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创业教育为平台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

以创业教育为平台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家精神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具体措施。“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熊彼特最早提出企业家精神,认为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来源于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是“创造性破坏”。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获得成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

吉林财经大学 竭岸扬

摘 要: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课题,大学开展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和推动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本文通过对企业家精神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创业教育 大学生 企业家精神

近几年,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缓解日益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创新型国家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业型经济建设培养未来的精英企业家。一个国家的企业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一个企业的实力是和企业家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存在着企业家精神的兴起。而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创业成功率低的现象,同时也违背了创业教育培养创业精神的目标。所以,建立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是打破目前创业教育瓶颈,改善创业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创业教育中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和内容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内容非常丰富。“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熊彼特最早提出企业家精神,认为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来源于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是“创造性破坏”。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革新行为,是一种社会创新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提高到社会进步的杠杆作用的地位。当代著名管理学家罗宾斯教授的表述更加形象化,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对成就的高度欲望,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的自信,以及对冒风险的适度的控制”。诺斯强调企业家精神是合作精神,只要从事的工作是组织合作就是企业家。现代社会分工的复杂化和企业竞争的急剧化,促使企业家必须要发扬合作精神,彼此互相信任,抱成团打天下。韦伯则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敬业精神,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包含了企业家时刻关注企业生存的忧患意识、经历失败而不气馁的挫折意识。世界经合组织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勇于承担风险和创新,创新意味着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承担风险涉及对新的市场机会的甄别”。我国学者樊纲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就是冒险加理智,因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市场瞬息万变,任何资本投入都存在风险,没有冒险意识就不可能抓住机会,企业也不能在风险中寻求发展”。其他学者如彼得·圣吉、凡勃伦等人还从诚信和学习等角度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总体来说,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体,担负着因创新而产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敏锐地发现机会为创新确定方向。在熊彼特眼中,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它代表着一种为了适应市场的挑战而要不断进行创新的品质,是推动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核心精神主体,是企业家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企业家区别于普通经营者的主要特征。促使企业家不断创新的驱动力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二是通过不断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来磨炼和彰显自己高于常人的钢铁意志;三是通过创新的成功和成就感带给自己快乐。在这种创新驱动力的不断刺激下,使企业家具有了“不断接受挑战,超越自我”的冲动,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这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当代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及时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合理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想到一般人所想不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式。具体表现为:开发或引进一种创新的产品;通过创新型的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的质量;实行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创新的商业模式等等。综观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家,虽然成功之路不尽相同,取得的业绩也各有千秋,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二)冒险精神

“冒险精神”是企业家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在英文里,企业家一词(entrepreneur)即指风险承担者。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想获得成功,成为一名杰出的企业家,必须要有冒险精神。对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上是否具有前瞻意识和敢于突破旧有模式;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缩小、生产品种的增加和淘汰、产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上是否能够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准确而快速的调整;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和新市场的开拓上是否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美国国家研究局1995年的一份研究,通过对50家大型跨国公司(其中包括GF、Motorola Co、Toyato、Vestle等)的调查发现,独立、自主和甘愿承担风险的个性,为企业内部变革创造了一种优良环境和氛围。这是美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赢得了80年代曾经失去的竞争优势,获得了全球性竞争实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合作精神

企业家的合作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愿意与人友好相处,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精神,其本身也是一种诚实守信道德素养的体现。

1.合作主要体现在:尊重同行和下属;尊重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敢于起用人才;能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的力量;虚怀若谷,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尤其是批评自己的意见;发扬民主精神,避免独断专行。

2.合作与竞争。两者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共同体,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模式:竞争是动力,合作是方向。现代经济既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又是一种分工合作的经济。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能与客户合作,还能与同行合作共赢,甚至在特定条件下与竞争对手合作,找到利益共同点。

3.在合作中坚持诚实守信。“诚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应该成为一个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守“诚信”,也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

(四)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企业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顽强奋斗、勤俭节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精神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凝聚企业的精神;同时企业进步又丰富了艰苦奋斗精神,使企业不仅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成为精神财富的贡献者。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先进,我们不仅要看它的物质成果、经济效益,还要看企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广度和深度。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任何时候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反观当代创业教育理念已经由狭义的创办一家企业到广义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的转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才能,以及更加强大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与现代创业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所以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就是基于现代创业教育理念的企业家精神培养。

二、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必要性

(一)在创业教育中培养企业家精神的现实意义

首先,将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推陈出新。要求大学生不论是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还是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都能够通过知识与实践的积累来改革落后的体制、制度、方法或工艺,提出符合发展规律、更有效率的做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完善与市场竞争激烈并存,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经济建设者,要善于捕捉商业机会,敢闯、敢干,勇于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勇于改革。可见,高校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其次,将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符合创业成长规律。创业成长过程就是创业者不断识别、利用创业机会,承担一定风险,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对企业的机构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创新精神、机会意识和冒险精神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企业成长的最根本的动力。高校开展基于企业家精神培养的创业教育,符合企业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

(二)培养企业家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有利于高校进而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企业家精神内涵的理解得出社会上任何职业都需要企业家精神,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创新精神。在进行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大学生走出校园,对其设计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完成较为复杂的财务分析与预测;寻找可能的投资合作伙伴;学习与他人沟通、谈判的技巧;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控股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一部分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去实现他们的创业理想,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使这种稀缺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部分的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活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岗位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精神教育是建立在一般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更加具体、更为深化的素质教育。

(三)企业家精神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备素质

国内外经济学家以及无数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共同证实了一点: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与这个企业的领头人即企业家及其所具有的精神有直接的关系。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伟人的企业家和一个凝聚力极强的企业家精神。

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经济行为,因为大学生作为创业者可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优势,但普遍缺乏较强的市场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果断的决策、清醒的头脑,百折不挠的精神等“企业家精神”要素。所以要想成功创业必须要求大学生创业者具备“企业家精神”。大学生创业中的失败案例举不胜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更重要的在于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本身在创业能力素质上的不足。因此,在大学期间面向大学生培养“企业家精神”对于大学生成功创业是至关重要的。

(四)培养企业家精神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通过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优势,反映出就业个体之间的就业能力的差别。

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方——用人单位来看,近几年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工作中除了专业素养之外更加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塑性,包括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执行力各方面的能力水平的考量,在现代企业的招聘过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创新型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反观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给方——大学生,上述用人单位所重视的综合素质几乎无法在专业课程中学习和实践,只能通过个体行为(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提升,效果因人而异,不具有普遍性。

从创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家精神培养上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容高度一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每个个体的基本素质中都或多或少体现出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企业家精神的特质,在创业教育中通过注入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可以针对这种精神特质进行显化或强化。创业教育中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更注重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实现企业家精神要素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个人品质要素的核心对接,高校借助这一平台可以主动地针对学生开展各项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三、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措施

(一)转变创业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对“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

克服传统保守思想,倡导企业家精神。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中庸”“学而优则仕”“无过便是功”等传统思想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当代国人价值观仍有不小的影响。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更是如此,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为求“稳”而逐年攀升的“考公务员热”、为逃避就业压力继续“考研考博”等等,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的提升和发展,从培养企业家精神的角度看,这些社会现象生成都是与企业家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创造性、创新性格格不入的。要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就必须打破这种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大学生是我国未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人力资源储备,转变当代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崇尚企业家精神尤为重要。因此,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克服传统思想中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充分发扬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使之与市场经济伦理相融合。提倡自主创业、敢为人先;要变“小草精神”为“大树精神”,营造“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的竞争氛围,提倡树立英雄观念、机会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推崇“强者型人格”理想,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转变“官本位”思想,把创造财富的多寡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标准,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产业报国的理想,并以此回报社会。

(二)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1.在课程设置模式上,更加突出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管理教育创新与整合的特征,综合多学科教学资源,如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结合企业家精神培养和创业教育对以上专业课程进行改良,以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学习。

2.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分为通识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两类。前者旨在培养所有学生企业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创新实现岗位创业;后者要通过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让有创业意愿并适合自主创业的学生紧密联系创业实践活动,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和与真正的企业家进行互动等方式来提升对市场获利机会的识别、评估、捕捉和应对“不确定性”等方面的能力。

3.在教学主体方面,无论是通识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是实践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都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单凭专业课教师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要想达到教学效果,高校一定要聘请有着丰富创业或企业管理经验的业界精英来共同完成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工作,只有这样,这个教学内容才更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

4.在教学方法上,企业家精神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授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团队设计并推荐商业计划书;邀请成功创业者向学生讲授现实创业的经验;组织学生进行个案分析,鼓励学生演讲;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完成企业课题。

(三)广泛开展社团实践活动,切身感受“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和“承担责任”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是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承担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创业类社团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创业计划大赛、校园科研课题、创新创业项目、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由于家庭与社会环境、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服从”“依赖”“被动”“投机”“自军”“势利”“虚假”“压制”和“逃避责任”等个性特点,社团管理中心要以“服务、协调和指导”为宗旨,变传统的“教条式”“强制式”管理机制为“教学相长式”,将“企业家精神”渗透到社团的实践活动中。

以笔者在学校指导的一支创新创业团队——吉林财经大学创行团队为例。吉林财经大学创行团队成立于2008年,团队的宗旨是以企业家的方式,应用商业和经济的理念,有效地引导需要帮助的人群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该团队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自主创业,而是通过自己的创新型商业模式运作来授之以渔,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正在运行的“沁人心葡”项目为例,近年来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在各大城市频频“上演”,而科尔沁地区是我国四大沙地之首。由于当地的居民大面积种植绿豆、玉米等作物,导致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开垦荒地加剧土地沙化。沙地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9%的速度向东南扩张。团队成员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该地目前仍有着充足的地下水源,便成立了“沁人心葡”项目组。以吉林省同发乡利民村为试点,与中国自费治沙第一人万平合作,引导当地农民种植山葡萄,加固土壤,联系葡萄酒厂将山葡萄原材料进行加工酿造,并为其寻找销售市场,打造科尔沁山葡萄酒品牌。产品的直接销售,将使山葡萄酒的附加值全部返还给农民。之后,在收入增加的带动下,引导当地居民扩大对山葡萄的种植,成立合作社,独立进行山葡萄酒的销售运作。形成一定规模后,吸引企业在当地投资建造酿酒厂。山葡萄的种植可以使农民用较少土地创造更大价值,从而减少耕地,扩大草场面积,最终达到退耕还草的目的。该项目的运作使得学生的环保知识体系得到极大的扩充,同时,在帮扶受助群体进行山葡萄商品化运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得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对当地居民的帮助以及荒漠化治理的成果也深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用行动诠释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的同时,也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存在感。

创业类社团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眼界、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的崭新舞台,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全新蜕变历程,也是创业者锻炼各种综合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不可或缺的实践过程。

(四)通过加强与企业家及企业界联系,实现“企业家精神”培养社会化

实践教育是企业家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企业家精神的注入不能单纯依靠校园内的课程学习,必须同时走出校园,走向市场,寻求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支持。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企业家精神的真正内涵。因此,高校应发动各方资源,与商界和企业界中有志于为培养企业家精神作奉献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冠名未来商业领袖实验班、建立企业家精神培养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园等模式,对于参与合作的企业而言,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实现了双赢。另外,校友资源是一所高校最宝贵的财富,高校可以把在商界取得一定成就的杰出校友整合起来,建立母校企业家联盟,开展多方面合作,就培养本校学生企业家精神来说可以有很多合作空间,如一些由校友企业冠名的创新创业类大赛、聘请杰出校友为客座教授或生涯导师等活动,对于在校生来讲更有吸引力和示范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日积月累,这个母校企业家联盟将会随着毕业生的增多而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的企业家联盟向母校提供不断增强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力量,长此以往,必能形成一种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与企业家精神培养效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2]刘新民,郭洪波.当代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辨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3]吴迪,张季芳,石秀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视角下的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3(7)。

[4]孙云龙,刘万兆.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基于企业家精神培养视角.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5]许倩,马国强,马世美.创业教育,从培养企业家精神开始——以兰州大学“秩序”创业团队为例.出国与就业,2010(19)。

[6]王秀萍.论培育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商场现代化,2006(3)。

[7]胡电喜.在创业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

[8]周纪昌.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环境及启示.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

[9]吕爱权,林战平.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培育.商业研究,2006(7)。

[10]柏志华.论如何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