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谨言慎行,婉通圆转

谨言慎行,婉通圆转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篆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李斯所书的刻石多已毁,存世的原石仅两块。据说,此碑是秦朝丞相李斯奉始皇之命所刻,为其歌功颂德,特立于岱顶玉女池上。安放之日,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事发以后,继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搜索,终于在十日后于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岱庙。与大篆相比,小篆在用笔上迟重收敛。它粗细均匀的线条变化,讲究上密下疏、婉通圆转,深浅不一,方圆有度。

小篆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今河南上蔡县人,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李斯所书的刻石多已毁,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自然是秦代李斯的小篆碑。此碑历来被视为书法艺术的珍品,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举世瞩目,堪称瑰宝。

据说,此碑是秦朝丞相李斯奉始皇之命所刻,为其歌功颂德,特立于岱顶玉女池上。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其破损,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失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为之惋惜。到了嘉庆二十年,喜欢舞文弄墨的泰安新知县汪汝弼上任伊始,就四处张贴告示,悬赏寻碑。

不久,一位90余岁的赵氏老翁,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县衙,对知县说:“我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是大人所寻之物。”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情况一一做了介绍,说:“那截残碑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探查。”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估计十有八九是那丢失的李斯碑,自然喜出望外,也不怕山高路险,亲自上山寻找。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斯臣去疾昧死请”等字历历在目,确实是李斯真迹。于是知县大加庆祝,在山顶造房兴宫,还建了一座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放之日,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17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在一场暴雨中有一面墙塌倒,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时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去寻找,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光绪十六年,有一个小偷看到人们如此珍视此碑,想此物必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继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搜索,终于在十日后于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岱庙。现在,李斯碑存于岱庙东御座内,我们今天能目睹秦代书法艺术精品,实在很幸运。

笔间波澜

与大篆相比,小篆在用笔上迟重收敛。它粗细均匀的线条变化,讲究上密下疏、婉通圆转,深浅不一,方圆有度。做人也当如此。平时,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很容易碰上一些说话直来直去的人,他们也并非多嘴,只是在不适宜的场合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让别人觉得很没有面子。说话者也未必就是成心,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了,恐怕就没有办法可以弥补了。为人处世,一定要小心谨慎。说话之前一定要想好合适不合适,如果分不清该不该说,最好能够控制,少说为妙。即使没有控制住,话已经出口了,也要想办法补救,将伤害减到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