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体之不同,形式之不同

文体之不同,形式之不同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物的形式不同,为人的形式也不同。形式决定一种状态。任何形式都要符合内容的要求,能恰当地表现内容,这就是形式的度。历史上两晋六朝时期骈文鼎盛,但过分的骈俪,使骈文终于走向畸形;南北朝时期齐梁宫廷诗的过度声律对偶用韵炼字,表现了绮丽浮艳的内容;北宋时期“西昆体”的过度注重形式,助长了诗坛的形式主义。取其利而弃其弊,标准就是度。形式超过了一定的度,内容也就改变了质。

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概念,是事物的外表和结构。形式之于事物犹如内容之于事物,它就是事物本身。

形式的不同表现在各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大为不同;小而言之,记叙、抒情与议论也区别甚大;具体来说,诗与文不同,记叙与论说不同,诗当中写景抒情与叙事言理,有韵无韵,古诗、近体、现代又不同。事物的形式不同,为人的形式也不同。所谓的不同,是形式不同,其不同既表现于形式,也决定于形式。

形式决定一种质。形式往往决定事物的特性、差别。结构属于形式,任何事物结构的变化就意味着其性质的改变。比如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变化了,物质的性质也随之改变;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社会性质也发生变化。形式就决定了一种存在的质。所以,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意义上,也具有决定作用。

形式决定一种状态。战争、竞赛、工程等等,开始之前,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这就是形式。这种形式搞与不搞,大不一样,因为它对开始或进行中的整体状态有很大影响。状态不佳,则又决定结果。

形式决定一种进入方式,也决定效果。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意思,要把它表达出来,必须有一种形式。用诗或文,用叙事或议论,用描写或比兴,开门见山或委婉曲折……进入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一样。反过来看,读诗的感觉和读文的感觉大不相同,读散文与读论文亦区别很大。文风也属于形式,读张三与读李四迥然有别,所谓的源流之类,主要也是其形式上表现出稳定的特征,并从中区别出来。比如写杂文的人古来很多,但鲁迅的杂文与任何杂文作家的不同,首先从形式上就能感觉出来。形式对事物性质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人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人认识事物也总是从形式开始,即所谓的由表及里。

形式决定一种方法。你采用你的方法和风格做诗就决定了不能用其他方法和风格做诗,你采用了散文的形式就得用散文的方法,你采用了论文的形式,就得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你采用了战争的形式,就必须动用武器,你采用了和平对话的形式,就必须动用外交工具。什么工具服务于什么形式,什么形式决定什么工具。

形式还决定一种“度”。同样是诗,但有古诗,有乐府,有律诗,有长诗;有四言,有五言,有七言,还有更多言。风格也大异。任何形式都要符合内容的要求,能恰当地表现内容,这就是形式的度。但是,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偏颇:一是不足,二是太过。不足便是形式小于内容,不能充分表现内容;太过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大于需要了。

诗文都是讲究形式美的,但过分追求辞藻华丽、声律对偶,就导致形式主义。历史上两晋六朝时期骈文鼎盛,但过分的骈俪,使骈文终于走向畸形;南北朝时期齐梁宫廷诗的过度声律对偶用韵炼字,表现了绮丽浮艳的内容;北宋时期“西昆体”的过度注重形式,助长了诗坛的形式主义。

人们也把一项事业比作作文绘画,把一项谋划、规划也比作大文章,而且要用大手笔去作好。但是,不少官员在工作中往往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惜弄虚作假,劳民伤财。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只要这种特定的形式,不要内容,或者准确地说,是将为民的形式赋予为己的内容。为民的内容对他们无用,为民的形式才对他们有大用,因为他们把领导满意看得比群众满意重要百倍,领导满意不满意更重要,领导满意不满意更关乎官员的前途命运。所以,有些地方官员不仅大搞形式,而且形式成为一种主义,形式主义决定他们的命运。

形式是必要的,也是不必要的;是好东西,也会成为祸患。取其利而弃其弊,标准就是度。形式超过了一定的度,内容也就改变了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