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归纳法的制定和意义

归纳法的制定和意义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换言之,归纳法就是他的认识理论的具体的运用和体现,或称经验归纳法。实际上,他之研究和阐述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理论,就是为建立新的认识方法;可以说,这是他的哲学的真正的论题。可见,培根的归纳法乃是在反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建立起来的。具体地说来,培根的归纳法包括下述诸步骤或环节:第一步,收集充足的经验材料。

第四节 归纳法的制定和意义

培根在认识论上的特点和功绩还在于直接制定了一种新的认识方法即归纳法。他是在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制定归纳法的。换言之,归纳法就是他的认识理论的具体的运用和体现,或称经验归纳法。

培根极其重视认识方法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他之研究和阐述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理论,就是为建立新的认识方法;可以说,这是他的哲学的真正的论题。培根曾说,“赤手做工,不能产生多大效果;理解力如听其自理,也是一样。事功是要靠工具和助力来做出的,这对于理解力和对于手是同样的需要”。(73)在他看来,人类的认识对象——感性自然,不论是其性质或现象,都是复杂的和不规则的;人类的认识主体,不论是其感官或理性,又各有自身的局限。因此,人类的理智必须借助于“心灵的工具”作为指导,才能对自然有深入的认识,使科学获得顺利的发展。理智若没有正确的方法的指导,如黑夜行走,缺少烛光,大海航行,缺少罗盘一样,将收效甚微。他还举例说明过,“瘸子”走着正确的路途,亦可以比走在错路上的“善跑者”先达到终点。鉴于这种认识,他把制定科学的认识方法看作事关人类复兴科学和掌握对自然的统治权的崇高事业。如马克思所说,培根和笛卡尔都“认为生产形式的改变和人对自然的实际统治,是思维方法改变的结果”(74)

培根认为,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科学认识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科学的认识方法。他明确地说过,现有的逻辑只是论辩的艺术,而不是认识自然事物的方法;“不能帮助我们找出新科学”。他指责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偏重演绎,把三段论式的论证看作构成知识的重要条件;认为“三段论并不能用于科学的第一原理”(75)。因为它所藉以组成的概念是混乱的以及是过于草率地从事实中抽出来的,从而使它往往流于空泛的形式。它“与其说是帮助追求真理,毋宁说是帮助把建筑在流行概念上面的许多错误固定下来并巩固起来”;“是只就命题迫人同意,而不抓住事物本身”(76)。他强调,它对一切科学来说“害多于益”,“至于我,则竭力排斥三段论法”;并试图建立真正的科学方法——经验归纳法。他声称,“我们的惟一希望乃在一个真正的归纳法”;若非藉归纳法,理智是没有资格去作判断的;“以真正的归纳法来形成概念和公理,这无疑乃是排除和肃清假象的对症良药”(77)。可见,培根的归纳法乃是在反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中建立起来的。他的主要著作题名为《新工具》,其意就在表明,它在研究的起点、解证的秩序和著述的目的等方面与阻碍科学发展的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根本相对立,体现了逻辑的“新”方向。

按照培根的观点,人们的认识从对外物的感觉经验起始,并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过程。那么,人们应如何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发现现象的原因,认识事物的“形式”呢?这也就是他的归纳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培根的归纳法是“指导人们怎样从经验来抽出和形成原理”的方法,也就是从感觉和特殊事物中把原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上升,达到最普遍的原理的方法。具体地说来,培根的归纳法包括下述诸步骤或环节:

第一步,收集充足的经验材料。在培根那里,这种经验材料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实验”而收集起来的。他强调,在实行归纳法的开始,要准备一部“充足的、完善的”自然和实验的历史。这一步是全部工作的基础。

第二步,整理所收集起的经验材料,把它们列举在不同的例证表里。首先确定一种所要研究的性质,如“热”;并把收集到的具有该性质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肯定的例证”列在一起,构成“热物体的一览表”。培根一共列举了28种具有热性质的例证,如阳光、火焰、滚水和磨擦过的物体等等。这种由许多具有同一性质的例证构成的表,他叫做“本质和具有表”,或“肯定表”。继而把收集到的缺乏该性质的类似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否定的例证”列在一起,构成“冷物体的一览表”。培根一共列举了23种不具有热性质的例证,如月光、磷火等等。这种由否定的例证构成的表,他叫做“相似情形下的缺乏表”或“否定表”。最后还要把收集到的具有在不同状况下程度不同的同一性质的例证列在一起,构成“热度不定的物体的一览表”。培根一共列举了41种这类例证,如移动置于阳光下凸透镜的位置,受它照射的同一物体的温度比较起来就有差异等等。由这类例证构成的表,他称之为“程度表”或“比较表”。简言之,培根认为,在收集大量的经验材料之后,应把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整理为上述三种例证表。这就是所谓的“三表法”。“三表法”表明,培根没有一般地简单地列举经验材料,而是主张对所收集到的经验材料作全面的考察,以便选择有本质意义的例证即“优先权的例证”。他还指出,“三表法”不就是归纳法,它只是整个归纳法中的一个步骤;并且这一步骤也不是根本的,它只是为下一步骤进行“真正的归纳”提供准备。

第三步,对三表中所列举的例证进行“适当的拒绝和排斥”。培根认为,“这三个表的功能和职司,我称为向理智提供例证。在提供了例证之后,归纳本身便要开始工作”(78),即就可以排斥、剔除无关的、非本质的性质。这些性质是在有给定的性质的例证中找不到的,或者在给定的性质不存在的例证中找到的,或者是在这些例证中给定的性质减少而它们增加,或给定的性质增加而它们减少的。例如,因为有滚热的水和空气,也有金属和别的固体只受热而不至于着火或烧红,因此就不能把火焰和光亮等看作热的原因,就可以把火焰和光亮等从热的形式中排除出去。这即是所谓“排斥法”。它依据的是这样的原则:“任何相反的例证都可以推翻关于形式的任何假设。”在他看来,这一步是整个归纳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真正归纳的首要工作(就形式的发现来说)乃是在于拒绝或排斥这样一些性质。”他还表达了这样的辩证见解:“人只能从否定的东西出发,最后在穷尽了排斥之后,才能达到肯定的东西”(79)

第四步,对留下来的包含所要考察性质的例证作归纳,引出关于形式的肯定的结论。培根说“在拒绝和排斥的工作适当完成之后,一切轻浮的意见便烟消云散,而最后余留下来的便是一个肯定的、坚固的、真实的和定义明确的形式”(80)。例如,他列举了27种包含有热性质的“优先权的例证”,如运动着的滚水,移动凸透镜使物体燃烧的运动和运动的火焰等等。从这些留下来的例证中,他发现运动在该物体每一例证中都可以找到并且没有任何相反的例证存在,即热总与运动有关,便归纳出运动是物体具有热性质的原因的结论,认为热的本质、形式就是运动。“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的而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较小分子之上的运动。”(81)在培根看来,确定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把握事物的形式,才是逐渐排斥过程的终极归宿;这是在否定性的排斥过程之后“不可避免”地要达到的肯定性的结论。值得提出的是,他有时把关于热的形式的结论称为“第一次收获”,主张“发明底艺术是跟着各种发明一同进步的”。这说明,他并没有把所作出的肯定性的结论完全看作最终的结论。不过,就一定的程序来说,至此,他的归纳过程就算结束了。

以上即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所包含的诸步骤和环节。总之,新归纳法的内容和实质乃在于以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用三表法整理经验材料,并进一步作拒绝和排斥的工作,最后得出关于事物形式的肯定性的结论。换句话说,在培根那里,“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排斥和归纳是这一理性方法的重要条件;促使事物的形式的发现则是这一理性方法的目的。可见,培根的归纳法在一定意义上是符合人的认识从自然事物出发,经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和要求的。

培根归纳法的制定乃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联。在那个时代,科学是实验科学,自然科学家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活动中主要是使用经验观察和实验以及分析的方法。培根从哲学上把这种自然科学方法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便制定了经验归纳法。新归纳法不同于通常流行的简单枚举法。培根说“那种以简单的枚举来进行的归纳法是幼稚的”(82),它的论断只建立在少数的手边的事实上面,而无任何的理性加工整理;它的结论是不稳定的,只要遇上一个相反的例证便会遭到危险;因而它是无法使我们获得关于事物形式的肯定性结论的。新归纳法更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式。它所引用的概念“是从事实中得出的”。“我们还不要把这种归纳法仅仅用于发现原理,也要把它用于形成概念。正是这种归纳法才是我们的主要希望之所寄托”(83);而归纳推理就要以这健全的概念为基础。它不是从最普遍最抽象的原理出发去证实个别判断。“我的逻辑对理解力的教导,宗旨不在使它以心灵的纤弱卷须去攫握一些抽象概念(像普通的逻辑那样)”(84);而是强调从个别判断出发,经过中间原理,到最高的原理。惟有经过“真正的、坚实的和富有活力的”中间原理,最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最普遍的原理,才能形成事物的第一原则,为进一步推论提供大前提。基于这样的区别,可以说,培根的归纳法结束了当时经院哲学形式主义繁琐方法在方法论上的统治,在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展现了新的一页,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当时,许多自然科学家在自己的富有成果的科学活动中,如热学中波义耳定律的发现,牛顿提出引力说和光的微粒说等,都运用了归纳法,体现了培根的基本精神。这一切表明,培根以振奋人心的热情系统阐述归纳学说,大力宣扬归纳推理的作用,堪称近代归纳法的奠基者。后来19世纪穆勒的归纳法也就是以培根的归纳法为基础,对它加以展开和条理化而形成的。

毋庸置疑,培根的归纳法是有弱点的。我们看到,它反对凭借少数事实和观察仓促作出结论,却要求收集齐全的例证,在穷尽一切经验材料之后进行归纳工作。这显然难以达到,无异于否认对感性材料的理性加工活动。它本身虽包含着理性的抽象和推论,但如前所述,其所达到的并非都是事物的真正本质,往往是事物的纯粹外部特征方面。这些都表明,培根是在经验主义的框子里谈论归纳法的。不仅如此,他还具有夸大归纳法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倾向。如他提出,“在研究事物的本质时,无论大小命题,通体都要用归纳法”,它对自然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等领域,统统都适用。如他强调,归纳法扶助感官,接近自然,最后推出的是坚固的真实的和定义明确的形式,其结论是必然可靠的。在这里应当说明,培根在其著作中并不完全否认演绎法。如他说过,“我对于解释自然的指导含有两个类别的分部:一部是指导人们怎样从经验来抽出和形成原理;另一部是指导人们怎样从原理又来演出和推出新的实验”(85);“我们的这条路不是一道平线,而是有升有降的,首先上升到原理,然后降落到事功”(86)。但他终究不甚懂得归纳推理因其所由以出发的经验总是未完成的,本质上属尚成疑问的推理,其结论只具或然性,因而在复杂的认识中尚需同演绎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致使他视归纳法为解释自然的“真正钥匙”,而忽视了对演绎法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培根在其自身的科学活动中,由于片面地依靠和运用归纳法,除了作出简单性质如热的形式是运动的结论外,也并没有获得更重要的成果。不过,从认识论上说,培根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制定和倡导科学所运用的归纳法,其功绩和意义是巨大的。

此外,培根归纳法的意义还在于,它的问世意味着西方哲学界思维方式的开始转变。在培根生活的时代,自然科学正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尚未对事物的变化过程、相互联系作系统的整理研究;而对单个的事物、现象主要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方法,即把自然界分割为各个不同的领域,把事物本身分解为一些有限数量的要素——简单性质,从中探求出事物的形式这样的方法进行的。鉴于复兴科学的使命,培根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引进到哲学上来就构成他的归纳法。归纳法大量的工作是分析的工作,借此从个别抽绎出一般。它使人习惯于把自然事物和现象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并逐渐成为哲学领域中有广泛影响的思维方式。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87)。培根的这种把对象分解为要素,抽象出其形式的方法在当时显然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像古希腊人把自然笼统地看作统一的整体,其中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在运动和发展着,用自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而是把事物的特性从整体,从总的联系和总的发展中抽绎出来个别地进行研究。毫无疑问,这种分析方法是遵循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并且在培根那里照例要比他的后继者们的形而上学要正确些,并不与综合方法完全相分离;把那种进一步将性质加以联合的工作视为多余(88)。但它毕竟割裂了个别与整体的联系,忽视了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灭,是一种具有片面性的思维方式。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乃以近代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在自然科学发展中是必经的和必要的,甚至是当时复兴科学的首要任务。因为不了解个别事物和现象,也就不可能弄清楚事物的总的联系和总的发展。这种要求分析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可以说乃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89);它使培根开始摆脱了古代的思维方式,成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始祖。这种分析方法在培根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也制约着培根哲学的趋势,即向霍布斯哲学的必然转化;他的后继者们把这种分析方法的狭隘性发展到极端,它才成为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