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资源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环境资源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要是由环境保护法基本理论和资源利用法基本理论这两大部分构成的。撰写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本书与国内其他环境资源法著作相比的最大特点是按专题体例,独立成篇,重点探究环境法基本理论、制度建构等前沿热点问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作者研究环境法理论的主要观点与看法。

下篇 环境资源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基础与导向

环境利益分配:环境法学的规范性关怀

——环境利益分配与公民社会基础的法学辩证

环境权理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审视

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分析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环境审判专门化的分析与展望

——以我国环保法庭模式为切入点

论环境犯罪的伦理特征及其刑法控制基础

主体利益调整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省际协调的决策模式与法规范基础

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中的利益协调

论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自然资源法的完善

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

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与法律责任解读

论《矿产资源法》制度重构的模式选择与具体路向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法律应对

——来自UNCCD的启示

法律制定及其依靠国家强制力实施,是人类社会有效管理与逐步走向法治的必然产物。研究探索法治建设与立法司法规律性的法学,本身是随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完善和不断拓展的理论系统。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更是适应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现实需求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的。在中国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进程中,这一新兴的法学学科和理论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人们通常简称为环境法学)主要是由环境保护法基本理论和资源利用法基本理论这两大部分构成的。中国在这一领域立法司法的实践需求和理论研究的立论挑战,呼唤着我们既要从综合的视角,又要从资源和环境不同对象特征的角度,分类进行更加科学的深入探究,以正确揭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调整的规律性,为法治实践服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以国内外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了《环境法原理专论》一书,于2008年出版。本书仅对环境法基本理论的若干前沿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讨和阐析。撰写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由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在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极端重要性及其在环境资源法中的重要地位,作者拟在自己长期从事资源开发利用法制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另行出版著述专门对自然资源法学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作为本书的姊妹篇。

《环境法原理专论》从环境法理论基础、环境法具体制度、环境法律责任三个层面展开:环境法理论基础部分对环境法学基本理论问题以及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和探究;环境法具体制度部分对环境法学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析;环境法律责任部分对环境法律责任重大热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建构。本书与国内其他环境资源法著作相比的最大特点是按专题体例,独立成篇,重点探究环境法基本理论、制度建构等前沿热点问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作者研究环境法理论的主要观点与看法。

全书共分十个专题:第一专题,环境法理念与传统法学的更新(主要阐释:环境法理念的概念、环境法理念的思想认识、环境法理念下法学理论的更新等);第二专题,环境法基本原则评析(主要阐释:和谐发展原则、综合防治原则、民主参与原则、主体责任原则、协同调整原则等);第三专题,环境法与法律生态化(主要阐释:法律生态化的时代背景、环境时代对传统法律的冲击与挑战、环境法的兴起是法律生态化的应有之义、环境时代的法律生态化变革等);第四专题,环境权的本质及其法律实践(主要阐释:环境权的产生及其发展、环境权的本质、环境权的法律实践等);第五专题,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制度及其重塑(主要阐释:基于环境法视野考量下的物权理念、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制度、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等);第六专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主要阐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比较研究、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第七专题,环境权益新型保障制度研究(主要阐释:环境权益新型保障制度概述、环境资源税收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第八专题,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主要阐释:环境侵害与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确认、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热点问题等);第九专题,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主要阐释:环境行政法律责任概述、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确认及免除、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实现机制、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探索等);第十专题,环境刑事法律责任(主要阐释:环境刑事法律责任概述、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确认与免除、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立法等)。

img19

图1 《环境法原理专论》封面

在法制的视域内,为了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必须充分重视资源法制的建设;在法学的视域内,要想正确认知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寻找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有效途径,必须重视对于以资源问题为调整对象的资源法学的研究。资源法作为当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和兴趣。在资源危机日益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风险社会,这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对于处于环境资源危机之中的中国来说,起到的作用不仅是制度的补充,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利用意识的改观。在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中,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根源都应归结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更为深入的研究资源法的理论体系和制度安排的路径对于环境风险和资源危机的因应至关重要。

2011年,作者在长期从事资源开发利用法制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以对资源问题的破解和资源法制建设有效路径的关注为出发点,正式出版了《资源法原理专论》一书,作为《环境法原理专论》的姊妹篇。《资源法原理专论》从资源法的基础理论、资源法变革的路径和资源法具体制度三个层面展开:资源法的基础理论部分对资源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了诠释和探究;资源法变革的路径部分深入分析了我国资源法的基本病症和变革的基本原则、重点和内容;资源法具体制度部分对有关资源的基本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建构。

img20

图2 《资源法原理专论》封面

全书共分九个专题:第一专题,资源法的形成与发展(主要阐释:资源法概述、国外资源立法与发展、我国的资源立法与发展、国际资源立法与发展等);第二专题,资源法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阐释:资源法的价值、资源法的功能等);第三专题,资源安全与资源法的回应(主要阐释:资源安全观的由来、资源安全的内涵与意义、资源安全的目标与资源法的功能回应等);第四专题,资源法的宏观分析与变革理路(主要阐释:我国资源立法的缺失评价、我国资源法变革的现实需求、资源法变革的基础重点与目标等);第五专题,资源法的多重体系变革(主要阐释:资源法原则体系重构、资源法效力体系创新、资源法制度体系梳理等);第六专题,自然资源权属分配制度研究(主要阐释:自然资源权属制度的基本理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现状厘清、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进之道等);第七专题,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研究(主要阐释: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概述、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之检视、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的建构与完善等);第八专题,资源再生循环法律制度的建构(主要阐释:资源再生循环法律制度概述、资源再生循环法律中的政府管理制度、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中的市场主体参与制度等);第九专题,资源法律责任制度研究(主要阐释:资源法律责任基本理论、资源民事责任、资源行政责任、资源刑事责任等)。

环境资源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议题。近年来在环境资源法学研究领域,诸如环境法变革、法律革命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资源法学的理论研究走到了变革的边缘。而这种理论变革的内在动力恰恰是环境资源法律制度所具有的外在社会需求性和内在张力,在思想与现实、超越性与内在性的复杂交错关系中促使其实现理论蜕变。本篇汇集的文稿,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对环境资源法基础理论进行反思的阶段性成果。基于研究范式变革和环境利益分配对环境权理念、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资源权属、环境犯罪伦理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挖掘理论脉络背后环境资源法变革发展的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