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累积性与消耗性

累积性与消耗性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文化是消耗性的文化;人文文化是累积性的文化。因此,科技文化是消耗性的文化,是以对物质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工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形式。物质文化是以消耗为目的的,是不易保存的文化。物质文化由于其消耗性很难流传下来,在人类历史上物质文化被毁灭性破坏而不可再恢复的现象和例子比比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

一、文化的形态差异:累积性与消耗性

文化本身具有物质精神二重性。物质文化也好、精神文化也好都具有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内在统一性。科技文化是消耗性的文化;人文文化是累积性的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存在区别:精神文化带来累积性。为满足社会物质需要,国民财富必须增长,因此通常公认物质文化是作为上层建筑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是,这不降低作为人类历史进步基本因素的精神文化在个性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财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消耗而长久不能再生。像科学、艺术等精神财富却可以代代传承,因此精神文化可以独立地演化。对于自我发展没有限度。而对于物质文化增长存在限度。”[37]

物质生产是一种物化活动,主体能动性在物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但物质文化注重的是物化的手段和物化结果。因此,科技文化是消耗性的文化,是以对物质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工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形式。物质文化是以消耗为目的的,是不易保存的文化。物质文化由于其消耗性很难流传下来,在人类历史上物质文化被毁灭性破坏而不可再恢复的现象和例子比比皆是。

精神生产作为主体性活动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但精神生产并非纯粹的意识活动,精神生产需要借助物质载体和物质资料进行。当然,这其中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是客观物质形式而是精神意义本身。人文文化是人的智慧对人性关注而积累的精神文化形态,人文文化分物质部分与非物质部分,物质部分是以通过物质的载体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目的。

人文文化中一部分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其流传完全靠口耳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很大因素在于这些文化在今天市场经济求利的原则下,没利可图,必然被边缘化和冷落。另外,人文文化中非物质文化大部分是具有个性化的地方知识,很难编码化(编码知识将在下文重点探讨),而且具有较强的个人依附性,这也是传承困难的重要因素。“通常,以科技理性见长的文化自然有对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人文文化一统天下的传统则不会自发地生产出这种需要,所以后者在面临现代化时不可避免地有文化转型的任务。”[38]而人文文化本身重在追求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本身远离市场。“文化的主体是发展文化的人,人可以因不同的生活条件创造不同的文化。由于各种因素,人可以主动地或被动地学习、接受或吸收其他的文化,正如人可以学习、接受和吸收另一种语言一样,因之,一个文化可以传承,也可以流传,可以被动地被挖掘,也可以主动地去发扬。一个文化能不能成为一个人类普遍的文化乃在于它的优良品质、实用程度、提供非宰制人的自由与促进生产的能力。”[39]

消耗性文化的过度消耗与累积性文化的缺乏累积,这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异化。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利益和利润的追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