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旅游新业态

发展旅游新业态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市要着力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方式转变,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把兰州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业发展中,提升旅游业文化含量。进一步完善工业旅游产品的旅游要素配置,发掘更多工业遗产的科普、教育和体验功能,将工业旅游发展成为兰州旅游升级的重要支撑。
发展旅游新业态_中国西北游 出发在兰州

(三)发展旅游新业态

兰州市要着力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方式转变,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进旅游业与文物、文化、体育、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地质、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保健旅游和旅游文化综合体等新业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兰州石化、重离子加速器、佛慈制药、引大入秦、红古现代蔬菜种植、花卉基地、安宁桃园、达川枣园、什川梨园等工农业观光旅游,设计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旅游市场需求的专项旅游产品系列。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自驾车营地、房车宿营地、汽车旅馆、汽车租赁等与休闲旅游新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形成全市特色优势旅游新业态集群。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全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适时制定出台诸如合作机制建设、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品牌项目开发、管理体制改革、专门人才造就、投融资改革等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政策,有效发挥政策的驱动和激励作用,促进旅游与相关的深度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先行理念,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尽快组织完成《兰州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力求突出规划的创意性、文化性、高端性和品牌性,有效发挥其指导、控制、提升作用,凸显规划顶层设计的引领意义。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互利共赢。要把兰州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业发展中,提升旅游业文化含量。旅游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商品开发要注重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饭店和餐饮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切实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在继续办好黄河风情文化周、迎春庙会、社火表演等文化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精品的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聚集人气,拉动消费。打造体现兰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文艺精品节目,使之成为常态化的旅游文化活动。

1.加速旅游与演艺文化的融合

优秀的演艺文化能集中表现地方文化、特色民俗,兰州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兰州舞台艺术精品演出、春节文化庙会等大型文化演艺活动精彩纷呈,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其中,《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文化旅游演出剧目曾轰动海内外,已成为兰州城市形象名片。《丝路花雨》的创作和演出标志着中国“敦煌舞”诞生,被誉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大梦敦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享有“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可移动的敦煌”等美誉,敦煌文化由此也成为海内外旅游团体追崇的目标。另外,立体风光与歌舞完美结合的《炫彩之旅》,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文化震撼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兰州市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品牌演艺节目。鼓励演艺界创作更多精品文化演艺节目,加快旅游与演艺文化的日益结合,吸引游客,拉动消费,最大限度地促进兰州文化旅游业的繁荣。

2.促进旅游与非物质文化的融合发展

兰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从已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可以看到,兰州有太平鼓、鼓子、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永登皮影戏、西固军傩、剪纸、刻葫芦、青城水烟制作技艺、羊皮筏子、苦水高高跷、花儿等民间艺术民俗十余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较深的文化底蕴,对游客有着神秘的吸引力。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建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示范基地,展示文化风采,让游客穿越时空隧道,获取精神享受,回归文化的教化功能既是兰州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方向。

3.整合旅游与工业文化资源

工业旅游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产业。兰州是我国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西北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遗产资源丰厚,一些老厂房、老设备具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和工业生产、建筑、美学及其他人文信息,它们记录着兰州这座城市的“历史足迹”。从近代开始到“三线”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工业企业,这些工矿企业及手工业作坊给兰州留下丰富的记录,已成为兰州发展文化旅游业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此外,现代工业生产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文化体验博览园应成为兰州文化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为传承、弘扬葡萄酒文化,莫高公司打造的专业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葡萄酒文化中心,是集参观、展览、旅游、品鉴、窖藏、体验为一体的酒庄,已成为兰州一张新的工业旅游名片,游客可以以参观、互动等多种方式体验葡萄酒文化与酿造过程。进一步完善工业旅游产品的旅游要素配置,发掘更多工业遗产的科普、教育和体验功能,将工业旅游发展成为兰州旅游升级的重要支撑。

4.融合发展旅游与乡村农业文化

近年来,兰州紧紧围绕“城市农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农村生活方式、风味食品、新农村风貌,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区、水利工程、森林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环境、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地和特色的农俗风情等,打造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建成了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形成了安宁鲜桃、皋兰什川古梨树观光采摘园,红古沿湟滩涂地垂钓休闲园,南北两山为主的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园和榆中高原夏菜、永登苦水玫瑰观光农业园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与农业文化的结合,既让游人回归自然,享受农乐,又能学到许多种养知识,对推动兰州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着力发展以体验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农户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落实“家电下乡”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实施“旅游创业援助计划”和“旅游扶贫行动”,支持乡村农户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5.旅游与教育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近1200多家,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试验基地2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5万人。研究上有一定优势的专业是:农业、化学化工、物理、地质地理、通信运输等。有些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所等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声誉,甚至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人才密度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和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西北地区师资和少数民族教育培训中心。依托丰富的科研和教育资源,开发以高科技设施为参观对象的现代高科技设施科普游;依托高校优美环境和学术氛围,实施“公众科学日”,各研究所的重点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开展教育文化设施科普游;依托《读者》出版集团,整合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甘肃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甘肃画院,打造《读者》出版集团观光体验游;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让技术手段成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良好介质,将各类资源通过科技手段创造成为满足游客体验化、参与性多元化需求的品牌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把兰州市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智慧旅游城市,打造兰州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产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和科技进步,创造出更多的旅游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