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忆之“象”

记忆之“象”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记忆之“象”城市的“象”究竟包括什么?林奇勾勒的城市建筑之“象”,完全忽略了城市中的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结构。城市人既是城市的“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城市之“象”的主体。但是对于大多数一般城市而言,较少有集体记忆,更多的是个体记忆,也即个体的心中之“象”可能就是城市的全貌。城市之“象”也有单体与综合之分。单体之“象”往往是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或著名建筑。
记忆之“象”_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

(一)记忆之“象”

城市的“象”究竟包括什么?凯文·林奇在60年前创见性地提出了“五元素论”,即城市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元素构成了城市的象,这些元素可能会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从而提高各自的影响力;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坏。林奇勾勒的城市建筑之“象”,完全忽略了城市中的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结构。城市人既是城市的“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城市之“象”的主体。作为城市“象”的组成部分,人并不是以景的层面与建筑之“象”进行互动,由人所营造的城市之“象”,是城市中的关系之“象”,情感之“象”,人文之“象”,精神之“象”。如果说建筑之“象”表达的是城市浅显易读的信息,那么城市的人之“象”深藏了历史积淀的和文化汇聚的所有内涵和理念,虽然人之“象”不易确认,但它构成了城市之魂;人作为城市立“象”的主体,对同样的建筑之“象”有不同的个体表达。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城市的“象”是通过人们的集体记忆或乡土认同感来表达的,人们非常容易记住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北京的长城和莫斯科的红场,人们也非常容易想起回家的路和故乡的云。但是对于大多数一般城市而言,较少有集体记忆,更多的是个体记忆,也即个体的心中之“象”可能就是城市的全貌。个体与城市的联系,特别是偶尔接触的城市,有可能就是一件小事,或一片区域,或一次沟通,构成人们心中的城市之“象”,而这样的“象”有可能与城市的真实之“象”相去甚远。

城市之“象”也有单体与综合之分。单体之“象”往往是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或著名建筑。例如,流经城市的著名的河极易构成一个城市的单体之象,巴黎的塞纳河、法兰克福的莱茵河、维也纳的多瑙河、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埃及的尼罗河、上海的黄浦江等都能勾起人们对这些城市的无限遐想,不仅这些大自然赐予的河流本身是城市单体象的源泉,而且由于它们的源远流长,无论是真实生活还是艺术世界都有足够多的回肠荡气的故事发生在这些河流及其周边,因此这些世界著名的河流与它们所流经的城市相互辉映,互为立象。一些世界闻名的建筑也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单体之象,例如悉尼歌剧院几乎成了悉尼这座澳洲城市的唯一意象,那似白帆似贝壳的异形建筑吸引了世界上无数到过和未到过的游客,他们心中的悉尼被悉尼歌剧院完全覆盖,即使到过也无法抹去这一建筑对悉尼的诠释。

大多数城市通常以综合之“象”来立意,建筑的、人文的、经济的、旅游的,来自全方位的特色信息构成了“象”之元素,除了横向的结构元素之外,纵向的时间元素,包括这个城市的历史与现在,清晨与夜晚都有可能形成“象”之元素,这类具有多重意象形态的城市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成为国际型大都市,或成为泛泛的毫无特色可言的综合城市。国际型大都市的“象”是由全方位的顶极元素构成的,包括超一流的闻名世界的建筑、相当垄断地位的经济实力、荟萃精华的人文历史以及资源丰厚的名胜古迹等。国际型大都市的综合之象在世人心中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几乎成为任何其他城市的效仿,并主宰着人们对城市终极发展目标的渴望。但是大多数普通城市的综合之象即意味着平庸和乏味,似“象”非“象”,有“象”无“象”,是这类城市在人们心中共同的图解,立象由此变得困难,尽意也随之没有根基。

总体而言,城市的“象”分成空间视觉形态、功能视觉形态、人文视觉形态。空间视觉形态包括城市的道路系统、建筑系统、景观系统、生态系统、水体山体系统等,这些系统均为视线可到达、可穿透,也是人们可触摸、可活动的场所;功能视觉形态应包括交通疏导系统、商业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协助城市中的人们完成各项生活和工作的必须,使得城市的运行充满秩序和规范;人文视觉形态包括历史遗存系统、媒介传播系统、日常生活系统、交往娱乐系统等,这些系统构成城市的文化生活图卷,由于人的介入,人文视觉形态即使同样外显,也较之上两种形态难以捉摸,意象差异会更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