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相关反式作用因子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相关反式作用因子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直接与相应的启动子结合,必须依赖转录因子。目前已经发现的反式作用因子主要是蛋白质,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识别GGGCGG的转录因子SP1,识别CCAAT框的CTF和固醇类激素受体等。通用转录因子只能在低水平参与转录,而实际上,在真核生物体内活化基因的转录水平是很高的。SV40启动子中的GC框可促进早期和晚期基因的转录。2.CTF CTF是真核生物中CCAAT框的1个转录因子。真核生物中CCAAT框普遍存在,而且大多能独立起作用。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相关反式作用因子_分子医学导论

三、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相关反式作用因子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直接与相应的启动子结合,必须依赖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分为2类:通用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和基因特异转录因子(gene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通用转录因子能够引导RAN聚合酶与特定的启动子结合,但这种结合力很弱,只能在低水平促进转录。通用转录因子和3种RNA聚合酶对转录的调控能力很弱,无法完成细胞所需要的对转录的精确控制。

目前已经发现的反式作用因子主要是蛋白质,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识别GGGCGG的转录因子SP1,识别CCAAT框的CTF和固醇类激素受体等。近年来人们发现同形异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是转录因子;有些转录因子,如Ap1竟是由原癌基因jun所编码的。这些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它向人们提供了胚胎分化和癌症发生的新线索。

(一)通用转录因子

通用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前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其形成和作用过程都很复杂,对它们的研究也最深入。根据RNA聚合酶的不同将通用转录因子分为3种,分别为Ⅰ类转录因子、Ⅱ类转录因子、Ⅲ类转录因子。了解Ⅱ类转录因子作用的机制,对Ⅰ和Ⅲ类转录因子的特征就更容易理解。

图2-7 polⅡ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模型

1.Ⅱ类转录因子 Ⅱ类前起始复合物包括了RNA聚合酶Ⅱ和6个通用转录因子,即Ⅱ类转录因子ⅡA、B、D、E、F和H(transcription factorⅡA、B、D、E、F and H,TFⅡA、B、D、E、F and H)。TFⅡD在TFⅡA的协助下,与TATA盒结合,形成DA复合物(TFⅡD and TFⅡA complex);随后TFⅡB结合上来,使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发生微小的改变;TFⅡF协助RNA聚合酶与-34~+17结合;最后是TFⅡE和TFⅡH集合上来。在所有的结合步骤完成以后,最终形成的复合物是DAB聚合酶FEH,如图2-7。

在RNA聚合酶Ⅱ延长过程中会发生速度减慢或延宕的现象,TFⅡS就参与了此过程,它可以通过限制RNA聚合酶Ⅱ停留的时间,来促使转录的延长,TFⅡF也有此作用。

2.Ⅰ类转录因子与 Ⅱ类转录因子相比,Ⅰ类转录因子只有SL1和上游结合因子(UBF)两种。SL1是1985年从HeLa细胞中发现的,能够使人的RNA聚合酶Ⅰ以rRNA为模板进行转录。SL1自身并不与rRNA启动子结合,但能够扩大和增强RNA聚合酶Ⅰ与上游控制元件的结合。SL1具有种属特异性。由于SL1不能与rRNA启动子结合,在继续寻找新的因子的过程中发现了UBF。UBF能够激活完整的启动子或核心元件,并在上游控制元件的协助下介导激活。UBF和SL1在刺激转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3.Ⅲ类转录因子 1980年,Roeder等发现了1种与5SrRNA基因内部启动子结合并促使其转录的因子,命名为RNA聚合酶Ⅲ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for RNA polymeraseⅢ,TFⅢA)。随后,TFⅢB和TFⅢC陆续被发现。它们不仅参与5SrRNA基因的转录,也参与所有RNA聚合酶Ⅲ介导的转录。TFⅢC和A与内启动子结合后,协助TFⅢB结合转录起始部位上游区域,后者保持结合并促使转录起始。TFⅢC与含有TATA盒Ⅱ类基因中的TBP作用相似,它首先结合的因子是在前起始复合物形成发挥作用的中心。

(二)基因特异转录因子

通用转录因子只能在低水平参与转录,而实际上,在真核生物体内活化基因的转录水平是很高的。基因特异转录因子又称为活化子(activators),是提高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关键因子。

大多数已知的基因特异转录因子是通过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Ⅱ的转录来发挥作用的,至少含有2个功能区域: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和转录活化区(transcription-activation domain)。许多基因特异转录因子带有易于发生聚合的聚合区(dimerization do-main),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甚至多聚体。下面我们以SP1和CTF为例介绍特异转录因子的一般情况。

图2-8 转录因子SP1及其结合位点GC框

2.CTF CTF是真核生物中CCAAT框的1个转录因子。真核生物中CCAAT框普遍存在,而且大多能独立起作用。体外转录试验表明,在HeLa细胞核提取液中,有一种蛋白质能够结合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启动子的CCAAT框以及小鼠的α-珠蛋白基因的CCAAT框。通过对大量的启动子结合试验,发现CTF的识别序列与能识别腺病毒复制原点的核因子1(NF-1)的识别序列很相似。NF-1的一致识别序列为TGG(A/C)N5GCCAA,这一致序列与CCAAT相关,只是NF-1的一致序列具有两倍旋转对称性,而CCAAT缺少这种对称性(图2-9)。对NF-1和CTF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是同一种分子。CTF也是作用于DNA的大沟,没有组织特异性。目前仍没有发现能够提高转录活性100倍以上的组织特异性因子,而实际上真核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可以相差好几个数量级,如鸡的卵清蛋白基因,这表明基因转录即或可能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共同作用。

图2-9 CTF的各种结合位点的结合力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