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安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安全问题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与文化多样性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文化多样性安全的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除了面临不断消失、消亡的数量减少的安全问题,也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形态的文化多样性安全问题。各个国家对他国文化遗产的接受和尊重也反映了其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事实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的研究要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安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安全问题_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安全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与文化多样性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这一点,在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多项国际文件中不断得到确认和重申: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2002年第3届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世界各民族特性的重要因素”,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2007年5月24日,来自世界各国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国际论坛,并发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宣言》,在该《宣言》中更是直接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的安全也是文化多样性安全的重要反映。在文化多样性安全的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除了面临不断消失、消亡的数量减少的安全问题,也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形态的文化多样性安全问题。每一个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发展形态,都是由文化持有者对文化生态环境进行自发调适的结果。在全球化、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继续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进一步拓展文化内容或形态,而不是固守于过去的形态之中,止步不前。这其实也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安全问题。对传承的延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安全的基本表现,其隐含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形态与时俱进的深层次要求,即在适应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生态环境下,获得新的发展形态或文化内涵,从而自发地推动文化变迁的进程。

此外,从国家间关系看,各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特质,以及反映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都代表了这个国家作为独立主权的历史合法性和文化独立性。各个国家对他国文化遗产的接受和尊重也反映了其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事实的理解和接受。从国际语境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各民族国家主权独立的需要,更是维护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代表性以及各民族人民文化身份认同的需要。正如杜维明先生谈道:“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突出了。因为文化多样性的突出,族群、性别、语言、地域、阶层、年龄和信仰都成为塑造地方、国家、区域乃至全球新秩序必须重视的课题,认同问题变得非常突出。”[51]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多样性和其历史发展形态的多样性不仅形象地反映了各民族国家文化生态安全状况,更深刻反映了各国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认同依据的持续性和历史延续性。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的研究要重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多样性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