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類聚》七二引庾闡《斷酒戒》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今從帛書甲、乙本考察,《老子》原文當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今本作“使民心不亂”或“使心不亂”者,皆後人所改。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易順鼎曰:《晉書·吴隱之傳》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文選·東京賦》注、沈休文《鍾山詩》注兩引亦皆無“民”字。《素問》一王冰《注》引亦無“民”字〔2〕

劉師培曰:《易·艮卦》孔《疏》引亦無“民”字,蓋唐初避諱删此字也。古本實有“民”字,與上兩“民”一律。

馬敍倫曰:《蜀志·秦宓傳》宓報李權書引道家法曰:“不見所欲,使心不亂。”蓋即此文。又《類聚》七二引庾闡《斷酒戒》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漢書·司馬遷傳》注引如淳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亦本此文,並無“民”字。

蔣錫昌:譣各本所引,多無“民”字,蓋古本如此。本章王《注》:“故可欲不見,則心無所亂也。”二十九章王《注》:“故心不亂。”皆可證也。

古棣曰:“民”字當有,與上文“使民不争”、“使民不爲盜”一律。其意是説帛書有“民”字,可證古本作“使民心不亂”。帛書無“心”等字當是抄漏了。“心”字與上句“欲”字對應,必不會没有。

高明曰:帛書甲、乙本同作“使民不亂”,無“心”字,則同前文“使民不争”、“使民不爲盜”章法一律,可見世傳今本作“使民心不亂”或“使心不亂”,皆非原文。……今從帛書甲、乙本考察,《老子》原文當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今本作“使民心不亂”或“使心不亂”者,皆後人所改。

案:帛書二本皆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竊謂此文古本有二源流,一作“使民不亂”,一作“使心不亂”;帛書爲前一源流,《淮南子·道應》所據者爲後一源流。東漢以後各傳本如想爾本、河上本、王本等以及各古注類書所據者,皆作“使心不亂”〔3〕,爲後一源流之延續。嚴遵本、傅本及范本作“使民心不亂”者,則合二源流爲一之傳本也。今賴帛書,知古本另有一源流,而嚴本及傅本等之“民”字來歷甚遠,不可輕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