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慎重结交,不可倚势

慎重结交,不可倚势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时隔不久,肃顺果然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曾国藩也就因此逃过了一劫。因为如果自己不肯付出努力,不是可塑之才,或者办事不力,达不到“贵人”期望的水平,就会慢慢被抛弃。因此在职业生涯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位赏识自己的人,或者能通过各种关系增加一点自己的影响力,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过于依靠别人的力量。

严丽生取九弟置前列,按理应写信谢他;因其平日官声不甚好,故不愿谢。

严丽生将九弟置于前列,照理应该写信谢他,但因他平日官声不太好,所以不愿谢。

在清代官场上,相互攀附、结党营私是常有的事情。历来党朋之争误国误民,而且官员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站错了队,那么面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对此曾国藩深有感触。所以在受人恩惠之后,他总是谨慎考虑,判断应该如何处理。

很多人认为攀附权贵,巴结自己的“贵人”是成功的关键,毕竟“贵人”们的举手之劳就可以使自己少奋斗许多年,就如刘姥姥在贾府里所说的:“你们拔一根汗毛比我的腰还粗”。可是他们却没有考虑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越是处在高位,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贾家衰败之后甚至要依靠刘姥姥冒着被连累的风险来庇护自己的女眷,这种反受其累的风险寻求庇护者自己有没有能力承受?

曾国藩能够有以后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不喜欢攀附权贵,尽量避免卷入党争的的旋涡。很多人都以为“走后门”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但是要知道,花无常开,人无常好,攀附别人,就是将自己的成败交给别人来掌管,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早年,曾国藩带领湘军围剿太平军之时,因得不到清廷的信任,所以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肃顺的密函,得知这位顾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推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当时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实际上是肃顺独揽大权,有他为自己说话,真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曾国藩提笔想给肃顺写封信表示感谢。但写了几句,就停了下来,他想到肃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而西太后虽然暂时没有什么动静,但绝非常人,以他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极富心机,将来一定会自己独揽朝政。像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会同肃顺合得来吗?

思前想后,曾国藩最终没有写这封信。时隔不久,肃顺果然被西太后抄家问斩,在众多官员讨好肃顺的信件中,独无曾国藩的只言片语,曾国藩也就因此逃过了一劫。

曾国藩能在波谲云诡的官场沉浮中躲过一场灾祸,并在日后获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谨慎于自己与权贵们之间的关系。由于他的这种严谨慎重,考虑到了肃顺的为人特点和西太后的性格,没有轻率地写信讨好肃顺,才命大地躲过一劫,不仅没有被连累至丢官罢职,也没有失去掌权者的信任。

决定依附“贵人”之前,一定要多考虑一下,如果与“贵人”的关系不够密切,那么就不会被引为心腹,也得不到太多提携;可是如果被“贵人”视作心腹,那么一旦“贵人”一招不慎,从成功的顶峰跌落,你能否承受这带给你的冲击力,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保证自己不会和他一起跌入谷底?

明代大儒方孝孺乃一代名士,门生故旧满天下,然而一句话触怒朱棣,落了个“诛十族”的下场,不仅自己被凌迟处死,连朋友和学生都难逃被连坐的下场,莫名其妙地丧了性命。殷鉴不远,心存侥幸想借助“贵人”的力量获取成功的人,不妨想一想那些未必从方孝孺处得过什么好处,却受到连累遭逢大祸的门生故旧们,想一想靠山变累赘的风险和严重的后果。

当然,并不是说凭借别人的推荐和帮助就是一件完全危险的事情,但是在借助别人力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充实自己的实力,不能永远依靠别人。因为如果自己不肯付出努力,不是可塑之才,或者办事不力,达不到“贵人”期望的水平,就会慢慢被抛弃。

因此在职业生涯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位赏识自己的人,或者能通过各种关系增加一点自己的影响力,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千万不要过于依靠别人的力量。不管对方有怎样的影响力,真正决定自己前途的还是自己。诸葛亮再神通广大,还是没能扶住阿斗。

“贵人”是什么?是一只帮你抓住机会的手,但是抓住之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成功。所以,既积极地向“贵人”靠拢,同时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等不靠,不停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