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理想国”到“乌托邦”

从“理想国”到“乌托邦”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柏拉图是“理想国”是古代乌托邦,那么,托马斯·莫尔则直截了当地称自己的理想为乌托邦。莫尔所设想的“乌托邦”是一个新月形的岛国,是由一个名叫乌托普的征服者在获得该岛之后命名的。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然而,乌托邦也有犯罪分子,国家把因罪被判处死刑的人贬为奴隶。[4]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六章第一节的辅助教学,亦可用作第三章第一节的参考。

案例一 从“理想国”到“乌托邦

【案例呈现】

人类对于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古已有之。在西方,一般认为,柏拉图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描述和论证了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家。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从其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出发,提出了他的“理想国”的设想,并企图付诸实践。

在《理想国》这篇著名的对话中,柏拉图描述并设计了一个等级森严而又和谐合理的理想国制度。在“理想国”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财产,乃至没有家庭。为了保持种族优良,男女婚姻由统治者统一决定,取消家庭生活,吃公共食堂,住公共房子。小孩一生下来便脱离父母的怀抱,交由国育幼院抚养。经过由低到高的教育培训和淘汰,理想国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治国的贤哲,他们必须通晓治国的原则和方略;第二等级是卫国的武士或军人;第三等级是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他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组成,与此相对应的就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品德。为了证明社会等级划分的重要性,柏拉图精心虚构出“神创论”的观点,认为第一等级的人是神用金子创造的,因而先天具有统治的智慧,第二等级的人是神用银子创造的,因而天生具有勇敢的美德,第三等级的人是神用铜铁创造的,因而以节制情欲为美德。第一等级的职责是管理国家,第二等级的职责是抗敌御国,第三等级的职责是生产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它们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和谐一致”,这样的国家就是一个合乎正义的理想国家。

柏拉图特别强调,建立“理想国”的关键是要由哲学家来当国王,实行哲学与政治的结合。他说:“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王,或者是那些现今号称君主的人象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和智慧于一身,让现在的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才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1]

在柏拉图去世1800多年之后,一个叫托马斯·莫尔的年轻外交官写了一本书名为《乌托邦》的书。如果说柏拉图是“理想国”是古代乌托邦,那么,托马斯·莫尔则直截了当地称自己的理想为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是16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1516年莫尔出版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一书,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前提。

莫尔所设想的“乌托邦”是一个新月形的岛国,是由一个名叫乌托普的征服者在获得该岛之后命名的。乌托普使岛上粗野的居民变成了有文化、有教养的居民。岛上有54个宏伟壮丽的城市。城市建筑整洁、美丽,都是一式的三层楼房,砖石结构,而且都有花园。居民住房每隔10年抽签调换一次。农村里有适宜的住房,配有各种农具。全部土地都是公有财产,所有的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国家可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劳动力。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全体民众都要轮换参加两年农业劳动,然后再回到城镇从事手工业。这样,城市手工业者同时又是农民。凡家庭所生产的产品一律交给国家,再由国家按照公民的需要进行分配。

国家的政治制度建立在公民意愿的基础之上。全体官员一概由公民选举产生;下级官员由家长选举产生,高级官员由下级官员选举产生。国家的主要政治机构——元老院是由每个城市每年选派的三个代表组成,他们的任期为一年。与元老院并存的还有民众大会,它们共同决定公众事务

全体公民不分男女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既包括书本学习,也包括实际工作。每个公民除每天工作6小时之外,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娱乐活动。总之,整个“乌托邦”就好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成员道德高尚,他们向往精神的快乐,不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然而,乌托邦也有犯罪分子,国家把因罪被判处死刑的人贬为奴隶。

【案例讨论】

1.如何看待中西古代思想家对于理想社会的构建?

2.空想社会主义者陷入空想的历史根源和理论根源是什么?

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哪些地方表明其“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

【案例点评】

从整体上说,社会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是其思想源头却可以上溯至古代。只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奴役、压迫、剥削、贫穷、罪恶等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人们就会产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憧憬。从孔子的“大同世界”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孟子的“王道乐土”到早期基督教的“千年王国”,都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前史时期人们对于一个无私有财产、无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企盼。对于古代的这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考茨基有一恰当的评价。他认为,“他们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而是最广义的消费的共产主义,即消费共产主义。”[2]这就是古代共产主义与近代共产主义的本质区别。

从16世纪开始,西方进入近代资本主义阶段。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有正义感的思想家起而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提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这些近代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代表有16~17世纪的托马斯·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温斯坦莱,18世纪的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19世纪前半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对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评述。他认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发展程度不同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表现,“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3]但是,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但是他们的王国和启蒙学者的王国是有天壤之别的……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至于天才人物是在现在出现,真理正是在现在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纯粹是一种侥幸的偶然现象。这种天才人物在500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500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4]

【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六章第一节的辅助教学,亦可用作第三章第一节的参考。

2.本案例可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参考。

(作者:左亚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