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现象是语料鉴别的佐证

文化现象是语料鉴别的佐证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3.2 文化现象是语料鉴别的佐证德国学者洪堡特认为语言现象是可以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风貌等层面来推断的,“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语言形式的结合极为密切,只要有一个方面存在,另一方面也定能完全从中推演出来”。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鉴别语料,是要尽可能地分析被语言记录下来的表明文化形成发展所需的种种主、客观条件。

5.3.2 文化现象是语料鉴别的佐证

德国学者洪堡特认为语言现象是可以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风貌等层面来推断的,“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语言形式的结合极为密切,只要有一个方面存在,另一方面也定能完全从中推演出来”(66)。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鉴别语料,是要尽可能地分析被语言记录下来的表明文化形成发展所需的种种主、客观条件。

5.3.2.1 文化现象用于鉴别语料年代的可能

文化自身是以丰富的历史积淀为底蕴而形成的,某种文化的形成,从文化意识的萌芽到渐趋成熟到最后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漫长的进程中,有些时期的有些事物对某种文化特征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些时期、这些事物就成了某种文化源远流长的支点,成为区分其他文化的异质成分。这个支点、这些异质成分,恰恰就是我们从文化学上提取区别性语料的基础,这样的支点有助于我们将考证对象置于纵向的时间轴上,使其在文化形成演变过程中的特殊性尽可能地凸显出来。如张永言先生就利用详细考察锟铻剑、火浣布这两种名物,发现“锟铻剑”是东晋时期上层统治阶级的一种珍玩(67),而人们真正见到实物“火浣布”是在汉末三国时代(68),这两种名物就成了《列子》实是出于晋人之手的伪书的重要旁证。刘坚在推测话本《快嘴李翠莲》的年代时(69),则是尝试从念诗赋、坐床撒帐等结婚时所表现的文化礼节,将其与《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中的记载相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的。

5.3.2.2 文化现象用于考证翻译地点的可能

文化不仅纵贯历史的踪迹,而且横通地域的风貌。完全同质的文化是不存在的,很多民族、很多区域都可能会有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文化只要存在,就不会停止传播,它会携带着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符号不断移动。而传播不一定是一步到位的,其间往往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中转。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文化现象可能无法完整地传播下去而在某地终止。外来文化从开始进入、融合、生根开花,到引起本地文化发生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重要的媒介,也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变化,就有可能伴随文化从“原产地”出发,再经过第二种甚至多种区域语言沾染,辗转传递,才到达终点(70)。这些点就是我们切入考证的源泉,尽管在一个共时系统中,从语料接触、语料扩散的角度来提取不同来源的异质文化成分并非易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