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习情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学习情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已逐渐被广泛接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结合我国国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除了国家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拨款外,旅游开发所获得的资金也将有一部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资金上得到了保证。
【学习情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_江南水乡文化概论

【学习情景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对那些具有民族民间特性的,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并流传至今的无形文化遗产,国际上的称呼各有不同。主张采用版权保护的国家和组织将其统称为“folklore”(民间文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之为“expression of folklore”(民间文学表达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traditional and folk culture”(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也有“民间文学艺术”“民族民间文化”“无形文化遗产”等多种说法。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已逐渐被广泛接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在我国的文化实践中,“民族民间文化”(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长期以来使用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在内容上,它包括民族民间流传的诗歌、音乐、舞蹈、戏曲、绘画、说唱、谣谚、剪纸、皮影、刺绣、编织、印染、服饰、首饰、雕刻、工具、器具、建筑、标志以及特定的文化区域或场所,等等。在形态上,它除了无形的部分,还包括有形的部分。所谓无形的部分是指那些依附个人、群体存在的非物质形态化的部分,如口传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技能、传统民俗节庆、传统知识、特定的文化场所或空间等。所谓有形的部分是指那些记录或承载无形文化遗产的物质形态化的部分,如传统工艺美术制品、文献典籍、服饰器具等。这些文化遗产,特别是其无形的部分,与世代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技艺者、表演者、知识者密切相关,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脱离特定民族、群体现存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本身,是其生活生产方式的组成形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的显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结合我国国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传统口头传说和表述以及相关的语言:主要指在民族民间流传的口传文学、诗歌、神话、故事、传说、谣谚等,以及相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濒危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主要指在民族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戏曲等。

3.传统工艺:主要指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手工技艺,传统生产、制作技艺等。

4.民俗、节庆、礼仪:主要指反映某一民族或区域习惯风俗的重要礼仪、节日、庆典活动、游艺活动、民族体育活动等。

5.集中体现或展现某种特定文化传统的区域、场所、空间。

三、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1年4月)

1.昆曲(第一批)、古琴艺术(第二批)、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第三批)。

2.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年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中医针灸、京剧;三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西来普、帆船水密舱壁制作、木版活字印刷术(第五批,2010年)。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内涵,是旅游业的依托。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既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传承民族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我国的京剧、昆曲、东北二人转、庙会、少数民族歌舞和习俗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丰富游览内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雕刻等)则是重要的旅游商品。实践证明,文化遗产保护得越好,其利用价值也就越大,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旦传统文化因过度开发或保护不力而丧失殆尽,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遗产,对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和保护文化的窗口

为了迎合游客对真实性的需求,当地人会尽可能地展现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许多比较成功的民俗旅游点,民族歌舞的表演者都是当地村民,他们白天干农活或者接待游客,晚上跳舞唱歌展示民族文化。歌舞大都是根据当地原有的特色民族文化进行加工创造。旅游开发的需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挖掘和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保护和宣传空间。丽江的纳西族民族音乐在旅游开发中得到了弘扬,并且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和特别的保护。文化展示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游客们想参观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和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地方的人们既想赚钱又想展示他们自己引以为豪的文化。因此,民族特色作为一种商品通过服饰、舞蹈、歌曲以及节日获得了新生命。

(三)旅游开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资金

“文艺搭台,经济唱戏”,云南民族歌舞在成功地搭台促进经济唱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方面功不可没。“99世博会”、路南石林“火把节”期间,彝家大型民俗歌舞“祭火神”“火把节的传说”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和篝火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3天内国内外游客达7万多人,旅游收入达386万元。除了国家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拨款外,旅游开发所获得的资金也将有一部分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就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资金上得到了保证。

(四)旅游开发培养了群众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旅游者对民族歌舞的欣赏、赞叹,唤起了当地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唤醒了当地居民保护与传承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旅游可以为当地的居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经济收入也将会带动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旅游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培养了群众基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就使当地居民进一步意识到“以民族文化为内核的旅游业需要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纳西人要走向世界,是以一个纳西人的形象,而不是西装革履、旗袍短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