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制度与社会转型

经济制度与社会转型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结构调整、转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上有五个重大突破。《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
经济制度与社会转型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一、经济制度与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紧紧围绕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

在社会结构调整、转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上有五个重大突破。

第一,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土地制度,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18]1991年11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

第二,在所有制问题上,破除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的经济形式,建立了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20]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初期,我国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所占比重较大。改革以来,为适应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结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尽管国有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从总体规模和经营效益来看,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却进一步巩固,对整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例如电力行业、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等行业,公有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非公有制经济也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积累社会资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力补充。[21]

第三,破除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22]改革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坚决打破了高度集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得以改善,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有所缓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快速推进,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体制正在逐步形成。[23]

第四,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指令为依据调拨资源。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由国家掌握,有关的政府部门和官员提供行政指令组织经济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这种制度在建国初期一定范围内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满足人民基本需要。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然,市场经济也不是十全十美,其自身也有不能克服的弱点,也有“市场失灵”。但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于是,摒弃计划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成了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

第五,破除了封闭型经济,建立了开放型经济。[25]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任何闭关自守的经济形态都不可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经济实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参与国际经济利益的分配,实现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成功转型,就必须努力坚持改革开放,维持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