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空间叙事研究

空间叙事研究

时间:2022-0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世纪末以来,国际学界对空间问题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在叙事学领域内出现了所谓的“空间叙事学”。空间化倾向正是中国叙事文学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45],从空间叙事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因而成为当前学界的一大焦点。随着空间叙事研究的细化,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到了小说中的某些微观场景。本书拟从文本细读出发,结合中国文化语境,对旅行故事中的空间问题进行思考。
空间叙事研究_旅行故事: 空间经验与文学表达

二十世纪末以来,国际学界对空间问题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在叙事学领域内出现了所谓的“空间叙事学”。空间化倾向正是中国叙事文学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45],从空间叙事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因而成为当前学界的一大焦点。

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空间问题进行全面探讨的有韩晓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46]。此文试图立足于本土的思想文化资源,搭建中国古代小说空间理论的体系。作者认为,小说空间指的是包含着人物与故事的地域片段,包含了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静态空间主要指小说中具体可感的空间风貌,动态空间主要指小说的空间叙事,即小说是如何通过空间的转换来完成故事情节以及小说在叙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共时性与画面感。通过对静态、动态空间的分别考察,作者系统阐述了小说空间与场景、叙事及思想内蕴的关系。张世君《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47]则试图从明清小说评点概念中,寻找本土化的空间叙事理论资源。通过对“间架”“一线穿”“脱卸”等小说评点概念的解析,作者发现,明清小说评点理论具有鲜明的空间叙事理论色彩,亟待整理研究。

在空间叙事理论的影响下,当前出现了大量从空间叙事角度对明清小说进行研究的论著。张世君的《<红楼梦>的空间叙事》[48]在文本细读基础上提出,《红楼梦》的叙事包括三个空间层次:实体的场景空间、虚化的香气空间和虚拟的梦幻空间,并分别分析了“门”“香气”和“梦”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此书论述精到,自成体系,开拓了空间叙事理论和小说研究的新视角。王梦《<绿牡丹>的空间叙事》[49]从开放的空间(亭子)、宗教的空间(寺庙、道观)、秩序空间(座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空间叙事在小说情节发展、人物个性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孙福轩《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空间的文化论析》[50]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空间是一种观念化的空间,根源在于哲学传统中的自然观念,并指出,空间营造“不是单纯向度上的地理概念,而是赋予一种象征与隐喻的精神内涵,是小说作者心中理念的诗意化、意象化生成”。乔光辉《传统民居与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的时空叙事》[51]探讨了民宅大院在元明中篇传奇叙事中的作用。作者指出,爱情的两种实现方式都与民居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打破传统民居的空间秩序,二是利用深宅大院中合法的空间位移。

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集中于某些具体的地理空间在小说中的叙事意义和文化意义,比较突出的有关于西湖、江南、长安、东京、临安的研究。刘勇强在《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52]中探讨了西湖场景的叙事意义,并对场景与小说的关系做出了理论阐释:“真实的场景与虚构的故事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逻辑关系,这不只是为了给人一种历史般的真实感,……对于地域性极强的作品来说,这也是为了唤起受众的亲切感和现场感。实际上,场景有时就是地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而同一场景在近似的描写中反复运用,不但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也为小说的情节安排提供了一个具有叙事学意义的环境。”李桂奎《话本小说时空构架的“江南”特征及其叙事意义》[53]探讨了话本小说与江南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习俗的关系,同时论述了“桥”“船”“岸”等江南水乡场景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日本学者妹尾达彦在《唐代后期的长安与传奇小说》[54]中分析了《李娃传》的情节展开与长安的坊名、街道名的关系,指出:“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够展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用了当时长安的街衢所代表的含义。”朱玉麒《隋唐文学人物与长安坊里空间》[55]以“地理空间观”的阅读方法,从长安坊里各个地理单元的文化意蕴来解释文学人物在坊里空间的活动,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小说作者的真实匠心。宋元话本的特定空间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时间背景多为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纪德君《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56]指出,这种时空设置的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在于,它既可以为故事情节的生发、开展等创设有利的条件,又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随着空间叙事研究的细化,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到了小说中的某些微观场景。如王苗《“舟遇”故事中的空间研究》[57]一方面探讨了船的内部空间特性对人物身份、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影响,一方面也探讨了船与外部的地域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关系。

虽然古代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从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上都有所突破,但是,由于刚刚起步,仍然存在不少关键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某些研究对空间叙事理论还没有充分地消化吸收,对中国古代小说之独特性还缺乏成熟的认识,未能实现理论和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第二,在具体论述过程中脱离了文本,用故事分析代替文本细读,用叙事分析代替价值判断,导致理论和作品的脱节、叙事和审美的脱节。本书拟从文本细读出发,结合中国文化语境,对旅行故事中的空间问题进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