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诚信的功能

诚信的功能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诚信的功能在上面的分析中,基本彰明了诚信的表里一致性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德的大厦是这种一致性的积淀,反之,一致性的缺乏,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信德大厦的倒塌。显然,楚简是把诚信作为群物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德目来定位的。诚信具有“生神”的功能。所以,诚信能产生神化的力量,而欺诈只能封闭、孤立自身[4]。

4.诚信的功能

在上面的分析中,基本彰明了诚信的表里一致性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德的大厦是这种一致性的积淀,反之,一致性的缺乏,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信德大厦的倒塌。下面就来具体审视一下儒家诚信功能的图画。

(1)“巧言乱德”。信德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联,孔子具有敏锐的洞察。

首先,“巧言乱德”。花言巧语能够败坏道德即“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第167页);花言巧语、伪善的外表,本身正是仁德缺乏的表征,即“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第3页)。所以,对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过分恭顺的情况,左丘明认为可耻,孔子也认为可耻;不仅如此,尤其是对隐藏内心的怨恨而表面上却装作与他友好的行为,左丘和孔子都认为非常可耻,即“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第52页)。花言巧语、伪善、隐藏怨恨都是不真、不诚实的举动,完全与信德相悖。这些事情的产生,正是现实社会道德败落的证明。

其次,“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站住历史的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论语·阳货》,第187页)孔子认为古代之民有三种疾病,或许现在没有相同程度的那些疾病了。具体地说,古代的狂人倒也肆意直言,现今的狂人却放荡不羁;古代矜持的人倒也方正威廉,现今矜持的人却是愤怒乖张;古代素朴的人倒也率直,现今素朴的人只有欺诈。这第三种情况,反映了古今民风的变化。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愚”不是智愚的“愚”,而应该是不擅长包装的意思,也就是素朴。现代人与古人同样是“愚”,但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相同,实质上已经变化相异了。换言之,是形同实异,即由“直”变化为“诈”。所以,对现代人而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素朴的,但实际上是诈伪实质的虚假表现。

从“直”到“诈”的变化,即是率直的失落,欺诈的产生。这不是简单的事情,而是社会民风衰落的写照。孔子的情感紧联在古代,在这一点上,与道家主张的道德等人文进步是随着素朴遭到破坏以后出现的运思模式,呈现相似形。

(2)诚信能够成物和立善。楚简认为,“不欺弗知,信之至也……信积则可信也……信人不倍”(《郭店楚简校读记·忠信之道》,第130页)、“至信不倍……大信不期……不期而可遇者,天也”(同上),诚实不欺、不用巧知的话,就可以抵达诚信了;要成为他人可信的对象,必须有相应的资本,这就是“信积则可信”所昭示的道理;诚信的行为总是一致的,无论场景如何变化,这就叫做“不倍”;真正诚信的行为,对外在客观并没有任何期望,虽然主观上没有期望,但客观的结果总是如人所愿一样,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不期而遇,这是天道自然所包含的道理。

在仁义等道德的关系结构里,“信,义之期也”(同上),“义”作为具体关系中的宜,这种适宜度的获得,必须依靠信德来保证;正因为这样,所以,“信之为道也,群物皆成,而百善皆立”(同上),“群物皆成”和“百善皆立”就是宜的价值的具体化实现。显然,楚简是把诚信作为群物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德目来定位的。

(3)诚信具有“生神”的功能。荀子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荀子·不苟》,第46页)、“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同上,第51页)在人生修养里,诚心诚意最为重要,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其他就不在话下了。仁义道德是人生修养的重要课题,自身能诚心诚意履行仁义的话,修养的成果一定会见于外,自身品行在感化他人的过程中,并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这种感化仿佛神的化育一样。诚意行义也一样,由于义是事之宜,所以,行义就势必使事情有条理,条理清楚就明了,明了就容易改变、化育他人。所以,诚信能产生神化的力量,而欺诈只能封闭、孤立自身[4]。众所周知,《中庸》里就有“至诚如神”(第1632页下)的思想。

总之,虚伪只能破坏道德和社会秩序,而诚信由于具有化育个人的神奇力量,所以在成就人以及积淀人的善性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