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心营构之象

人心营构之象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意象是在自然之象的基础上通过人心营构而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象虽然不能偏离事物的形式,但依据的还是主体性一面,主体是支配或诱发审美意象的原动力。审美意象活动是审美主体创造性的心理营构活动,是主体心灵选择的结果。这种在想象中存在着的审美意象,但审美主体却感觉到它有声有色,具体生动。

主体的“意”是对意味的无尽追索。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只有主体把“意”寄寓在物象之上,才能拓展其广度和深度,“象”才有神采。审美意象是在自然之象的基础上通过人心营构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审美意象就必然表现出个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1.个体性

对象的感性形式是千姿百态、生动而富于变化的,个体的经验、知识在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各样的审美选择。对于一个审美者来说,在接触到审美对象的一刹那能够感受、捕捉到什么,完全受制于主体审美心理的控制和驱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意象的形成取决于主体寻找怎样的体现着人的某种观念意识、表达了某种道理的形象。

审美意象所具有的强烈鲜明的主观倾向性,与主体雄厚的生活积累、知识修养和正确地洞察社会、剖析现象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审美意象虽然不能偏离事物的形式,但依据的还是主体性一面,主体是支配或诱发审美意象的原动力。

审美意象作为主体对客体对象的主观感受形式,是主体从对象的感性状貌上发现与自己的某些思想认识相一致的因素。意象以自然之象为本,却不再是单纯客观的自然之象,它以意为之,是表意之象,体现着主体的能动创造性,表现出审美意象的主体性和个体性特点。中国自古以来有多少歌咏竹子的诗画,却是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美。因为每一个诗人、画家都有各自的经历、命运和气质,都以自己的心灵进行着审美选择,竹子的美是通过主体的感受才充分体现出新颖、清新和有趣的。

2.创造性

审美意象活动是审美主体创造性的心理营构活动,是主体心灵选择的结果。审美主体所把握领悟的审美意象的结构和性状往往同物理对象的结构和性状大相径庭,更深刻有力地显示着主体的情意和事物的神采。如果从作品形象推导意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宏伟气势是从“天上来的大水”这一意象引发的,这是对世界的另一种感觉和言说。在审美意象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就呈现出了另一种意味,成为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命状态。

审美意象是创意之象,除了因象而生意,也可由意而寻象、由意而想象或是由想象而生意,这使得审美意象的物象不一定是眼前的事物,可以是记忆中其他事物的表象。例如,司马光把欣赏怀素书法时产生的审美意象用“烈火烧林虎豹吼,疾雷裂地龙蛇惊”这样的诗句予以表达,这是把艺术鉴赏中所获得的“意”用虎豹龙蛇的“象”来加以表达。李白在怀素的《自叙帖》中看到了什么呢?《草书歌行》是这样描绘的:“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你看,笔画婉转处,如北溟之鱼沉浮腾跃,游动自如;笔画刚健处,如剑锋刀刃,飞刺砍杀,可以杀尽中山奔兔。点画狼藉处,如暴风骤雨。在这里,不仅有飒飒的风雨声,还有遍地落红、皑皑银雪,简直就是一幅宇宙奇观。这种在想象中存在着的审美意象,但审美主体却感觉到它有声有色,具体生动。

有的时候,“意”甚至成为审美意象的主体,使“象”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能幽州台那里行人稀少,但作者把行人化作了古人和来者,这种空旷寂寥的情境,不过是借以表达作者的胸襟、志向、追求和情思,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这种以理为主的审美意象。

在审美意象中的对象性质又不能以现实的尺度去衡量说明。在意象物化为艺术形象后所使用的数字,也不是表明审美意象中具有明确的物理的长度或重量,如“白发三千丈”并不是确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