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该模型涵盖了旅游地发展的所有影响因素,并区分了影响因素的不同属性,但对“农家乐”内生式发展机制研究而言,上述分类局限于静态系统因子构成层面,无法明确体现内生式发展研究的本地视角,也无法直观表现各影响因素在系统发展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对总体而言,现有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对现实乡村旅游发展动态系统的作用机制描述力较低。基于组织化程度研究现状,本研究将组织化程度设置为外生变量。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_山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基层组织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

总的来说,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研究仍处于概念探讨的初级阶段,实践与理论结合相对较少,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较为薄弱。部分学者参考城市发展动力系统模型,围绕需求系统、引力系统、中介系统和支持系统四大部分,通过对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概念模型。虽然该模型涵盖了旅游地发展的所有影响因素,并区分了影响因素的不同属性,但对“农家乐”内生式发展机制研究而言,上述分类局限于静态系统因子构成层面,无法明确体现内生式发展研究的本地视角,也无法直观表现各影响因素在系统发展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对总体而言,现有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对现实乡村旅游发展动态系统的作用机制描述力较低。

3.2.3 “农家乐”内生式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一)研究方法概述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一种运用结构、功能、历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DYNAMO模型并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而定量地研究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系统的系统分析技术。

该方法通过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来研究复杂系统中的信息反馈行为,从而分析了解整个系统行为,产生之初主要针对企业管理研究,用来探索研究对象的各种情景和行为,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系统的最佳了解。

笔者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作为建模与分析工具,主要是基于下述原因:首先,对“农家乐”内生式发展机制的研究,本质上属于对乡村旅游地动态系统结构层面的探索性研究;其次,由于“农家乐”发展的特殊性,使其统计数据相对于城市旅游统计数据而言精确性较低,且很多指标与变量难以量化,对模型建立和研究开展造成了极大困扰。

系统动力学方法相对于其他模型方法,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具有明显的优势。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各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和一定的结构,便可利用有限的数据对系统进行推算,从而解决建模中常常遇到的数据不足或某些数据难以量化的问题。系统动力学的研究重点是系统的结构与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结构是影响系统输出的主要原因,而对于输入数据的精确度要求较低。因此,本书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优劣势,最终选取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乡村地区开展的“农家乐”内生式发展机制进行研究。

(二)系统模型构成要素

通过与外源式发展模式的比较可知,内生式发展实质上是基于特定系统范畴而言,前期以正反馈为主进行自我强化,后期以负反馈为主趋于稳定的系统结构,内生式发展理论归根结底是要发挥系统自身的能动性,以期将正反馈阶段合理缩短,在远期将系统对外界的依赖控制在较低水平,并通过自主决策、自我反馈来谋求长期发展。

因此,本书根据研究目标,以能够表现内生式发展系统主体状态,或能够反映对内生式发展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主要判断依据,参照乡村旅游动力系统研究结论中的相关驱动因子,对系统边界可能涉及的因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严格依据研究的核心目标,对所得变量和系数进一步检验和修正,最终确定了“农家乐”内生式发展动态系统的相关变量。

静态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中的相关因素与动态系统模型中的构成要素对应关系如表3-2-1所示。

表3-2-1 相关影响因素与相应系统构成要素

续 表

反映“农家乐”内生式发展系统的主体包括旅游经营者、消费者(游客)、本地社区组织(农家乐协会、村委会)和政府相关部门。

系统主体状态与相应系统构成要素见表3-2-2。

表3-2-2 系统主体状态与相应系统构成要素

虽然表3-2-2所述系统构成要素涵盖了影响“农家乐”内生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中部分变量存在量化与定义困难的现实问题。因此,通过进一轮的专家论证与学者访谈,对“农家乐”内生式发展动态系统因果回路进行了部分修正,将部分对研究目标没有直接贡献的变量修正为系统环境参数。

首先,将市场需求子系统的影响转化为市场需求子系统参数。将需求市场子系统与研究核心系统共有的核心变量,即游客数量,作为两系统反馈枢纽,将需求市场对系统的影响通过游客数量加以表现。

其次,将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影响转化为生态环境参数。生态环境子系统主要通过游客数量和农家乐经营规模与本研究的核心系统进行交流。基于对本研究目标的聚焦,将该子系统设置为环境参数,以增强本研究建模的有效性,具体体现为对游客数量与农家乐经营规模的制约。内生式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的交流影响机制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最后,将组织化程度设置为外生变量,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化补充。内生式发展模式“重视发挥当地农民在建设乡村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任何发展干预都是外在的,对农村社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要想实现农村社区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其动力只能是来自社区内部,来自乡村本地居民”(周大鸣,2006)。本地社区组织在内生式发展中承担着对内协调、对外推广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对组织化程度的衡量与组织有效性研究都是内生式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未能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与解决途径。基于组织化程度研究现状,本研究将组织化程度设置为外生变量。研究中便可以通过专家深入探讨的方式建立起对地区发展组织化程度的大致参考模式,从而解决组织化程度系统函数设置困难的问题。

图3-2-1 “农家乐”内生式发展动态系统结构图

由图3-2-1可以看出,农家乐规模主要受到平均经营收益和游客数量的驱动,并影响平均经营收益和经营主体的本地化比率;游客数量受到可进入性和需求市场子系统的影响,游客数量影响经营总收入,并对生态环境造成负担,当地所能承受的游客数量受到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增长下去;组织化程度能够通过组织车队等方式增强乡村可进入性,通过组织营销扩大市场影响进而增加游客数量,通过改善本地乡土民风和规范经营来增加本地的旅游吸引力;政府主要关注乡村生态环境的维护、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形象的维护,因而与游客数量形成反馈,并间接控制经营规模以防止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政府行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完善周边景点等增强乡村的旅游吸引力,通过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来增强乡村可进入性。其中,正反馈回路使系统远离平衡,负反馈回路使系统趋于稳定,正、负反馈回路相互耦合形成了系统的基本动态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