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川交汇母亲河,孕育华夏文明史

三川交汇母亲河,孕育华夏文明史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川指的是伊河、洛河和黄河,它们像尼罗河之于埃及、恒河之于印度,以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于巴比伦一样孕育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洛阳及其周围地区是我国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无霜期可长达7个月以上。根据上述发现,科学家们推测,距今100万年到五六万年,洛阳一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大约相当于现在珠江流域的亚热带气候。人们称之为九朝古都。
三川交汇母亲河,孕育华夏文明史_名都记:洛阳

历史学家司马光诗云: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古城洛阳的山水画,也部分说出了洛阳何以成为古代中国十三朝都城的缘故。三川指的是伊河、洛河和黄河,它们像尼罗河之于埃及、恒河之于印度,以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于巴比伦一样孕育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洛阳及其周围地区是我国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无霜期可长达7个月以上。年平均温度为12.2℃~14.6℃。近年来在洛阳地区五六个地方进行考古发现有象牙和象的下颌骨及身躯骨骼化石,最长的象牙长达3.3米,估计身高4米左右,属纳玛象品种。与之同时,在洛阳周围各县,如孟津、偃师、新安等地,还发现有水牛、猕猴、鸵鸟蛋和水龟、河蚌以及树木化石。根据上述发现,科学家们推测,距今100万年到五六万年,洛阳一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大约相当于现在珠江流域的亚热带气候。后来,气候逐渐向凉爽干燥方向演变。上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使科学界断定,河洛地带在近5000年来,一直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且古代的温度比现在要更加温热一些。因此,人们就推断,《诗经》的卷首篇《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的也就是古代伊河或洛河水上的情景。

传说中的夏部落,就是河洛地带的原始部族之一,同源于少典氏族。《国语·晋语四》中载:“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史记·五帝本纪》亦云:“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据此也就可以推知,夏部族就是黄帝的后裔了。又据《逸周书·度邑》中云:“自洛汭延于伊汭,居阳无固,其有夏之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秦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这里所说的有夏之居和夏桀之居,说的是夏王朝的政治中心都在河洛地带的伊、洛、颍、汝等河谷平原一带,虽然夏代都城多有变迁。到了夏代末期,由成汤和伊尹率军伐夏桀,桀败北,商汤建都于亳。商汤于亳地建立起了商王朝。亳也就成了商王朝建立的第一个大都邑。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河洛平原上,也就是今偃师市的尸乡沟一带,发现并发掘一座淤埋于地下的商代城址,考古学家将之定名为“偃师商城或尸乡沟商城”。

西周初年,武王灭纣之后,在百废待举的情况下,首先营建洛邑,作为东都。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认为:“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山涂(杜预说山涂在陆浑县南,陆浑县即今日的嵩县),北望岳鄙(即黄河北面太行山边都邑之地)。顾詹有河,奥詹洛伊,无远天室。”他感受到了这里山河之壮美和自然环境之雄大。而位于其南的九皋山,山势高耸入云,又使人联想到若是站立在此山之巅,几乎举手就可以触摸天宇,故而相信这里就是“无远天室”(即离天最近的地方)。这里也就是《诗经》里所说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见《诗经·小雅·鹤鸣》)。而在古人的信仰之中,离天最近之处,就是天下的中心了。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周武王已将洛阳地区的重要性做了中肯而深刻的分析。在武王的年代,以中岳嵩山为天室。天室喻指大室,与少室相对称(嵩山今日之别称为少室山)。《诗经》的《嵩高》篇中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这也就看出在那个年代,对洛阳地区展现的地理优势是多么重视。正因为如此,到了周成王时代,鉴于西北地区局势相对稳定,就决定在洛阳建立东周王朝。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256年秦灭周,一直延续了414年。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几千年中,在洛阳建都的时间累计长达1400年。人们称之为九朝古都。但后来又经过统计,说不仅是九朝古都,而是十三朝古都,包括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以及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等。那么,为什么说洛阳是九朝古都呢?人们的解释是在汉语中“九”字的寓意为“众多”,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

可是人们可能不禁要问:从传统的人文、地理、气候等方方面面进行分析,洛阳既然如此之好,那么,洛阳近代为什么会失去其作为首都的地位呢?新中国为什么没有选择洛阳作为首都呢?为什么南京和北京在近代会替代了洛阳的首都地位呢?这其中原因,众说纷纭。譬如说,赵匡胤、赵匡义本来都是地地道道的洛阳人,好不容易取得了江山,为什么宁愿选择汴京——今日的开封为国都,而舍弃了洛阳?要说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国建都北京的原因,可能还容易理解。因为北京接近蒙古人的大本营,当时是蒙古、满、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边疆。而且大元帝国的目标是征服世界,并不以征服中国本土为止境。而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据说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并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到了晚年,他的几个儿子,太子朱标、秦王朱樉(shǎng)、晋王朱棡(gāng)先后死去。而朱棣尚在盛年,在军事实力和家族尊序上都成了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朱棣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乃至今日的首都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