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论文的分类

教育论文的分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教学论文和其他专业领域的论文在形式上没有太大差异,教师写的论文与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一样的道理,格式可以互相套用。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第二节 教育论文的分类

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论文的写作的表述方式也丰富多彩,但是,为了实现论文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这主要是: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与叙事研究报告。这种“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们共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省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而且这种“型”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而便于人们阅读。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国内的各类主流学术刊物,在多年办刊过程中,也根据自身专业领域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的编排格式。它们遵循“国标”的宽严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即为了信息传递的便利、观点交流的顺畅,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教育教学论文和其他专业领域的论文在形式上没有太大差异,教师写的论文与在校学生的论文也是一样的道理,格式可以互相套用。当然,“型”不是个死板的套子,不考虑内容如何,一律削足适履地塞到里边去也是不行的。从总体上看,论文写作水平与理论研究水平是联系在一起的。论文格式的混乱,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研究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局限,缺乏经常的专业学术训练,至少是对写作不够重视。注意论文规范和遵守交通规则是一样的,司机不懂交规没法上路,作者不懂得用规范的文字写作,观点再好别人也无法看到。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文,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

①训练序列化;

②内容扩大化;

③形式多样化;

④习作量次化;

⑤指导全程化;

⑥科学化。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达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对教学规律反映的升华——评“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就是一篇以评述邱学华《试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一文为评述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论文认为“‘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是对教学规律反映的一次升华,是对教学论的发展”。作者紧扣邱学华的文章,提出了“‘尝试性原则’揭示了‘教’与‘学’概念的全面含义”、“‘尝试性原则’强化了‘学’的动力,使‘教’更有针对性”、“‘尝试教学’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等新见解,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有力的论证。这实际上是对邱学华“有指导的尝试原则”进行的真实、具体、中肯、全面的评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再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是一篇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作者综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研究在我国兴起,到九十年代伊始,这一研究逐渐形成了热潮”的现状,从“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在讲自己新发现、新见解的同时进行了评述。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的价值。

3.正文

正文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二)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研究方法。今天,经验总结仍然是教育科研,特别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学校行政领导总结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学校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经验。他们通过对自己从事的经验活动进行回顾、反省、分析、思考,认识和发现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或他人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教育经验总结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把所“经历”过的、所“体验”到的东西加工成反映一定原则、规律的精神产品。经过这一番加工,使经验产生质的飞跃。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内容:

1.开头

开头部分可以对所总结的经验活动作一简单回顾,使读者对情况的前前后后有个清晰的线索;也可以谈谈与该经验所针对的问题有关的理论背景或现实背景,从而增强该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引起读者注意。

2.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实施过程、主要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可能做过的具体工作很多,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许许多多的情况,这些都是总结的素材。但总结进文章的应经过精心选择。所精心选择的事实、现象应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规律性的,易于为人接受的东西。内容的组织要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按照教育过程历时的先后和环节、步骤问的递进关系安排写作顺序,这是纵向思路;也可按照教育过程中诸因素的并列关系来安排写作顺序,这是横向思路。纵横可以交错。

3.对于做法与效果的理论分析

先进经验之所以行之有效,其重要原因是它符合心理和教育规律。尽管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有时不一定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规律,但总结时则有必要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分析、思考,分析这些事实现象的原因、意义和作用,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才能增强经验的科学性和价值。理论上的分析可以以体会的形式列出几点,也可以穿插在上一部分关于做法、效果的介绍中。

4.对于今后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完善经验的设想或建议

这部分无需多费笔墨,稍为谈谈即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或者从整个文章的思路发展来看,无需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必勉强加上这个尾巴。

(三)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严格的实验研究要设置干预变量,即自变量,以影响因变量。但由于学校研究者缺乏有关真实实验研究的常识与技术;学校教育改革研究一般又是在非常自然化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变量的控制十分困难;再加上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革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提高办学效益,而不是寻求普遍性的理论原则。尽管一些打着“教育实验”旗号的这种研究引起学者们对“什么是教育实验”的争论,但他们确确实实地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前进。从许多发表的报告或论文看,它们表现出如下特点:

1.对研究背景、对象、变量、假设的交代

2.说明实验效果的数据资料

如果缺乏充分具体的数据,可以以许多事实来说明效果。

3.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

实验报告中,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往往是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把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代。也可以以较主要的篇幅详细地介绍过程、方法。

4.研究结论与理论的思考

五、叙事研究报告

(一)叙事研究与叙事研究报告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论学者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他们积极倡导下,叙事研究开始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源于这一研究方法的实用价值,很快引起了教师培训系统等多方面的关注。

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过去,一谈到写论文,我们就想到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好像只有学术论文才是研究的惟一文体,实际并非如此。学术论文属于专业研究者的一种文体。在学术论文中,我们需要有鲜明的观点,需要层层论证,需要有步步为营的推理,需要有逻辑鲜明的秩心路序,需要引用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这是学术论文的一般性要求,但这种文体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恰恰是不适用的。比如一个教师占有资料的空间与视野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作综述与梳理,他所提出的相关论证,是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对事物的逻辑判断,也并不像专业研究者那样层次分明,学术论文这种文体与中小学教师有关,但不是主要的文体形态。其他的一些文体形态,也可以归诸“论文”范畴,只不过它不是以“学术”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同样也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而这些样式是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反映的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是和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是和一系列鲜明的有情节的事件结合在一起的,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教师的心路历程,提升的是教师的相关经验。这种非常鲜活、丰富、多样的文体形式,属于教师,正像学术论文这种文体属于专业研究者一样。专业研究者长于用专业词汇表情达意,而我们的叙事、案例、日志、反思,恰恰是那些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达,这种语言类型属于实践第一线的老师们。这正是教师们寻找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正在形成他们自己独到的研究文体,随着教育叙事研究被广泛重视后,也将成为流行和被承认的一种论文,即叙事研究报告。

(二)如何撰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或叙事的教学研究)的主要使命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就是通过记录并反思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只有案例没有观点,说个事儿可以滔滔不绝,写文章一写一个教案、一写一个叙事,理论素养很欠缺。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在一线接触大量的人和事,但平时不重视阅读和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掌握从大量现象中分析、提炼、概括的技术能力,也就不可能拥有丰富的观点。这些老师也许教书教得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教师什么时候突破了这个瓶颈,教育科研水平就能走上一个台阶。

1.叙事研究报告的分类

“叙事研究报告”可分三类:一是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可称之为“教学叙事”)。二是关于教师与某个或几个学生交往的生活故事,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师生关系或学生生活的案例(可称之为“生活叙事”)。三是教育研究、论文研究、资源开发实践等过程中的思考体会(可称之为“研究叙事”)日常叙事的长短不限。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文体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的单一格式,它来自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口述、故事、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传记、书信等,用来述说教育主体的经验和实践。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它靠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2.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三要素

(1)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

(2)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

(3)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其中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3.好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

(1)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

(2)反映了教师心路历程,并能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

(3)叙述对教育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

4.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

(1)重在思考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2)注意观察

观察教学情境的发展变化、观察当事人的态度、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注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3)能够提出问题

明确研究的问题;清晰地表达问题;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文献资料学习、网络资源学习、向身边的同行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研究过程

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现场情境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交流与讨论

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对现象和发现有清晰充分的解释;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案例]

苏霍姆林斯基:我们欣赏大自然的音乐

音乐、旋律、乐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音乐能使人看到大自然之美、道德关系之美、劳动之美。人借助音乐不仅可以对周围世界而且也可以对自身的崇高、壮丽和美好获得认识。音乐是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

对同一批学生从幼年到成熟期的多年观察使我确信,电影、广播、电视对儿童的那种自发的、无计划的影响,不利乃至有害于正常的审美教育。大量自发性的音乐印象则尤其有害。我认为教育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使音乐作品的感知同那种能够使人借以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美的背景的感知交替进行,也就是同感知田野和草原的寂静、树林的飒飒作响、晴空百灵鸟的鸣唱、成熟麦穗的低声私语、蜜蜂和飞虫的嗡嗡之声等,交替进行。这一切也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就是人在创作音乐旋律时从中摄取灵感的那个源泉。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心理目标很重要。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取得关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是:使学校教会人在关的世界中生活,使他离开关就不能生活,使美的世界能在人的身上创造美。

“快乐学校”对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赋予了较多的注意。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映,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并去增添这种美。多年的经验证实,人只有在孩提岁月才既能学会语言,又能掌握初步的音乐素养,即掌握感知、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美的能力。凡在童年错过的,很难乃至几乎不可能在成年岁月中去弥补。儿童的心灵对本族语言、对大自然的美和对音乐旋律,其敏感程度是相同的。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小朋友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H·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的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野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了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野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到正在开花的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休。这里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雄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们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演奏,竭力想捕捉雄蜂的嗡嗡声,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关来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挑选来供欣赏的乐曲都是以儿童所能理解的那些鲜明形象来表现他们在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些声响:小鸟啾啾、树叶飒飒、雷声隆隆、流水潺潺、狂风呼啸等。同时我还防止他们感受过多的印象。我要再说一遍,音乐形象过多,对儿童有害无益;它可能使心绪惶惶不安,继而则使情绪反响迟钝起来。我在一个月内使用的乐曲不超过两首,但是配合每首曲子都要做大量的教育工作,目的是唤起孩子希望一再听那支乐曲的愿望,并做到让孩子每次都能在作品中发现新的美。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聆听那些在掌握初步音乐素养中具有特定作用的乐曲之间不要夹杂任何自发的、杂乱无章的印象。听过乐曲之后,孩子们应当细细听听宁静的原野,并在接受两首乐曲之间去认识大自然的美。

有一天,我们去橡树林。这是初秋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下的树木绚丽多姿,秋天的小鸟在歌唱,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雁群在清澈的碧空中列队南归。我们聆听了柴可夫斯基的《秋歌·十月》。乐曲帮助孩子去感受在此之前未察觉到的周围自然界中无与伦比的美——橡树的黄叶在微微颤动,清新的空气发出馨香,道边野菊在凋谢。

孩子们情绪很高,心情很愉快,但是欢乐的曲子也引起了淡淡的愁意。孩子们已预感到秋雨绵绵的连阴天、寒风呼啸的暴风雪、夜长黄昏早的日子又快来临了。根据音乐曲调的印象,他们谈到了夏日的美好,谈到金色的初秋季节。每个人都记住了一些鲜明突出的东西,这时他们意识中的夏季和秋季的形象已是十分优美的了。如拉丽萨就说:“我跟爸爸去峡谷,山坡上是一堵大绿墙——树林、树林、尽是树林,到处都有阳光普照。不知哪里还有一只斑鸠在咕咕地叫。树林子里真美,真美……真想走啊走,让太阳总是那么明亮地照着。斑鸠咕咕叫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好像都静下来在倾听。”

舒拉回忆道:“妈妈带我到地里去过。她跟着康拜因干活。我跟康拜因叔叔坐在上面。后来我困了,妈妈把我抱上了新麦秸垛。我仰望蓝天,一会儿我觉着麦秸垛飘了起来,飘得很高很高。我一会儿来到一只小鸟跟前——可是小鸟还是在天上飞着——一会儿又离它远了。小蚂蚱也跟着一起飞——它们成群地唱着,迎着小鸟飞去。我就这样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小鸟还在天上飞着,小蚂蚱唱得更响了。”

我们又欣赏了一遍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觉察到孩子们已经能从曲子中听出他们记忆中感到亲切的那些不可忘怀的盛夏和中秋美的景象。孩子们还听出了新近的情境。

“我跟着父亲拉了一车干草。我躺在干草上,满天星星在眨眼。旷野里只有鹌鹑在叫。星星变得那么近,好像伸手就能摘到,像小灯笼一样。”

这是尼娜的回忆。我听着这女孩的追述感到万分惊喜。要知道,尼娜向来默不作声,很难让她说上一句话。可是现在音乐使她开口了。

真令人高兴,音乐使得情绪反应更加敏锐了,它唤起了由音乐形象美所引起的想象。真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影响下去想象,去幻想。音乐能增强儿童天性中诗情的和想象的成分,这是多好的事。使我高兴的是,不论是柯利亚还是托利亚,听了塔尼娅和拉丽萨兴奋的讲述后也在那里沉思起来——他们也在回忆着什么。

音乐——这是强大的思想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使儿童得到长足的智力发展。音乐的最初本源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还有人本身,他的精神世界、思想和言语。音乐形象按新的方式向人们揭示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孩子像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音乐从另一种角度展现在他面前的那些事物和现象上,于是他的思想便描绘出一幅鲜明的图画,这幅图画又要求用语言来描述。孩子从世间为新的想象和思考摄取素材,并用语言进行创作。

音乐——想象一幻想——童话——创作,孩子就是按照这样一条途径发展他的精神力量的。音乐旋律能唤起孩子一些鲜明的表象。它是培养理智创造力的无与伦比的手段。孩子们一面听着格里格的乐曲,一面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神奇的山洞、茂密的森林以及善良和凶恶的人物。最不爱说话的也想说话了;孩子把手伸向了笔和画本,要把童话形象留在纸上。音乐甚至把最消极的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激发起来了,似乎音乐给思维物质的细胞注入了一种能产生奇效的力量。我认为音乐影响下的这种智力高涨,就是思维的情感源泉。

[案例]

“摘”苹果的启示

——数字“0”的认识的教学片段与反思

开学不久,我发现班里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画画,并且画得不错。就想,这么好的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今天学习“0”的认识,我就当一次“懒”老师,既不做课件,也不做教具,让学生尝试自己画。

上课了,我请小朋友们帮忙,在黑板上快速画好一棵大苹果树。学生积极响应:“老师,我!我!”我找了一名同学,发现其他人有点失望,就请上来的同学画树的轮廓,又找了几个小朋友帮他画苹果。一会工夫,一棵大苹果树画好了,尽管不是特别漂亮,但从同学们欣喜的目光中,我发现大家都很喜欢,也很兴奋。

我随手在每只苹果上写下1~9这几个数,说:“谁能提个问题,请小朋友根据你提的问题来摘苹果?”

我的原意是想启发学生提“比几大”、“比几小”的问题,复习数的大小,同时让学生经历全部苹果被摘掉的过程,感知“没有”的含义,建立数感。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司志柱:“谁能用手把苹果‘真正’摘下来?很难吧?谁会?”他把“真正”二字说得又慢又重,两只眼睛挑战似的在教室里扫了一圈,把全班同学的热情全调起来了。

我当时想,这孩子,画在黑板上的苹果怎么能真摘下来呢,这不是故意刁难吗?这个问题没多大价值。刚想开句玩笑,把这个问题“枪毙”,却发现有几个同学举手,很自信的样子:“我能!”

我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是孩子的乐趣。他们的很多不同于成人的“新”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孩子的每一点发现,都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也是他们创造的源泉,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所以,我示意司志柱点将。

第一个上场的是赵自强:“老师,有彩笔吗?”

“没有。”

“还是用我的吧”,一个同学说。

只见赵自强在手心里飞快地画了几下,用另一只手把其中一只苹果擦了,然后亮出手心中的苹果,看着司志柱。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我说:“司志柱,你满意吗?”司志柱非常严肃地点点头。

第二个是马承瑞,他紧接着上去做了几下擦的动作,接着张开嘴,说:“吃了。”(还是这小家伙懂得老师,知道我这些苹果是有别的用处的)

翟若迅跟着跑上去,擦掉一个,马上在树下画了一个同样的。他说:“苹果熟了,掉地上了。”

司志柱高兴地说:“我很满意。”

下边的学生很激动,我也被感染了,哇噻!这就是“真”摘呀?我明白了什么是童话世界!

我接着说:“我想提个问题,谁能把比6大的苹果给摘下来?”

第一个应战的是仝邵君,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她擦掉8,问:“我摘得对吗?”

学生在下面嚷:还有9呢!(刚才7已经被擦掉了,只剩8和9了)

邵静怡:“老师,我能一下子摘两个吗?”

本来我想让学生摘完8和9,再模仿我的样子提问,想不到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

她擦掉了4和3,解释说,4+3=7,7大于6!

赵自强:“我也能摘两个,老师保准你们看不明白。”

他上去先擦掉了1和5,又随手亮出两张排在一起的学具卡片:“看明白了吧?15就是比6大!”

这孩子,他上去的时候神神秘秘地用一只手捂着口袋,原来藏着东西呢。

谢泽雨:“我只摘一个就行了。”(只剩2和6了,看你怎么摘?)

他飞快地擦掉6,亮出学具卡片6:“看,倒过来就是9,9比6大!”

最后剩一个2了,我说:“我也想摘一个,我要把这个比6小的摘掉。”学生笑嘻嘻地看我摘完,高兴地说:“没了。”

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兴趣,有好奇心,心理自由,心灵开放。也就是说教学应该建立在尊重和依靠学生的基础之上,不管学生有多小。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才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燃起!这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为课堂情境的创设创造了物质环境,同时他们也成为情境本身。他们在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创造的惊喜。这里,有教师式的学生,也有学生式的老师,大家“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尽管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不是纯数学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他们虽然没有思考数学,却在数学地思考。所以,为此花一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儿童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童心是有待挖掘的重要的教学资源。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需要也很值得我们反复体察,细细品味。不断地读,就会不断地发现童心里深不见底的一面,也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感悟。本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摘”画在黑板上的苹果,找比6大的苹果时的那种无拘无束,让我在笑过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怎样使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自然地进入教学过程,完成知识建构的任务,让知识“活”起来?如何走进童心,给他们更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使他们能数学地思考,有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也许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永久的话题。

六、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份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我们可以从下列附件中了解其基本特点。

附: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的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学术性研究论文,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为规范学位论文撰写,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本校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规格及字体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使用标准简化汉字,排版采取紧凑格式,不允许留有大量空白。正文采用小4号宋体(参考文献为5号宋体),纸张为A4(2l×29.7cm)标准格式,双面复印。

2.论文顺序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含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含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从正文到最后,每一页的最上方有页眉。页眉用5号宋体,居中排列。页眉以各章节名称(起始章节起)与“XX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或”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字样标示,奇数页页眉为章节名,偶数页页眉为“XX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或“XX硕士学位论文”。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为“外侧”。

3.论文规范

(1)封面

论文封面采用全校统一格式,博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绿色,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为蓝色,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为黄色,专业学位研究生(含两课教师、中职教师)学位论文封面为灰色。

论文封面必须填写分类号,分类号可在图书馆查阅获得。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属保密论文,须在封面上方规定栏内注明相应的密级(可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三类),并向研究生院提交经本人、导师及学院(系、部、中心)主管院长签字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申请保密备案表”。“备案表”可由研究生院主页上直接下载。申请保密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由学院负责保管,解密后交至研究生院再行转呈校钱学森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等有关单位存档。论文题目应是既能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目。论文题目不能超过35个汉字。

学科专业的填写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则填一级学科。

(2)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由题头、摘要正文、关键词、论文类型等部分组成。题头在首页的左上方,包括论文题目、学科专业、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正文1000字左右,一般包括: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结果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这是本摘要的中心内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关键词的选取要简明扼要,切忌罗列过多。

论文类型包括:a.理论研究b.应用基础c.应用研究d.研究报告e.软件开发f.设计报告g.案例分析h.调研报告i.其他。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和格式必须一致。中文“摘要”的英文译名统一为“Abstract”。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处不要求学位申请者及指导教师签字。

(4)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可以帮助读者查阅所希望了解的内容。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直至全文结束。

(5)主要符号表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论文中主要符号应全部采用法定单位,特别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6)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工科一般可包括:前言、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测试方式、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及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须详细阐述创新点或新见解)、结论。文科一般可包括:前言、论证部分(包括理论推理和实证分析)、讨论与结论。

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3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不少于5万字。语句要精练通顺,条理清楚,文字、图表清晰整齐。

前言部分主要论述论文的立项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等。结论部分着重总结出论文的创新点或新见解及研究展望。

论文中的插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述所用一致;图序与图名应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论文中的表格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题应置于表的上方。

论文中的公式编号应用括号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图、表中的字体以5号字为准。如排列过密,用5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5号字,但不得小于7号字。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6磅的行间距。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或连续)编号。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正文层次要清楚,标题要简明扼要。

第一章××××(居中书写)

1.1××××1.1.1××××

1.2××××1.2.1××××

(7)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和帮助的人士和单位。致谢言语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8)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列出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列出,未引用的文献不得出现。参考文献序号按所引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引用文献应在论文中的引用处加注文献序号,并加注方括弧。

参考文献按如下格式列出:

学术著作: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初版不写).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术期刊:

[序号]著者.篇名.刊名[J](外文刊名可按标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集:

[序号]著者.篇名.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题名[R].报告题名,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予年.

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纸文献: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电子文献: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

(9)附录

以下内容可置于附录之内:

①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

②以方便他人阅读所需要的辅助性教学工具或表格;

③重复性数据和图表;

④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

⑤调查问卷等。

(10)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①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主要学术论文及专著,列出格式与本规范中(8)参考文献部分格式相同。

②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主要科研获奖,列出格式为:

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名称及等级,发奖机构,获奖时间,获奖人(排名情况)。

③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专利,列出格式为:

专利名称,专利号,专利国别,授权时间,持专利人(排名情况)。

④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其他成果。

(1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制作完毕后,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均须签署“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标准文本如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一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XX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 月 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西安交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4.本规范自200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原《XX大学学位论文规范》停止执行。

研究生院  

2005年8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