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现代观的基础马克思考察世界历史的一个基本视角,就是“社会生产力”视角。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须知,这种思想方法论的核心就是社会生产力。

一、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现代观的基础

马克思考察世界历史的一个基本视角,就是“社会生产力”视角。笔者之所以用“社会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是因为马克思本人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就已提出了“社会生产能力”这一范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哈贝马斯的影响,哈氏在论述马克思时,“社会劳动”是其极高频率的概念,其指向及意涵大多为“社会生产力”。如其所说:“当马克思认识到,工业的历史,即社会劳动系统的发展‘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的时候,他所想到的并不是一种经验联系,而是一种创造历史的联系。”[1]当生产力这一概念与整个“社会劳动系统”发生联系时,它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劳动力”,所以哈贝马斯将其与马克思的“创造历史”范畴联系在一起了。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这部著作中就已提出: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2]

显然,最后一句所点出的“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出来,其根本前提在“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上。值得提起的是,这里马克思提出了人们所熟识的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事实上,此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了社会发展五形态的划分,这就是“部落所有制——古代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3]四种形式,加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就是一个具备完整链的社会发展五形态理论。显然,这种划分,更是通过对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的考察,并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来进行划分的。

应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历史阶段性划分,具有一种“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想方法论基础。这是一种立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思想方法论。这点,我们稍后再详说。须知,这种思想方法论的核心就是社会生产力。马克思通过一系列分析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引发了大工业兴起,从而带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这种强大的社会生产力,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我们可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资本论》中细看马克思作出的描述与分析: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4]

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现代生产方式,在它的最初时期,即工场手工业时期,只是在现代生产方式的各种条件在中世纪内已经形成的地方,才得到了发展。……这个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以越来越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的必要性,促使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所以,在这里不是商业使工业发生革命,而是工业不断使商业发生革命。[5]

正是这里明确提出的“现代生产方式”,带来了现代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注意,这里马克思极富睿智地提及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并提示了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其前提就是产业革命,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论述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他认为,虽然政治国家是从家庭和市民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但它仍是后者的原则和基础。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也大体上持有同样的观点。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他开始从唯物主义立场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得出了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著名结论,但对市民社会本身尚未作出科学的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开始试图系统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时,市民社会这个术语已经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意义上使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6]所以这里要加以申论的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市民社会”,恰好表征了现代性是与世俗化过程密切相关的。

此外,我们知道,现代性这一概念,它所体现出的不仅是结果中的工业文明,更是过程中的对人类理性、特别是对现代市场经济及其这一经济形态的体制与法律的崇拜信仰,其实这里更为深层的是对合理化秩序的信念。这些俨然构成了一种关于“社会生产力”的现代化意识形态。

也许,恩格斯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概念。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7]。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不仅让我们能够很好理解为什么“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同时也是我们得以在后面更好地切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这一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