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象灾害风险分区

气象灾害风险分区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干旱灾害致灾因子主要考虑气象上的干旱概率,选取宁波市气象干旱出现概率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其中,象山和北仑部分地区为大风灾害高风险区;西部山区人口和GDP密集度小,大部分地区大风灾害风险较低。雷电灾害风险是指雷击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
气象灾害风险分区_宁波市气象灾害防

二、气象灾害风险分区

根据上述风险区划原则和方法,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个方面确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分别对第四章所述气象灾种进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一)台风

台风灾害致灾因子主要指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的强度、频率和影响范围等,这是台风灾害产生的先决条件和原动力,选取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台风孕灾环境主要指台风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地形起伏状况、河网分布等,这些自然条件与台风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或减弱台风致灾因子及衍生灾害,直接影响灾情;选取DEM倒数和道路面积、坡度和河网面积为台风孕灾环境影响因子,权重分别为0.22、0.15、0.33和0.3。台风灾害承灾体主要包括台风影响地区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农业、水利、交通、通信等生命线系统,它们的数量与质量组合是台风成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或地势低洼地区、沿海港区一带受台风影响,经济损失相对较重;选取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台风脆弱性为台风灾害承灾体影响因子,权重分别为0.255、0.319和0.426。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45、0.3和 0.25。

由于宁波市孕灾环境复杂,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密度、农业布局等具有一定差异,同时台风暴雨与台风大风也具有局地性,综合考虑影响宁波市的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潜在易损性,得到宁波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2)。其中,象山、宁海、奉化、北仑沿海沿江地区为台风高风险区,鄞州、余姚中部、慈溪风险也较高,镇海、老三区台风灾害风险相对较低。

(二)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主要是指暴雨的强度、频率和影响范围等,选取宁波市除台风外的年平均暴雨日数(天/年)为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主要是指如地形起伏状况、河网密度等,选取DEM倒数、坡度倒数和道路面积、河网面积为暴雨洪涝灾害孕灾环境影响因子,权重分别为0.22、0.2、0.33和0.25。承灾体的易损性主要考虑人口密度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选取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暴雨洪涝脆弱性为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影响因子,权重分别为0.4、0.2和0.4。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5、0.25和 0.25。

图5.2 宁波市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综合以上要素,得出宁波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3)。其中,老三区、北仑以及镇海部分地区为灾害高风险区;鄞州、余姚和慈溪风险也较高;山区大部分地区人口和GDP密集度小,风险较低。

(三)干旱

干旱灾害致灾因子主要考虑气象上的干旱概率,选取宁波市气象干旱出现概率为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将河网密度、地势高度作为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标,选取河网面积倒数和DEM、道路面积、坡度为干旱灾害孕灾环境影响因子,权重分别为0.25、0.05、0.25和0.45。干旱灾害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干旱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2、0.2和0.6。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5、0.3 和 0.2。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4)。其中,象山由于地处半岛、河网稀疏,为干旱高风险区;老三区、鄞州和奉化地区,干旱风险较低。

图5.3 宁波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图5.4 宁波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四)大风

大风灾害致灾因子选取年平均大风日数。大风灾害孕灾环境选取坡度倒数和DEM、道路面积、河网面积,权重分别为0.5、0.2、0.1和0.2。大风灾害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大风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25、0.15和0.6。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4、0.2和 0.4。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5)。其中,象山和北仑部分地区为大风灾害高风险区;西部山区人口和GDP密集度小,大部分地区大风灾害风险较低。

(五)低温雨雪冰冻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区划主要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三个方面,选取年均-3℃以下天数和最大积雪深度为致灾因子危险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孕灾环境选取DEM、道路面积、坡度和河网面积,权重分别为0.6、0.2、0.1和0.1。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低温雨雪冰冻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255、0.319和0.426。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5、0.3和 0.2。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6)。可以看出,宁海、奉化、鄞州的西部和余姚南部为高风险区;镇海和北仑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

图5.5 宁波市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图5.6 宁波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六)高温

高温风险区划主要选取地形地貌、高温天数、人口经济等作为评价因子。致灾因子选取日最高气温超过35 ℃的年平均日数(天/年)。高温灾害孕灾环境选取DEM倒数、河网面积倒数、道路面积和坡度,权重分别为0.55、0.2、0.1和0.15。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高温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255、0.319和0.426。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45、0.25和 0.3。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7)。其中,受海陆风、植被覆盖率、高度和湖泊水体影响,沿海、山区为高温灾害的低风险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老三区、鄞州中心区、余姚和慈溪城区为高温灾害的高风险区。

(七)雷电

雷电由于其成灾迅速、影响范围大、致灾方式多样,给预报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雷电灾害风险是指雷击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雷电危险性主要考虑地闪发生的频次。雷电灾害孕灾环境选取DEM、道路面积、坡度和河网面积,权重分别为0.4、0.2、0.1和0.3。雷电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雷电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32、0.24和0.44。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5、0.05和 0.45。

图5.7 宁波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8)。雷电发生频率高、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老三区、鄞州、慈溪和余姚城区的雷电灾害风险较高。

(八)冰雹

冰雹灾害危险性主要考虑冰雹灾害发生的历史频率分布情况。冰雹灾害孕灾环境选取坡度倒数、DEM、道路面积和河网面积,权重分别为0.45、0.25、0.2和0.1。冰雹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冰雹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32、0.25和0.43。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35、0.29和 0.36。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9)。其中,象山南部和余姚北部地区冰雹灾害的风险较低。

(九)大雾

大雾灾害危险性主要考虑大雾灾害发生的年平均天数。大雾灾害孕灾环境选取DEM、道路面积、坡度和河网面积,权重分别为0.4、0.35、0.1和0.15。大雾灾害承灾体易损性选择地均GDP、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对于大雾脆弱性等因子,权重分别为0.255、0.319和0.426。此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权重分别为0.6、0.1和 0.3。

对以上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宁波市大雾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10)。其中,市区和周边地区由于路网较为密集,大雾灾害风险较高;奉化和宁海山区大雾灾害风险较低。

图5.8 宁波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图5.9 宁波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根据各气象灾害对宁波市造成的损失确定权值,其中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低温雨雪冰冻、高温、雷电、冰雹和大雾的权重值分别为0.75、0.1、0.05、0.01、0.05、0.01、0.005、0.02和0.005。将各灾种的风险指数进行叠加后计算综合风险指数,得到宁波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图5.11)。其中,象山、宁海和北仑综合风险指数较高;奉化、老三区和慈溪、余姚、鄞州部分地区次之;镇海综合风险指数较低。

图5.10 宁波市大雾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图5.11 宁波市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等级地区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