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确把握农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正确把握农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袤的上海郊区农村正奔涌着农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大潮。因此,上海农业转型发展,必须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把握好以下着力点。这是上海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化、知识化战略,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关键。
正确把握农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_大转型:中国特色农庄创新与发展

袁以星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把握农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更加光艳夺目,正朝着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腾飞奋进!广袤的上海郊区农村正奔涌着农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大潮。今年一月,农业部正式认定上海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建制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对上海农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杨雄市长指出:“上海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要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建成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因此,上海农业转型发展,必须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把握好以下着力点。

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这是上海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迈向后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新阶段。至2014年年底,上海城市化率达90%以上,农村人口转移70%以上,农民承包土地流转60%以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农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海郊区在稳定完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正在构建和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2014年年底,全市创办家庭农场2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3200多家,涌现了一批成功典型,如全国种粮大户松江区的顾本华、“子承父业”的家庭农场经营主李春风、上海良良禽业养殖合作社等,实践证明,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农业与资本、技术、市场的对接,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站;促进了农业功能转变,都市现代农业正在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功能融合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的形成。组织化、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

● 作者系上海市郊区经济促进会会长,原上海市农委主任、上海市十三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二是坚持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化、知识化战略,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关键。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国农业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必然要走适度规模经营、科技兴农之路,这就是农业的第二个飞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上海肩负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特大型城市的多种需求,以高效生态、优质安全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推广,重点实施了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种子种源工程、冷链工程、加工工程和检疫检测工程等,有效提高了农业设施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战略转型。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科技化、知识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如,是丁志辉让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在上海开花结果;上海绿妮瓜果专业合作社坚持科学技术护航,发展壮大品牌产品;上海鲜花港企业有限公司科技引领做大做强现代花卉产业;上海大岭集团有限公司依靠科技精深加工多种世界菌菇产业的领跑者等等,使我们看到上海科技兴农的成果融化在产业里,凝聚在产品中,展现在大地上的清晰足迹。科技和知识,为上海都市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进程中,上海要依托大都市科技资源优势,继续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推广之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抓住源头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科技项目,实行重点攻关突破,努力构建全国农业科技高地,争当农业科技的排头兵。

三是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提高农业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上海依托特大型城市的市场优势,着力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城乡统筹、产销对接的体系,是上海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上海在农业创新发展中,重点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市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集团公司等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上海光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西郊国际农业产品交易中心等,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是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市场化的旗舰企业。光明渔业公司在上海市中心设立终端销售专卖店,上海竣瑶果蔬合作社实行“农超对接”模式,红刚青扁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购协议,上海鑫博海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中央厨房”为核心,打造“从田头到餐桌”一体化产业链,这些成功范例,彰显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流通网络是上海农业市场化体系的又一大特色。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优质安全、严格监管的产业链,使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才能确保城市的有效供给。

四是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当前上海面临的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大课题。上海农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建设“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到90年代实行三个集中、调整农业结构,进入新世纪后,又在转变农业功能,提高服务城市和全国水平上做文章,上海农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上海是全国最早提出和研究都市现代农业的城市之一,因此,农家乐、特色农庄、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农业等发展在全国起步较早,不少区县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下一步,要注重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壮大区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地域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努力建设生态休闲农庄,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把农业转型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三农”。农业现代化关乎“三农”工作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分享现代化成果。”我们要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为建设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