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垃圾分类”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垃圾分类”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深刻。其中,垃圾分类正是“环境优化”的关键步骤。这为本课的后半部分“垃圾分类”打下基础。第三环节是“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同桌的两个学生讨论并列举垃圾分类的原则。第四环节是“掌握静安区垃圾分类的方法”。第五环节是“宣传垃圾分类”。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语的设计,课内进行交流,以提升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中的环境保护教育_学“地”明理树人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张莹华

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在论述“地理对教育的贡献”时,其指出:“地理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国际教育及环境和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同时认为,地理教育在环境和发展教育方面的贡献是“保证人们注意到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就环境问题做出正确的决定和建立一套环境道德规范,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环境和发展教育”的内容,比如,“气候与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等。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从而运用地理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够积极投入到一些有助于环境持续发展的活动中去,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有益的,彰显育人价值的。

本文主要以七年级第二学期“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一课为例,进行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城市中,垃圾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十分常见,且近年来日趋严重。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政府推行了垃圾分类措施,并在一些地区试点。静安区也在中小学加大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垃圾分类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各类垃圾箱就有分类的标志,但是,有多少学生能做到将垃圾分类?参与的程度有多大?恐怕答案是很让人失望的。细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不是很明确,“嫌麻烦”成为了参与垃圾分类的一大阻碍;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分类成为另一大“阻力”,“反正也分不清楚,不如不分了”的思想比较普遍。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深刻。

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发现,教材中关于垃圾污染的危害和垃圾处理方面的介绍性材料较少,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鉴于近年来城市垃圾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日趋严重,而且垃圾危害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不单要了解城市现存的“环境问题”,更要学习城市“环境优化”方法。其中,垃圾分类正是“环境优化”的关键步骤。由于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并不多,在生活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的习惯,因此,这一内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天天和“垃圾”打交道,不管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中,垃圾的产生量都是比较大的。对于垃圾的危害,学生是有一定体会的,通过拓展,可让这种体会更加深切。这为本课的后半部分“垃圾分类”打下基础。关于垃圾的处理,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则相对较少,能实践“垃圾分类”的学生就更少了。所以,课中安排了几个学习任务,通过这几个逐步递进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对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有更多了解并能进行正确分类。课中的学习任务是教师安排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梯子”,该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尚可,所以,通过“梯子”可以较好地掌握本课重点,对本课的难点也更易理解。

基于以上原因,本节课采用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等方法,通过两人一小组的学习形式,让学生逐步明确垃圾的危害、垃圾分类的益处、垃圾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垃圾分类有更多了解。

本课的学习设计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了解垃圾的危害”“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掌握静安区垃圾分类的方法”“宣传垃圾分类”。

导入部分的新闻直接把学生的视线拉到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危害”上。通过学生在课前查找的资料和课上教师的补充,学生对于垃圾的危害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后半部分提到了垃圾处理的问题,但没有直接引出“垃圾分类”的概念,而是先让学生思考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出现了什么问题,在找对策的过程中引入“垃圾分类”的话题,过渡比较自然。

第二环节是“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这一环节以认识传统垃圾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当学生分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哪些问题时,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解决,比如“减量”“处理特殊垃圾”等。然而学生对“如何减量”“哪些垃圾需要特殊处理”等问题所知有限。因此,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让学生了解常见垃圾中有些是不适合用传统方法来处理的,有些则可以成为再利用的资源,垃圾需要分类处理,而分类处理后,减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此过程中,特别需要强调“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引导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进行进一步思考。

第三环节是“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同桌的两个学生讨论并列举垃圾分类的原则。教师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垃圾”供学生分析。最终的分类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要找出“依据”。

第四环节是“掌握静安区垃圾分类的方法”。学生首先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的阅读,了解各国各地区的垃圾分类方法,再引入静安区的垃圾分类方法。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三,学生可以了解并熟悉静安区的垃圾分类方法。学生也可将学习任务二中自己的分类和学习任务三中静安区的分类进行比较,再次验证之前找出的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

第五环节是“宣传垃圾分类”。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语的设计,课内进行交流,以提升环保意识。虽然这个学习任务非常简单,但课堂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学习,更是让每一位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题可想”,让更多人逐步参与到宣传工作中来,让“垃圾分类”这坛“好酒”香飘四处。

附:教学过程

1.导入

新闻:洋垃圾,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2.了解垃圾的危害

提问:垃圾会产生哪些危害?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哪些?

提问: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

3.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

提问:“垃圾围城”现象不断出现,怎样解决?

提问:“分类减量”的好处有哪些?

学习任务一:请大家想一想,下列哪些垃圾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处理是可能造成污染加剧的?(至少写出两个)

你认为下列哪些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呢?(至少写出两个)

(如旧书、过期牛奶、废旧电视、干电池、塑料袋、泡沫塑料餐盒、旧衣服、玻璃啤酒瓶等)

4.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

学习任务二:将下列垃圾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填序号)

5.掌握静安区垃圾分类的方法

认识静安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学习任务三:按静安区的分类要求,再次对垃圾进行分类。(填序号)

6.宣传垃圾分类

教师介绍垃圾分类进行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

学习任务四:设计垃圾分类宣传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