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抗日军政大学藏品知识

抗日军政大学藏品知识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于1936年6月1日,将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到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
抗日军政大学藏品知识_火红年代:红色藏品的收藏与投资

抗日军政大学藏品知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于1936年6月1日,将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抗大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到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

1939年7月,中共中央根据当时敌我斗争形势、任务,适时作出了抗大总校挺进敌后,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分校的决定。抗大总校迁至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晋东南,并先后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延安、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分校。1943年,抗大总校及第二、第七分校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返回陕北绥德。

抗大学员既学军事,又学政治。学习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游击战、中国历史等。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抗战八年间,总校培训学员2万9千名,连同分校共培养了20余万名军政干部,对军队的发展壮大,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迁往东北,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并以各分校为基础,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抗大藏品纸质品较多,包括抗大教材、抗大日记、抗大照片、抗大绘画,如图3-19所示的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报告老照片、20世纪40年代彦涵作的版画《开展民兵爆炸运动》(图3-20)等,都是值得收藏者重视的品种。

img69

图3-19 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中国人民抗军事政治大学作报告

img70

图3-20 《开展民兵爆炸运动》,版画,彦涵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