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

浙江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集群对自主创新的推动,实际上是以企业间合作创新为主的。目前,浙江省民营企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从“隔山买牛”到“在洋人的土地上赚洋钱”,浙江一批先行一步的企业就此融入国际化大循环中。这是浙江民营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产学研联合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等院校发展科技产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开展创新。
浙江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1.基于块状经济的集群创新

浙江省是我国块状经济比较发达和企业集群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之一。在块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集群内的企业逐渐形成了集群创新的模式。集群对自主创新的推动,实际上是以企业间合作创新为主的。正是由于民营企业集群的大量形成,使得浙江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十分发达。目前,省内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有519个。此外,浙江省还批准创建了1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27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浙江民营科技创新集群的主要分布区。在这些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中,集中了浙江半数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科技中心、产学研基地、推动企业建设技术开发机构等措施大力扶持块状经济或产业集群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其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以全国著名的纺织大县——绍兴县为例,为了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该县采取积极措施,着力培育创新的“平台、机构、基地和队伍”四根支柱。

其一,建设轻纺科技中心。绍兴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政府规划,企业参股,市场运作”和“扶一家,带千家”的思路,建设轻纺科技中心,选择以绍兴金昌印花电脑设计分色中心为主体、有部分纺织骨干企业和县科委共同参与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以“股份制形式,集约化开发,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在轻纺科技中心的建设中,政府对轻纺科技中心进行大力度的扶持,包括提供贷款,划拨土地,减免规费等,使中心的发展迅速得到壮大,逐渐承担起区域进行技术开发和转移、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二,建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绍兴县要求大中型纺织企业一定要以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魄力,搞好技术储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求企业提高、用好技术开发费,R&D投入必须达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其中纺织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3%。全县21家“小型巨人”企业全部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如永通集团,以25万元的年薪聘请高级开发人才来技术开发中心主持研发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了微波染色系统,不仅大幅度减少印染污水排放量,改善了生产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其三,建设产学研基地。绍兴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多种科技协作形式,建设多层次科技协作网络。在政府层面上,先后与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浙江工程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合纤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在企业层面上,政府动员和鼓励企业善于借梯上楼,多搞一些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务求实效。目前,全县已有400多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科技协作关系。

其四,建设人才队伍。绍兴县历来十分重视招才引智工作,并探索建立四种模式:事业激励模式、待遇吸引模式、随机管理模式和人才共享模式,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到绍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同时,结合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了技术入股的利益分配机制,把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其收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活化政策,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造业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于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跨区域合作创新

由于浙江省本身科技资源有限,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进行基于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跨区域合作创新。目前,浙江省民营企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全球创新资源配置:

(1)以万向为代表的循序渐进模式。

从“隔山买牛”到“在洋人的土地上赚洋钱”,浙江一批先行一步的企业就此融入国际化大循环中。例如,万向集团从产品走出去到人员走出去,再到企业走出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做企业拼图,实现跨界创新。

1984年3月8日,鲁冠球与舍勒公司代表首次会面,使万向的产品第一次走出了国门,实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在美国市场上零的突破,从此“万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16年的奋力爬坡,万向集团从当年用产品敲开美国市场起步,稳步推进着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不断递进的过程。2000年4月,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昔日将之带人国际市场的“师傅”美国舍勒公司。2001年8月,万向迈出了海外收购中的更大一步——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现在,万向已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7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8家公司,构建起涵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并将研发机构设在了美国。目前,万向的这些子公司全部实现了“本土化”运作。

(2)以华立为代表的高端介入模式。

通过在海外设立本土化运作的公司,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在洋人的土地上,用洋人的资源和技术,赚洋人的钱。这是浙江民营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

2001年秋天,华立集团通过设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子公司——美国华立通信集团公司成功收购了飞利浦公司的CDMA手机芯片软件设计及整体参考设计相关项目,打破了美国高通公司在全球CDMA领域内核心技术的垄断,开辟了全球CDMA手机核心技术第二信道,使国内每台CDMA手机的整机成本至少降低20美元。而华立集团通过此次收购,也一举成为国内完整掌握IT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

(3)以艾康生物为代表的两头在外模式。

艾康生物是一家由留美博士、硕士回国创办的集科研、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外商投资公司。从成立后正式投产以来的短短9年间,艾康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GMP认证的快速诊断试剂生产商,其产品行销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在全国生物技术产业及诊断行业均名列前茅。

很多“海归”企业都是立足于中国市场,而艾康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市场。艾康在有“生物硅谷”之称、强生等顶尖医药公司林立的美国海滨小城圣地亚哥建立了Aconlabs实验室,充分利用了美国Aconlabs的人才优势,在短时间内开展了医疗电子、生物芯片等一系列项目,并开始陆续转入生产阶段。通过这种两头在外的创新模式,在这个健康领域最为重大的变革阶段,艾康又一次抓住了先机,充分证明了自己“不断创新就是最好的发展”的一贯策略。

3.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创新

产学研联合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等院校发展科技产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开展创新。浙江杭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展科技产业,产生了海纳科技、普康生物、快威电脑等一批产学研结合开展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另外一种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则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即通过企业主动出击,与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如浙江省上虞市的上风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的技术合作,余杭市的高发磨料公司与洛阳磨料磨具研究所建立的技术合作等。这两种产学研联合创新形式在浙江省都有,但是由于浙江省自身的科技资源比较少,因此,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依托省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联合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