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9月,以法学理论学科为核心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2004年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评估中,此中心获得专家的一致赞誉,被评为优秀研究基地。在2010年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此中心顺利通过了评估。此中心承担或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此中心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共有办公面积1400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2000年9月,以法学理论学科为核心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年来,此中心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本中心的发展规划,在教育部和吉林大学的领导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显著成绩,为繁荣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在2004年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评估中,此中心获得专家的一致赞誉,被评为优秀研究基地。在2010年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此中心顺利通过了评估。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主要成绩

1.学术团队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此中心的学术团队中,现有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1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人,二级学科研究会执行会长、副会长5人。

2.科学研究成果丰富

此中心承担或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中央政法委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此中心在权威性学术刊物上发表CSSCI论文5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等国内权威学术文摘刊物转载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0余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50余项。

3.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此中心共毕业179名硕士研究生,266名博士研究生。目前共有118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研究生在中心就读。培养的研究生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篇,发表CSSCI论文40多篇。

4.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此中心研究人员作“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报告15次,向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提交各类咨询报告、意见80多项。张文显教授主持负责起草了教育部“十五”、“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法学部分)。从2005年起,张文显教授主持编写每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中的法学部分。

5.学术出版物方阵粗具规模

这个学术出版物方阵由一个刊物(《法制与社会发展》)、一个论丛(《法理学论丛》)、一个文库(“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文库”)构成。从2004年起,《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成为由此中心独立主办的法学期刊,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法学CSSCI来源期刊前十名。从2007年起,此中心决定资助出版学术文库,已在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了学术著作三批共37本。

(二)主要经验

1.凝练研究方向

此中心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吉林大学学科建设需要,不断凝练和巩固重大研究方向,造就了主要研究方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良好局面。10年间,此中心在法理学教材建设、权利理论研究、法治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法律全球化研究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产出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

2.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培养与引进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升本项目学术团队的整体实力。在过去的10年里,此中心的学术团队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3.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

此中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此中心开发建设了“部门法哲学”、“法学研究方法”等新型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普遍采用了创新性课堂讨论教学方式,持续举办了“生活中的法理”系列论坛共86次。

4.重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连续举办了96次“海外学者讲座”、133次“当代法学名家讲座”。每年聘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校用英文为本科生、研究生系统讲授专业课程,并与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此中心还先后举办了28次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

5.重视条件支撑建设

此中心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共有办公面积1400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万余册。此中心购买了世界著名的NexisLexis、HeinOnline、WestLaw数据库和国内著名的“北大法宝”数据库的使用权,同时自主开发建设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全球化”两个数据库,开发建设了“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等多个学术网站。

三、标志性成果

(1)张文显的专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是一本以法哲学范畴为对象的学术论著,对法哲学的基本范畴、中心范畴、基石范畴作了层层深入的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及其转换。本书出版以来,在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2)姚建宗的专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本书主要论述了作者对“法治”在内的各种法律与法学主题的独立的理论思考。本书的出版对中国法学接法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3)宋显忠主编的《部门法哲学讲座》(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书具有学术团队集体研究和法学跨学科研究的鲜明特色,受到了法学界同行的好评,成为研究部门法哲学的必读著作之一。

(4)杜宴林的专著《法律的人文主义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本书从对法律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切关怀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认真对待人文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和拓新意义的见解。本书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不少高校的指定参考书。

(5)张文显教授主编的《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是本中心学术团队在法理学研究和教材建设上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目前我国高校使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法理学教材。本书继第一版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之后,2007年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精品教材。

(6)黄文艺的专著《全球结构与法律发展》,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提出要从全球视野研究世界和中国的法律发展问题,推进了法律发展研究向全球化范式的知识性转型。本书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在“十二五”期间,此中心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关于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紧密结合吉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就重点举措方面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此中心将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突出学术特色、提升学术优势、打造学术品牌,有效地整合中心的科研力量,强化中心的学术特色和品牌,产出一批具有鲜明吉林大学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为了有效地整合中心的科研力量,加强主攻方向的研究,此中心将改变原来按学科划分设置研究机构的做法,转而依据科研主攻方向设置研究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