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财观形成的依据

德财观形成的依据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德财观之所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景,并绵延中国历史二千多年,自然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与中国的传统经济及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因而,它侧重的是伦理角色中所承担的义务,而不是权利。这种状况反映在价值观上只能是家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整体主义,也即形成以维护整体利益为主体的群体本位意识。

任何意识的产生,都必然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德财观之所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景,并绵延中国历史二千多年,自然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与中国的传统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首先,从中华文明的起源来看: 中华文明成长于辽阔的空间、适宜的气候、丰实的物产和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之中,它无需同外界进行频繁的交换和经常的往来,便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因而,在生产方式上形成了封闭单一型的经济结构。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结构,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节主要不是靠法律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而是靠血缘及血缘基础上的伦理法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严格遵守家庭尊卑长幼秩序的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相对稳定。而基于家庭基础上的伦理原则,要求人们尊敬父权,重视家庭整体利益,轻视甚至忽视个人私利,这就是家庭关系中“义”的表现。由家庭关系推及社会,就要人们由尊重父权而代之为尊重君权,由尊重家庭利益而代之为尊重国家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全社会整体利益。因而,它侧重的是伦理角色中所承担的义务,而不是权利。这就必然导致中华民族在最初对待义利、德财关系上,注重义与德,轻视利与财,以减轻甚至消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调节来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有机联系,进而使中华民族在静态、封闭的大陆文明中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秩序。

其次,从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看: 中国社会长期是封建宗法等级社会,这种社会政治结构,一方面表现为宗族的整体利益高于每一宗族成员的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主权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又不能不强调宗族的亲善。这种状况反映在价值观上只能是家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整体主义,也即形成以维护整体利益为主体的群体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时时强调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鼓励个人权利和价值的实现。这种意识被表述为社会的“公义”。

再次,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看: 我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本质上是农民经济。广大农民过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关心的是产品如何能自我满足。而由于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所拥有的生产资料 (土地) 就能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左邻右舍之间、亲戚朋友之间,没有过多的剩余产品进行交换,没有更多物质利益上的往来,也很少利益上的纠纷,也就没有制定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的必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的情谊和道义上的支持,由此养成中国人崇尚道义、邻里互助、扶危济困的美德,因而,极易看重义与德的价值,而忽视物质利益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