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其次,畏之侮之。

其次,畏之侮之。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其次,畏之侮之。實際上,此當合首句觀之,方知“太上,下知有之”與“其次,親之豫之”相儷,“其次,畏之”與“其下,侮之”相儷。

其次,畏之侮之。

嚴可均曰:河上“畏之”下有“其次”字。

李道純曰: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或曰“畏之、侮之”者,非。

蔣錫昌曰:畏、侮二字,誼不相關,在道德衰降上分成二個階級,故重“其次”二字。《釋文》出“次、侮”二字,可證王本重“其次”二字。諸本不重,非是。

嚴靈峯曰:范應元本“畏之”下無“其次”二字,觀上文例,當無此二字。

案:“其次,親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數句,審諸各本,有三種不同形式之句法。其一作“其次,親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二句式者,有想爾本系統、王本、玄宗本系統、范本及景龍本等諸本,從此讀之學者有勞健、于省吾、嚴靈峯及古棣諸人。其一作“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四句式者,傅本即如此作,而張松如從之。其一作“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三句式者,有帛書二本;據島邦男所見,嚴本蓋亦三句式之讀法耳。從此讀法者有張舜徽、許抗生、陳鼓應、周次吉、盧育三、王垶、黄釗及楊丙安諸人。

二案:竊謂此當以帛書作“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三句式爲古。“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豫之”(或“親之豫之”)兩句相對,“其次,畏之”、“其下,侮之”兩句又相對,此古本之面貌也。諸本作二句式者,蓋忽略首句“太上,下知有之”之存在,但求此處“其次,親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之相對,故删最末“其下”二字;其作四句式者,亦忽略首句之存在,但求“其次親之”、“其次譽之”相對及“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相對,故於“親之”下添一“其次”耳。實際上,此當合首句觀之,方知“太上,下知有之”與“其次,親之豫之”相儷,“其次,畏之”與“其下,侮之”相儷。帛書本即如此作,當以此本爲古。

三案:又末句“其次,侮之”,亦當從帛書作“其下,侮之”。考帛書本《縱横家書》第十二章曰:“太上破之,其次擯之,其下完交而□講………。”以“太上”、“其次”及“其下”作爲各層次之綴語,與老子此文正相符合,蓋古人習語自是如此。今賴《縱横家書》,得以與帛書《老子》相互印證,訂正各本“其次”之誤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