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竞争力定义与评价模式

竞争力定义与评价模式

时间:2023-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有八大要素。波特所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IMD模型以国家竞争力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排序。图5-2 IMD国家竞争力模式在世界同类商学院中,洛桑IMD一直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洛桑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权威性,主要得益于统计数据的权威与真实。
竞争力定义与评价模式_都市旅游研究前沿热点·专题与案例

5.1.2 竞争力定义与评价模式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较为模糊和复杂的概念,它可以从三个层次四个方面来理解,如微观层次,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观层次,指行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宏观层次,指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等等。

企业、产品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含义是明确的,它们都可以用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和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来比较和衡量。但是,一国(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却不是企业、产品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简单总和。对此,学者们有不尽相同的定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对国家层面上的国际竞争力下的定义是:竞争力是指一国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而同时又能维持和扩大本国人民长期的实际收入水平的能力。

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联合发表的《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对竞争力下的定义是: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关于竞争力的定义是指一国通过管理资产和经济过程、吸引力和扩张力、全球性和就近性以及通过把这种关系结合到经济和社会模型中去创造增加值和由此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并认为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过程。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有八大要素。它们是市场开放、政府预算及其管理、金融市场发展、基础设施、科技、企业管理、劳动力市场及流动性、政治法规等。1997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则设置了国内经济、国际化、政府、金融、基础设施、管理、科技、人民八个竞争力评价标准。

美国的《关于工业竞争能力的总统委员会报告》也有自己的定义,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国家的竞争力是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致使国家的作用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竞争力。

国内学者对一国(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的一般看法,认为是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能够生产适应国际市场检验的、同时又能扩大其国民实际收入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程度。国家层次上的国际竞争力是具备较高生产力,从而使国民能够得到较高实际收入的经济能力。这种竞争力是与提高生活水准、扩大就业机会和一国维持国际义务直接相关。

从上述各自不尽相同的定义中,我们可看到有关国际竞争力概念的复杂性及其模糊性。正因为有这样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直接导致竞争能力的分析和评价的相对性。

任何一项竞争力都需要分析、评价或考量,要考量就必须建立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有两种居主流地位的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一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流传甚广的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钻石模型”;另一个是在国际上影响较为广泛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该机构根据模型的评价结果每年发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排序。

波特所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一个国家的某一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国内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的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行为等,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后两个因素也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该六因素决定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等。这六个因素构成了著名的“钻研模型”,即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见图5-1。

img8

图5-1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

波特的模型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在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六个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得出对产业竞争力的整体评价,从而最终完成对国家或产业竞争力的考量和判断。

在风景如画的瑞士莱芒湖畔,两家闻名于世的研究机构隔湖相望,它们都是世界上权威的全球竞争力研究机构:一家是位于瑞士西南部城市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另一家则是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后者还是著名的达沃斯经济论坛的主办者。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并列为全球最权威排行榜。

IMD模型以国家竞争力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世界各国的竞争力排序。它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即国家内企业创造增加值的能力,而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又体现在国家环境对于企业营运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程度,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以持续发展作为取向。在此基础上,它选择了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政府作用、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等八方面的要素予以评价,而这八个方面又取决于四大环境要素,即本地化与全球化、吸引力与扩张力、资产与过程、冒险与和谐四组因素的相对组合关系,见图5-2所示。

img9

图5-2 IMD国家竞争力模式

在世界同类商学院中,洛桑IMD一直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该学院每年都要为各国著名跨国公司、工商界高层人士举办多期高级商业管理培训班,多年来更是为全球顶级跨国公司、众多知名管理机构培养了大批高层管理人才。

洛桑IMD具体从事全球竞争力排名研究或者称从事《世界竞争力年鉴》(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编辑工作的是以加雷利教授为首的一个七人小组。加雷利教授是洛桑IMD世界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直担任这个研究项目的总指挥。通过学院分布在全球的57个协作机构,七人研究小组每年能够获得700多页官方统计数据。《世界竞争力年鉴》每年仅出版3 000册左右,但这份报告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

洛桑IMD每年都会对世界上最主要的60个经济体进行全方位排名。通常用经济运行状况、政府工作效率、商务活动效率、基础设施状况四个项目的综合排名评定。洛桑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权威性,主要得益于统计数据的权威与真实。这些数据有两种来源:一是世界权威机构,其中包括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联合国其他专门机构和直属组织;二是通过洛桑IMD分布在各国的合作机构获得驻在国的资料信息等。就中国而言,研究小组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从那里获得中国的相关数据。

2005年度《世界竞争力年鉴》中,美国竞争力居于榜首,中国香港跃居第二,接下来依次为新加坡、冰岛、加拿大、芬兰和丹麦,而中国内地的排名却从2004年的第24位下降到2005年的第31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