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记嵩山老安

记嵩山老安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记嵩山老安嵩山老安是弘忍门下传法“十人”之一。竟居嵩山会善寺焉。若然者,随至随詈,击之逐之。遂不得已而心副于世。碑建于老安死后十九年。《宋僧传》十九有《嵩岳破7堕传》,说他“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此碑作“嵩山会善寺道安”,姓李,荆人,可以改正《宋僧传》与《传灯录》的错误。宋儋的道安碑文,现在大致可读了,确是楞伽宗史的一件重要碑版文字。

记嵩山老安

嵩山老安是弘忍门下传法“十人”之一。《宋僧传》十八有传,属于《感通篇》,题为:

唐嵩岳少林寺慧安传

传中说:

释慧安,姓卫氏,荆州枝江人也。……降神乃隋开皇初年。……炀帝幸江都,海内扰攘,乃……登衡岳寺,行头陀法。贞观中,至荆州礼忍大师。麟德元年(664),游终南山石壁而止。天皇大帝闻而召焉,安不奉诏,永淳二年(683)至滑台草亭居止。……却还家乡玉泉寺。时神秀禅师新归寂,咸请住持,安弗从命。……(此下有“为嵩山神授菩萨戒”等事,似他已住嵩山,但传中不说他到嵩山。)中宗神龙二年(706)九月,敕令中官赐紫袈裟并绢,度弟子二七人。复诏安并静禅师(?)入中禁受供施。三年(707)赐摩纳一副,便辞归少林寺。至景龙三年(709)三月……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三十许岁。……

《全唐文》三九六有宋儋的《嵩山会善寺故大德道安禅师碑铭》,残缺甚多,很不可读,只可以知道他:

讳道安,俗姓李氏……生于开皇。……大师弘忍传禅要于蕲下……竟居嵩山会善寺焉。……景龙二年二月……八日遂阖户去人,卧胁□(此处原文为方框“□”)足而□(此处原文为方框“□”)

陆心源的《唐文续拾》卷三收有宋儋此碑的旧拓本,“较多二百三十余字”,比较可读了。我摘抄在此。

……禅师法讳道安,俗姓李氏,荆人也。……绀发青目,奇其仪表,质于言谈。……生于开皇,洎夫大业,禅师已德闻于周

郑矣。……大师弘忍传禅要于蕲下,禅师趋风而慕之。……稽此禅门要宗,始乎天竺达摩,纳众流以成海,总群妙以立身。一香普闻,千光分教;同玄而通导,各受而齐适,及至弘忍大师,传付五人矣。比岁禅师与大通(神秀)俱学于大师,大师每叹曰:“予尝有愿,当令一切俱如妙门,获所安乐。学人多矣,唯秀与安,惜其才难也。将吾传之不至矣?今法要当付,付此二子,吾无忧哉。”

这里说“达摩……至弘忍,传付五人矣”,已是说一代止传付一人了。又说,弘忍门下“学人多矣,唯秀与安,惜其才难也”。这里还没有“传法十人”的说法。

下文紧接着说:

上因数征请之,以师受禅要。(“以”字从《唐文续拾》,《全唐文》残存“征请之八师受禅要”,“八师”二字曾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历代法宝记》曾记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至久视年——700——之间,曾征请荆州玉泉寺秀禅师,安州受山寺玄赜禅师,随州大云寺玄约禅师,洛州嵩山会善寺老安禅师,及资州德纯寺智诜禅师等,——所以我曾说,“上因数征请之八师受禅要”,也未尝不可通。)禅师顺退避位,推美于玉泉大通也。从此就皋薮,翳林榛,高让名闻,……竟居嵩山会善寺焉。

夫日登浑天,苦遥夜者利见;火熙寒室,倦凄沧者庆来。举地依归,倾都师仰。若然者,随至随詈,击之逐之。□(此处原文为方框“□”)忝尔怀,誓途我口。拂衣而起,却游以辞,益指于荆州玉泉,已而反复。……

哲后躬亲禅窟,咨□(此处原文为方框“□”)道门。……中旨殷勤而一昼三接,朝恩稠□(此处原文为方框“□”)而以月系年。非道妙动于时,能仁感于俗,安至如是乎!

遂不得已而心副于世。禅师崇要秘□(此处原文为方框“□”),指日广乘;反经而合权,恢理而约喻。或赞其溃靡,发虑由□(此处原文为方框“□”)或指以浅微,遗(从《全唐文》,《续拾》作“道”)义维远。悟之者,意豁而无住;昧之者,思绝而失常。或诟或扬,或玄味如此。慈诱无舍,而禅悦隘(?)声。……始自山门,遍于天下也。

惟景龙二年(708)二月三日中夜,禅师忽而命门弟子等,谓曰,惊波洋洋,即生而亡。人代汤汤,其斯为常。……深以林莽,因之野火,寻焚而灭,惟吾之初愿也。……越五日将尽□□(此处原文为方框“□”),万回大师自京驰寄披纳,宣意相喻。至八日,乃阖户去人,卧胁累(《全唐文》作“黑”)足而灭。询诸耆宿,盖云禅师生于大隋开皇四年(584),灭于有唐景龙二年(708),春秋得百有廿余岁矣。□□(此处原文为方框“□”)隐其灵通,圣道遗其岁时,故莫得实其报龄也。……

以予度禅师之至,采禅师之事,……斯固道以生知,德惟天纵者也。以为教必称师,是有双峰之学;贞不累俗,自有独鉴之美。……弟子慧远者,袭明承庆,演未裕源,……今也其没,苍(怆?)然何归!……

此碑铭文之后,有两行题记:

建塔僧破4刊。

开元十五年(727)十月廿一日建。

碑建于老安死后十九年。建塔僧“破7”即所谓“破7堕”也。《宋僧传》十九有《嵩岳破7堕传》,说他“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除此一句外,全传都是神话。

《宋僧传》十八,《景德传灯录》四,都作“慧安”,都说他俗姓卫,是荆州枝江人。此碑作“嵩山会善寺道安”,姓李,荆人,可以改正《宋僧传》与《传灯录》的错误。

《宋僧传》与《传灯录》都说他死在景龙三年(709)三月八日,此碑说他死在景龙二年(708)二月八日。《宋僧传》与《传灯录》都说“先天二年(713)门人建塔”,此碑刻着开元十五年(727)建,建塔者为破7。《传》与《录》都说老安临死前几天,“万回和尚来见,安猖狂执手,言论移刻”;而此碑只说“万回大师自京驰寄披纳,宣意相喻”。万回和尚姓张,虢州阌乡县人,《宋僧传》十八有长传,这是那个时代的许多神话中心。

宋儋的道安碑文,现在大致可读了,确是楞伽宗史的一件重要碑版文字。

玄赜作《楞伽人法志》,有弘忍传,说弘忍临终之前,曾对玄赜说:

如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那十人是:

荆州神秀

资州智诜

白松山刘主簿

华州智藏

随州玄约

嵩山老安

潞州法如

韶州慧能

扬州高丽僧智德

越州义方

加上《楞伽法志》的作者玄赜,共有十一人。

此十一人之中,刘主簿、智德、义方、玄约四人完全没有材料可供考证。玄赜只有《楞伽人法志》、《楞伽师资记》、王维的《净觉师塔铭》给了一点材料。智藏大概即是泰山灵严寺的降魔藏,《封氏闻见记》六有一条关于他大兴禅教而许坐禅人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的故事。

智诜的史料,有《历代法宝记》,有宗密的《圆觉大疏钞》——他和成都的净众保唐两派都有不少可靠的资料了。

潞州法如是很重要的人物。我曾指出敦煌出来的《传法宝记》(《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二八三八件)记录楞伽宗的六代七人,其第六代先列“嵩山少林寺法如”,次列“当阳玉泉寺神秀”。神会的《南宗定是非论》也指斥普寂修《法宝记》,“列如禅师为第六代”。我又引严挺之的义福碑文,李邕的普寂碑文,指出义福与普寂都本来先去寻求法如,法如死了,他们才去投神秀。

日本柳田圣山先生引用《唐中岳沙门释法如行状碑》(《菩提达摩嵩山史迹大观》三九页),这是《全唐文》没有收的一篇重要史料。(陆心源的《拾遗》与《续拾》也没有收。)

楞伽宗所以能在两京成为一个大势力,全靠三大和尚继续的努力:

嵩山少林寺法如(死在689)

荆州玉泉寺神秀(死在706。700到洛阳)

嵩山会善寺道安(死在708)这是弘忍门下“十人”中的三大老。下一代的义福与普寂依据神秀的余荫,继续作“两京法主”,势力更雄大了。

老安与智诜又都与蜀中的净众保唐两家有关系。表示如下:

img32

所以我们多寻到一些老安传记资料,是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菩提达摩一宗——即楞伽宗,即后来神会妄指为“北宗”的。

五十、十、八夜

据《胡适手稿》第七集卷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