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地区法制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西部地区法制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法制文化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经之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加快与西部大开发相关的法制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西部大开发法制文化建设是整个国家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完善,首先有赖于国家整体法制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乐县人民检察院 张林 徐万佑

法制文化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经之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加快与西部大开发相关的法制文化的建设。要通过法制文化的建设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西部大开发工作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一、西部地区法制文化建设有其强有力的建设基础

首先,西部法制文化建设有着国家的体制基础作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西部地区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法制建设的体制基础。因此西部法制文化建设有着坚实的体制基础,这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西部广大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制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西部地区开发法制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政策基础。自从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以后,中央紧跟着紧锣密鼓的出台了一大批政策为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这些政策主要有:

(一)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一是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

(二)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一是要大力改善投资的软环境。深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积极引导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在西部地区新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的特产品收入,采取特殊的税收优惠措施。

(三)是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对西部地区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谁退耕、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林草所有权的政策。

(四)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和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鼓励发展优势产品出口、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

二、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应加快西部地区法制文化建设的步伐

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西部经济,在西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只有民族地方的经济,特别是西部的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中国才能真正富裕。

“开发欲成,法制先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抓好法制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只有强化和完善法制,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规范、有序、快速、高效的运行。目前,我们在区域,特别是西部地区开发和发展的法制工作方面还有不少空白,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还远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任重道远。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性,要努力把西部大开发纳入法制的轨道,用法制来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法制文化建设是整个国家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完善,首先有赖于国家整体法制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西部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为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还有西部各省、区、市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中央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适时制定、修改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西部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外国人有“不到中国西部就不懂得中国历史”的说法。在加快经济立法的同时,需要加强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坚持用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并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重视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和促进文物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这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一大优势和重要特色。

法律进了城乡人民千家万户,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人们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守法执法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也是西部大开发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现实生活中需要依法处理的事务会越来越多,需要通过法律解决的矛盾也日趋复杂、多样,客观上迫切需要公正有效的法律服务应当加快建设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效率比较高的法律服务体系,以满足经济与社会活动对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要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增加法律服务种类,提高法律服务水平。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的合格的专门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西部法制文化建设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发展起点的不同,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的欠缺,东西部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大的差距。同时经济的差距也导致了法制文化的差距,而法制文化和经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法制文化和经济文化共同向前发展。而引起中国地区经济和法制文化差异和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在国内经济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有地理位置论、政策倾斜论、体制差异论、人的素质差异论等。具体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与经济发展起点低是西部落后的基础因素和历史原因。西部复杂的地形条件,使这里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改变难度大。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必然导致经济活动的成本升高,从而限制各种市场要素的流入。此外,尽管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但一些重要的资源开采难度大,再加上国家价格政策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优势。

(二)市场失效和价格扭曲是东西部差距扩大的法律制度的原因。中国经济当前正处在由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但是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本身不具有公平分配,主动平衡生产力布局和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作用。我国地区间的生产力要素分布极不均衡,总体上是东高西低。此外,我国的价格体制至今没有完全理顺,除市场自身的利润驱动外,我国的原材料、农产品和能源的价格一直偏低,而工业品,尤其是轻工业产品、制造加工产品价格偏高。在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中,地区间的贸易活动就会出现以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利润通过价格差转移到以轻工业和制造加工业为主体的东部发达地区,这是一种隐形的地区补贴。

(三)改革政策的区域推进导致“政策失效”是东西部差距拉大的制度失衡因素。法治文化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法治动力和发展方向。如何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培育公民信仰法律和崇尚法治的意识,以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需要我们积极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尽管我们的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我们工作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提高。

四、针对在法制文化建设中产生的问题建议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我认为,没有民众广泛参与的西部开发不是真正的西部开发,不是彻底的西部开发,其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亦可预见。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西部民族地方开发的法制建设中,要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培养民众良好的法律意识:一方面是培养其“守法意识”,即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另一面试要培养和树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适应的一系列现代法意识,即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法律公平正义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民主自由人权意识,法治意识和契约意识等等。

(二)要注重融合,求得实效。法治文化建设要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注重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整合,着力构建“法治、民本、廉政、高效”的机关法治文化。注重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整合,着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文化环境。注重法治文化与企事业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构建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法治文化。注重法治文化与城乡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和群众思想文化建设,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要加大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应该在法制宣传工作中加大法治文化的含量,通过倡导和组织各种法治文化活动,使人们在参加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中,自觉地接受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治思想的熏陶,全方位的传播法治精神。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着力提高社会各方面人员依法维权、依法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担起开展法制文化宣传的责任和义务,大力开展司法和执法领域的依法治理,将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以及人民调解与法制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将群众“要说法”解决自身涉法问题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的过程,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性、针对性。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渗透力和感染力,促进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四)要加强法治文化基础建设。法律知识是法治文化的基础,也是公民法律素质的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普法活动紧密结合。围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创新载体,营造深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借助法治的强制力使守法变成公众的习惯,抛弃法律工具意识,认同法律所蕴涵的价值,让守法精神渐渐演变成对法律的信仰,成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提升全社会的法制化水平。一是规范和加强各类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如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等;二是注重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如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书画、图片展示及各类法治文艺创作演出团体,让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集中开展广场法律咨询、法治文化建设论文征集、法治文化下乡等各类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三是加强法治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普法宣传力量,要组建普法讲师团队、普法联络员队伍及各类法律服务志愿者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伍。积极培育和扶持文艺骨干及演出人员、理论研究人员以及热心法治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开展法治惠民举措,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

五、加强西部法制文化的建设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部地区属于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之地,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般性和西部民族地区特殊地缘性的统一。西部民族地区广大民众的法律观念、法律认同和法律行为,受到国家法令、家族宗法、宗教教规与民族习俗为主体的民族法律文化多重的影响。加上西部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地带,生活方式较为保守,法律关系主体的素质较差。现代法律文化淡薄,习惯势力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地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律进步。因此,国家虽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但其立法精神并没有充分渗透到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依然生活在教法原则、习惯势力、伦理规范、行政命令、权威意志以及“土政策”“土法律”构成的各种“类法律秩序”中。所以,加强西部地区法制文化建设对西部地区的人文习惯,经济建设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能够教育引导全体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诚信友爱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社会秩序的建立,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巩固。以及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得于夯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支撑,有利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加强西部地区法制文化建设对于我国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