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对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及原因, 结合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对202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仅供领导参考。2015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收入差距扩大至6293.9元。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 财产净收入仅占5%以上。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国排位一直靠后,2015年在31个省份中排在第27位。
对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可行性分析_民生视角话吉林:吉林调查队系统调查成果集.2017卷

黄鑫鑫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提出, “到2020年, 力争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本文通过研究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及原因, 结合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对202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仅供领导参考。

一、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的变化

(一) 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自20世纪80年代起,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差距逐渐拉大 (见图1)。1980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9.5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1元。1990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0.1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0.1元。 2000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10.0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0.0元。2010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1.5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97.9元。1980—2010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3.2%, 高于同期全国0.1个百分点, 但收入差距年均扩大12.5%。

(二) 近15年收入差距的变化特点

“十五” 期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6%, 高于同期全国1.7个百分点。2001—2004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 期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在1500元上下波动。2005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 收入差距扩大至1802.4元。

图1 1980—2015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对比

注.本文中2011—2015年使用新口径数据。

“十一五” 期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1%, 低于同期全国0.6个百分点。2007年、2008年、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国,导致收入差距快速拉大。2010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收入差距扩大至3697.9元。

“十二五” 期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0%, 高于同期全国0.3个百分点。2014年、2015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全国, 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015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收入差距扩大至6293.9元。

二、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的体现

(一) 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 工资性收入所占份额最高, 约占60%。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 占全部差距的70%以上 (见表1)。 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众多, 但究其根本, 生产决定分配,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 因此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吉林省经济总量较小, 占全国比重基本保持在2%左右。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这是导致吉林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偏低的根本原因。

表1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对比

(二) 财产净收入差距快速拉大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 财产净收入仅占5%以上。 近三年吉林省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缓慢, 与全国差距快速拉大, 占全部差距的25%以上 (见表1)。 吉林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长期偏低的原因较复杂: 一是观念的问题。 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原来优越的生存条件导致吉林省居民思想较保守,普遍追求稳定, 认为把钱攥在手里更安全, 投资意识不强。 二是环境的问题。 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不优, 相应的机制体制不健全, 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较少。 三是资本的问题。 “钱生钱” 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 “本钱”, 但是吉林省居民收入偏低, 手中原本的财富就不多, 能拿出投资的 “闲钱” 就更少了。

(三) 经营净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 经营净收入占10%以上, 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小, 占全部差距的10%以上 (见表1)。 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中, 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占75%以上。 首先, 吉林省属于偏重型工业结构,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14年低于全国13.1个百分点。 其次, 吉林省民营经济起步较晚,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吉林省仅有1家公司上榜。 再次, 吉林省市场活力不足, 全民创业氛围不浓。

(四) 转移净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 转移净收入占25%左右, 是四项收入中唯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见表1)。 目前吉林省城镇居民转移净收入高于全国, 很大程度上是受转移性支出较低的影响 (见表2)。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2014年吉林省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高于全国218.7元, 但转移性支出低于全国658.4元。 如果转移性支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转移净收入将降至5034.6元, 比全国的领先优势也将由877.2元缩小至218.7元。 也就是说,随着社会保障水平提高, 转移性支出增加, 吉林省转移净收入相对全国的优势反而会减小。

表2 2014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与全国对比

三、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的现状

(一) 长期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偏低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左右, 近30年占比没有明显提高。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国排位一直靠后,2015年在31个省份中排在第27位。2015年, 仅有8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力争实现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意味着从第27位跃升至第8—9位。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长期偏低, 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过大,2015年收入差距占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上, 赶超难度极大。

(二) 新形势下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放缓

“新常态” 以来全国多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出现回落, 吉林省亦是如此,且增速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至2015年,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由15.5%降至7.2%, 回落8.3个百分点。 同期, 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由14.1%降至8.2%, 回落5.9个百分点。 “十二五” 时期, 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幅度大于全国2.4个百分点。 从 “十三五” 新形势新特点来看, 既是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就吉林省而言, 城镇居民增收压力较大。

(三) 近两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以说, 近15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年均增速达11.9%。之所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越拉越大, 主要因为全国也保持了11.4%的高速增长, 吉林省仅超过同期全国0.5个百分点。 能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不仅要考虑自我增长的快慢, 主要取决于与全国增速的对比。 近两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 2015年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 进一步加大了缩小收入差距的难度。

四、 缩小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差距的建议

(一) 加快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

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吉林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近万元, 当前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 津补贴标准为切入点。 尽快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 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 落实公车改革、 不休假等各种补贴, 发放绩效考核奖、 全勤奖等。

(二) 积极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吉林省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与全国差距相对较小, 赶超的可能性较大。 一方面, 政府要继续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活力, 积极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引导树立全社会创业创新理念。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社区、 工会、 高校等组织作用,根据不同创业群体特点, 精准帮扶, 定位服务。

(三) 努力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虽然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不高, 但在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吉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长期偏低, 并逐渐成为增收的一块短板。 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政府一定要重视起来, 切实承担起责任优化投资环境, 拓宽理财渠道, 引导居民投资理财, 增加财产性收入。

(四) 加强养老保障机制

目前, 吉林省转移性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不容忽视的是, 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仅0.40译 (全国平均水平5.21译), 老年人口占比较高。 今后要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的保障, 加大医疗、 养老等方面的投入。 关注特殊群体, 抓紧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 独居、 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