穿入头骨,血流满面,所幸伤势并不严重。

胡琏当时倘若跟着赵家骧走,定然葬身水上餐厅。只是因俞大维的一句话,躲过灾难。事后胡琏一再问俞大维,当时为什么叫住他,连俞大维也说不清楚!

为了安全起见,胡琏在当天深夜用军舰送俞大维去澎湖马公。在离开金门之际,俞大维请金门的美军首席顾问写下了“中共先发动攻击”的证明,以便在带回台湾之后,交给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进行“控诉”,因为当时蒋介石集团占据着联合国的中国席位。

金门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炮轰的消息,立即报到澎湖马公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听后,先是沉默不语,然后连声说:“好,好,好!”蒋介石为什么为炮打金门叫好呢?因为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当时正主张蒋介石军队撤出金门,“丢掉这一沉重的包袱”,以使“台湾海峡中立化”。在“8·23炮战”后不久,蒋介石在台北亲自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说:中共炮击金、马,是进攻台湾的前奏。金、马是台湾的屏障,自动放弃这些岛屿,等于敞开门户。因此,金、马地区必须固守,哪怕是由国民党独立作战,也决不后撤。蒋介石的这番话,显然是说给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听的。

据“八二三战史馆”所载国民党方面统计,从8月23日起至10月6日的44天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向金门列岛各据点发射474910发炮弹。这数字应当说是相当精确,我看到“八二三战史馆”公布了当时金门37个行政村之中每个村的落弹数,并在一幅金门地图上一一注明。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越是西面,亦即越是靠近大陆的地区,中弹越多。尤其是小金门(烈屿),中弹特别多。

又据国民党方面统计,从1958年“8·23炮战”到1979年元旦大陆结束金门炮战的21年间,大陆总共向金门发射了47万9554发榴弹,金门平均每平方米落弹四发,创全世界落弹密度最高纪录。“八二三战史馆”展出了各种各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射向金门的炮弹弹头以及未爆弹。

大陆方面无法计算国民党军队的死伤人数,国民党方面起初称在8月23日“死伤军民共计140余人”,后来又称在8月23日“死伤440余人”,可能后者比较准确。

在8月23日的突然袭击中,相对于474910余发炮弹,“死伤440余人”应当算是少的了。这是因为从1954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以来,金门就大规模构筑地下工事,而金门多花岗岩,又适宜于建造坚固的工事。就“8·23炮战”而言,第一波排炮属于突然袭击,有较大的杀伤效果。此后由于国民党部队转入坚固的花岗岩地下工事,难以摧毁,炮战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我在“八二三战史馆”看到用炮弹制作的种种金门菜刀。金门菜刀的制作原料来源有二:一是射击金门的榴弹,二是大陆射向金门的装了宣传品、不会爆炸的“炮宣弹”,那钢的外壳是制造菜刀的好原料。炮宣弹光是炮弹身就可以打造约40把钢刀,至于那夹藏文宣的内层六道钢片以及上下底座,又可烧出近60把不等的剁刀及切刀。这么多的榴弹和炮宣弹,足够金门菜刀业用几十年以至上百年。

在“八二三战史馆”,我还看到“疏迁民众”的介绍。从1949年之后,特别是1958年“8·23炮战”,金门大批“疏迁民众”到台湾,总共约20万人,大部“疏迁”到台北县波桥、永和、中和一带。当时,由“福建省政府”发给每一个“疏迁费”3000元台币作为安置费。所以在“8·23炮战”之后,金门除了驻军10万之外,民众已经很少。正因为这样,现今的金门除去“幽灵户口”之外,居民只有5万多人。

“八二三战史馆”还专门有一章《炮战爆发后美国的反应》,写得颇为微妙。在“8·23炮战”爆发之后,美国朝野一致“谴责中共挑起战火”,美国“第七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在台湾海峡游弋”,但是“美国不愿卷入战争”,所以美国第七舰队对国民党的补给船“只是护航到离金门海岸三海里处”。

“八二三战史馆”还透露,美国当时“支援”了“八吋榴弹炮”到金门。所谓“八吋榴弹炮”,简称“八吋榴”,是野战重炮、巨炮,炮的口径达203毫米或者204毫米。这种巨炮,不仅可以发射重型炮弹,而且还可以发射核弹。美国虽然“支援”了“八吋榴弹炮”,但是规定,动用这一巨炮必须事先征得国民党“三军统帅蒋介石”及美军顾问团团长核准。作为金门防卫司令的胡琏,从“8·23炮战”以来天天“挨揍”,极其窝火,决心用巨炮反击。他明知倘若请示美军顾问团团长势必不会同意,就宁可违反军令。1958年9月11日下午4:12至5:18,胡琏乘大陆炮轰之际,用巨炮发射三颗炮弹,命中厦门火车站、一个农场及一所学校。当时,正值厦门火车站在运兵,站台上摆满火炮弹药,被炮弹引燃,变成一片火海,七百多人血肉横飞。

翌日,大陆发表声明,谴责美国用“原子巨炮”武装蒋介石集团,而美国顾问团也谴责胡琏违背双方的约定。此后不久,胡琏奉调到台北,担任陆军副总司令,而金门防卫司令由刘安棋接任。

如今,大陆和金门互射炮弹的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交战双方的指挥官叶飞和胡琏也已经离世。2009年3月,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叶飞之女叶小楠与胡琏之女胡之洁,在金门县长李炷烽的牵线和厦门市台办主任吴明哲的安排下,首次跨海相见。1958年“8·23炮战”时,叶飞女儿叶小楠16岁,胡琏女儿胡之洁9岁。如今,她们双双步入花甲之年,胡之洁送给叶小楠的见面礼是一瓶金门高粱酒,而叶小楠送给胡之洁的见面礼是一架鼓浪屿钢琴模型。叶飞之女与胡琏之女紧握双手,象征着海峡两岸化干戈为玉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