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破坏(人与自然)

生态破坏(人与自然)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贪婪的举措,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有记载的环境公害事件,例如英国伦敦1873年、1880年和1891年发生的烟雾污染事件,死亡1500多人;1893年日本足尾铜矿大约持续50年的污染,造成大片农田荒芜和森林毁坏,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一、环境问题频发:生态破坏(人与自然)

荷兰学者舒尔曼认为:“一旦技术被置入自然之中,技术就生产出一个‘人为’的世界。‘他毁灭、破坏或压制自然世界’。”[25]技术发展对自然造成的后果和人类的未来生存密切相关。德国技术和生态哲学家汉斯·萨克塞(Hans Sachsse)认为,早期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非常明显,而缺点却很少被人重视。但随着技术发展的加速,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急速增长。技术发展的复杂性使人们难以具有通观全局的能力,认清它对人生活在其中的生态网络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见到它可能造成的长远危险的后果。“在社会劳动进程中我们得知人在生态关联网中遇到了严格的控制,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作为主人面对这一发展,我们自己也是整体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成为进化的帮手,可以影响其方向,但是自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摆布的物体,而是我们得适应自然,以便使自然根据其规律按照我们的意愿起作用,在这里我们不仅是行动者,而且也是这种作用所涉及的对象。”[26]

20世纪初以来,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人类对技术的负面影响显得无能为力。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和后代能否存在的问题;技术的强力索取致使生态系统的崩溃,必然殃及作为生态系统一员的人类。而这一切,都是人类在短时间之内无力解决,甚至看不到改善和缓解的希望。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对于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但不论这种独立性如何发展,人没有自然界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因此,这种关系以一种感性的形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明属人的存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了自然界,或则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了属人的存在。因而,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27]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应保护自然的系统性和在自然界自身承受能力的限度内活动。但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物质的生产与消费不断刺激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疯狂追求,必然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导致诸多环境问题。1989年12月22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228号)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谓环境污染,是指因人为的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而所谓环境破坏,则是指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致使环境效能受到破坏或降低,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物种资源的破坏、自然景观的破坏、风景名胜地和文化遗迹地的破坏等。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类现行生存方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剧,致使环境危机具有全球化特征,环境危机超出国别的范畴成为具有世界性的问题。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因为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使人类能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物。一般来说,以往环境危机影响的范围,危害的对象或产生的后果,主要集中于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态环境里,呈现出局部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不大。而当前环境危机则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其影响范围不但集中于人类居住的地球陆地表面和低层大气空间,而且涉及高空、海洋。当前环境危机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而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土壤侵蚀、城市拥挤等诸多领域,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只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

一些科学家认为,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达到地球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其表现为环境污染加剧,它既包括由于各种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对大气、水体、土壤、植物的污染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也包括一些本身并非直接有毒,如CFC、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它们的存在会对全球气候及环境造成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严重全球性环境危机;其还表现为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它既包括生物类和非生物性的资源破坏,也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还包括各种化石燃料及矿物的耗损;其也表现为其他一些人类尚未发现的环境危机。

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有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因素,有教育体制因素,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科学技术的滥用和盲目应用。科技至上主义者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过分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需求,导致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

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贪婪的举措,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有记载的环境公害事件,例如英国伦敦1873年、1880年和1891年发生的烟雾污染事件,死亡1500多人;1893年日本足尾铜矿大约持续50年的污染,造成大片农田荒芜和森林毁坏,几十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更为严重的是在20世纪,美国30年代开始的沙尘暴、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日本的大气污染引起的哮喘病事件、米糠油中毒事件,等等;70年代到80年代有核污染、油污染等公害事件。众所周知,原子弹、导弹的试验,核反应堆的使用及其事故,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的核污染事件,造成31人当场死亡,273人受到放射性伤害,13万居民紧急疏散。据乌克兰估计,这场灾难的强度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00倍。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埃随风飘散,使欧洲许多国家受害,估计受害人数不少于30万人。跟踪调查表明,此后十多年,又有5000多人因受核辐射患病死亡,其中60%是受害者因无法忍受核辐射的痛苦而自杀的。另外,还有3万多人落下了终身的残疾。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核辐射危机,使这种梦魇再一次出现。可见,当前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特征真可谓触目惊心。所有这些都是人类的不当行为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被转嫁给人类,给数以万计的人造成死伤或病痛,社会财富损失巨大,而且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自毁家园,更多的严重后果无法估计。

在我国,环境问题也是相当严峻。以上所述的各类环境问题在我国都有突出体现。比较突出的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太湖污染事件: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究其原因,主要是太湖中蓝藻暴发导致水质恶化,引发无锡自来水大范围发臭。为了治理此次污染,自来水公司每天耗费六万多元除臭,并结合“引江济太”工程稀释污染。

如果说太湖污染是工业污水导致的突然暴发,而滇池污染则是人类在处理人与环境关系上不当长期积累的结果。“史料记载,围海造田从1969年底开工,每天至少有10万人在往滇池里倾倒石头和泥土,经过筑堤、排水、填土造田三大‘战役’,历时8个月,滇池柳堤的水很快就不见了,昆明八景之一的‘坝桥烟柳’变成了乌黑的腐殖土。最终,围湖造田面积3万亩。”[28]这一成果并没给人们人定胜天的理想带来预想的喜悦,却为滇池生态环境恶化埋下了祸根。目前滇池污染治理是一项重要工程,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污染问题。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一直以来,将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很多方面忽视了人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工业社会是以技术为手段从自然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为目的,使生产集中化、大型化、批量化和标准化。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自动化阶段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人们的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表现在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工业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29]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劳动强度逐渐降低,但是个人技能、人的主体地位在弱化,工业社会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困境越来越加剧。工业社会技术观追求技术至上主义,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把自己作为自然的征服者,力图让自然按人的意志存在。这也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加速自然界物质消耗的基本原因。在技术至上主义技术观支配下,“劳动”本身出现了反人性化的趋向,表现为单一性、重复性,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是机器的操作者,一旦机器运转起来他们又变成机器的附庸,听从机器的安排。同时,工业社会注重的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生产,资本占有者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和超额利润,竭力追求以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持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的社会需求在工业社会空前提高,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加速,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成为至尊。资本的无限扩张,要求开发更多的资源,消耗更多的能源,由此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枯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